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買得起通州的房
關先生是土生土長的通州人,現在一家人“蝸居”在運河西大街一處70平方米的房子中。他家前些年買房時只要1000多元/平方米,現在增值20多倍,即使老房子被拆遷,拿著補償款也不知道去哪里購買安身立命的房子。關先生一邊開著“黑”出租車,一邊傾訴著中年男子的困惑。
他月收入2000元左右,在通州百姓中屬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夾心層”。不要說購買商品房需求,哪怕是改善性住房需求都沒有。現在不動,一家人好歹還有一個“窩”,隨便挪動一下,大家就得喝“西北風”了。“月供至少1000多元,孩子要上學,還有房子的物業費、暖氣費,這費那費像‘泰山’一樣壓得你根本喘不出氣來”。
關先生稱,目前東進通州買房的人流主要有“兩股”,一股是來自北京城的白領或投資客,另一股來自全國各地的暴發戶。“像我等收入的本地人,甭說買房,拼死拼活幹多少年也買不上一間‘廁所’”。
來自通州東關房地產經紀人的觀察印證了這種說法。陳女士說,她賣了這麼多年房子,沒有幾個年輕人是自己掏首付的,大部分都是用父母的錢付首付,然後再慢慢還月供。“過去房價便宜時,首付20萬元能買一套五六十萬元房子。現在房價陡漲、首付提高比例後,即便付七八十萬元首付,也買不到什麼好房子。可多少家庭一下子能拿出七八十萬元現金呢?”
以通州普通公務員、企業合同制員工為例,月收入在五六千元的人佔主體,購買一套150萬元的二手房,首付50%就是70多萬元,算上中介服務費、契稅、營業稅、貸款代理服務費等又需要10多萬元。一名中等收入的員工不吃不喝一年充其量存款6萬元,攢足首付至少需要10~20年。
我愛我家東關店員工透露,現在有不少人想買房自住或換房改善居住環境,但手頭的錢根本達不到首付要求。手頭有房的業主也往往只考慮一次性付全款的買主。因為買主組合貸款手續麻煩,業主需要等較長的時間才能收到房款。
西上園值勤保安周先生告訴記者,最近到小區探問二手房價格與周邊環境的人,以提公文包的外地人居多。“他們買房不是自住,而是用于投資”。
位于新華大街的北京ONE樓盤,與通州區政府一路之隔。售樓人員介紹,項目一期今年6月開盤,明年可入住。“目前只有190多套的房子,已經排到200多號。”據這位銷售員說,“樓盤受‘新政’影響並不大,均價差不多在3萬元/平方米。排號客戶中,有的人一口氣拿下十個號。”
中國科學院政策所經濟學家張洪石說,以前北京城到通州購買房子往往是年收入在十萬元左右的白領階層,他們對房價漲幅的承受能力非常有限。如果通州房價超過2萬元/平方米,很大一部分人就買不起了,他們住房的剛性需求就被迫轉為潛在需求,那麼繼續推動房價繼續上漲的就是投資與投機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