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北海傳銷調查:逼真的“媒體掩護論”

時間:2010-05-25 08:48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2010年春天的北海,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繁榮和火熱。

  近十年來,不同口音、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們,從不同的方向匯入這座美麗的北部灣小城。在“兩年收入千萬元”的癡夢中,他們中的一些人耗光了身上的最後盤纏,他們山窮水盡,有家難回,看不到前途,更看不到傳説中的“錢途”……

  4月13日下午,廣西北海陰雨連綿。

  位於四川路的中國工商銀行北海分行門前,一男一女從營業廳走出來。“我只有6000元錢,實在不行,讓我老婆把家裏的‘小四輪’賣了?”説話的中年男子長長嘆了一口氣,愁眉苦臉地望了望雨霧瀰漫的天空。

  “別急,再想想辦法,一定要把握住機會,王總不是説了嗎,堅持下去,你和你的家族就會踏上幸福之路。”旁邊的女人不住地“開導”男子。突然她發現了身邊的記者,便警惕地不再説話。雨小了一些,女人拉著男人消失在街角……

  “我認識那個女人,她是湖北人,租住在我們小區,專門拉人作‘資本運作’。”望著兩人遠去的身影,與記者同行的北海當地居民李先生低聲告訴記者。

  北海之魅

  北海三面環海,每立方釐米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比一般城市高出50至100倍,被譽為中國最大的城市“氧吧”。2005年,北海入選中國十大宜居城市,並榮獲全國人居城市生態環境範例獎。

  美麗的北海展示給人們的並不都是美好。4月14日上午10點,記者在北海街頭坐上一輛人力三輪車,騎車的孫師傅告訴記者,他拉過太多外地人了,“很多人被帶著到處轉,説些‘資本運作’、‘行業’之類的話,我就知道,那些人都是做傳銷的。”一邊熟練地在馬路上穿行,孫師傅一邊回過頭來,伸出兩個手指呈“V”狀,“20萬,至少有20萬人在北海做傳銷”。

  孫師傅的數字也許並不可靠,而準確可靠的數字尚無人統計。但來自另一方面的數字似乎驗證了“北海”與“傳銷”這兩個看似並不搭界的詞彙非同一般的聯繫:5月18日,記者通過百度網搜索“北海傳銷”,找到相關網頁約646000篇,新聞3500篇。

  採訪中記者發現,在北海,操著各種方言的外地人隨處可見,在傍晚的北部灣廣場,在午後的餐廳、咖啡廳,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到處是外地人的身影。住宅小區、賓館酒樓、馬路兩側,到處是挂著外地牌照的小轎車。

  “北海看起來很繁榮,可是你不知道,很多長期住在北海的外地人並不上班,也沒有什麼像樣的生意,説白了,他們什麼都不做。”4月13日晚上,在北海某花園小區,黑龍江籍退休幹部徐先生向記者表示,北海的宜居環境使得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在北海購房養老,“候鳥一族”已經成為不再新鮮的城市景觀。“但像我這樣來養老的人仍然是少數,那些顯得很神秘的青年和中年人,還有一些老年人,大多是來做傳銷的。”

  當地一家餐廳的老闆對記者表示,如果傳銷人員都走了,北海就會變成一座空城,“最好都別離開北海,我的生意全靠他們罩著啦。”該老闆對記者説,計程車、餐飲、房地産等行業還真是多虧了這些外地人,才紅火起來的。

  從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在打擊傳銷新聞報道中,北海市被媒體廣泛提及,從最初的“西裝傳銷”,到曾經的“連鎖經營”,再到如今的“資本運作”,這也讓公眾看到這座濱海旅遊城市的另外一面。

編輯:馬豐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