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三位女兒共撰回憶錄 陳寅恪家庭點滴生活細節曝光

時間:2010-05-11 10:09   來源:南方日報

  早年家中點滴舊事來自父親親口講述

  回憶錄開頭兩章追述陳寅恪先生的祖輩家世、東洋西洋求學、與夫人唐篔相識的姻緣、婚戀成家等故事,這些故事得自三姐妹兒時父母對她們的親口講述。在書中,她們寫道:“我們年少時候,聽父親有時談起他早年及家中的一些往事,這些記憶在我們頭腦裏存留了好幾十年,時間愈久愈讓人感到它的親切和珍貴,現謹將印象較深的部分寫下,以表達對逝去長輩的思念和敬愛之情。”

  陳寅恪先生的這些早年舊事不僅此前鮮為人知,而且讀來饒有趣味,讓讀者了解了這位學者的另一面。比如書中講到陳寅恪先生生平與兄弟姐妹的第一次合影:這張攝于1896年春的照片上,花園裏5個小孩並排站立,大家都好奇地注視著鏡頭,只有當時7歲的陳寅恪手握一枝桃花。多年後陳先生向女兒解釋:“當年照相是件稀罕事情,因此對拍攝覺得甚為新奇,心中暗自思量:長大後恐難以辨認出照片上哪個小孩是自己,剛巧拍照時他正站在一株桃樹旁邊,便伸手握住一枝桃花作為標記,想將來再看時必定不致出錯。”

  事隔多年追憶往事更加貼近父母心靈

  回憶錄的重點部分是在1932年至1949年這17年間,講述了父母婚戀成家後撫育孩子、奉養老父、教書治學的校園生活,抗戰烽火中的舉家流離,父親目盲下的種種際遇,母親面對艱厄世事的堅韌,以及父母之間相知相契的深厚情感。

  與以往的一些記述不同,姐妹三人從女兒的角度,獨特而又真切地追記了這個家庭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真實豐滿。就如姐妹三人在書中所感慨的那樣:“寫回憶錄的歷程,讓我們更加貼近父母的心靈。在我們童年、青年時期,對他們的心境、為人,認識不夠、理解不足。韶光荏苒,如今已步入暮年的女兒們,重溫逝去的日子,逐漸對父母有了新的認識、理解。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探尋他們的內心,感受他們的歡樂與愁苦。後悔當初何以不多問幾個‘為什麼?’以聆聽更多教誨。這是我們終身的遺憾,今生今世再也無法補救了。”

編輯:馬豐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