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搬遷強度超三峽 南水北調34.5萬移民怎麼遷?

時間:2010-06-29 08:15   來源:人民日報

  河南南陽丹江口庫區,搬遷車上的兒童扭頭回望家鄉的方向。沙 浪攝(人民圖片)

  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34.5萬移民搬遷期限只有兩年多時間。  

  “這是繼三峽工程之後規模最大的移民搬遷。”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張基堯説,其搬遷強度超過了三峽工程,因為三峽百萬移民搬遷用了10年左右時間,而南水北調移民要在兩年多時間內完成搬遷。

  隨著2.3萬移民搬遷試點任務完成,6月中旬開始,南水北調大規模移民搬遷全面啟動。34.5萬移民怎麼搬?如何讓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記者進行了採訪。

  保生存——

  生活水準不降低

  【移民故事】

  一幢幢新樓粉墻黛瓦,寬敞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新修的學校窗明几淨……這是湖北省鄖縣3721名南水北調移民的新家園——該省團風縣黃湖新區。

  “住的比過去的強多了。”走進一戶三層“小洋樓”,59歲的鄖縣安陽鎮余咀村農民張玉本説,從山裏的土坯房搬進了258平方米的樓房,這是過去不敢想的事。

  作為湖北第一批試點安置移民,今年4月9日,張玉本全家7口人告別桑梓地,搬進新家園。他説,老家的房子補貼12.4萬,橘子樹一棵補50元,一畝6000元,大賬算下來,搬遷沒花多少錢。

  故土難離。張玉本説:“剛開始不願意走,但政府把該想到的都想到了,房前政策到位,咱不能光顧自個兒。”

  讓他感動的是,剛踏進家門,包戶幹部周天保就送來了米、面、油、各種蔬菜、對聯和鞭炮。“第一天團風縣給準備了歡迎飯,九菜一湯,我們都是坐著吃,縣裏幹部都是端著碗站在一邊吃。”張玉本説。

  【政策】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張基堯説,老百姓盼望搬遷後能提高生活水準,而不能越搬越窮。南水北調移民安置首先要保障移民生活水準不降低。到2013年,庫區涉及河南、湖北兩省移民約34.5萬人。

  移民能享受哪些政策?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移民司司長袁松齡介紹:

  ——率先提高徵地移民補償標準,由被徵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産值的10倍提高到16倍。

  ——每人一份口糧田,解決移民吃飯問題,原則上每人平均1.05—1.5畝耕地,高於庫區原來每人平均0.94畝耕地水準。

  ——每戶有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解決移民安居問題,原住房每人平均不足24平方米的貧困移民戶,按照每人24平方米標準進行建房補助;為每戶移民解決天然氣、煤氣,或修建沼氣池。

  ——每人享受一份國家後期扶持補助,從搬遷之日起,每人每年直補600元,連續扶持20年等。

編輯:馬豐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