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七成農民工希望創業當老闆 結婚對象首選老鄉(圖)

時間:2010-05-06 08:05   來源:廣州日報

  聯合市總工會進行新生代農民工調查

    四成80後農民工結婚對象首選老鄉

  聯合廣州市總工會,在全市範圍抽樣進行了一項新生代農民工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他們受教育水準較高,渴望融入城市,重視社會保障,維權意識更強,超過五成受訪者是工會會員,26%的人有困難先找工會。七成受訪者希望將來賺夠錢自己創業做老闆。

  但在婚戀觀方面仍保持傳統,四成人找老鄉為伴侶。在今年工資待遇普遍上調的情況下,仍有16%的受訪者平均工資低於1030元/月,有近20%的人沒有參加任何社會保險,因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心理壓力大……增加收入實現體面勞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給予城市的新建設者們以更好的保護,還任重而道遠。

  受教育水準高嚮往城市

  本報聯合市總工會委託廣州市統計諮詢中心,在全市範圍抽樣對1000多名1980年後出生的農村戶籍農民工進行了問卷調查,作為第二代農民工,有80.2%的受訪者是一直在家鄉長大的,隨後開始隨父母在城裏成長。

  近七成人有高中(中技、中專)以上學歷,他們的觀念、視野與帶著拘謹和不安走進城市打工的父輩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女孩化著靚麗的粧容、男孩梳著閃亮的髮型,在瑞寶街一家大型製衣廠的生産車間,流水線上年輕工人們的打扮和城裏孩子沒什麼區別。24歲的王作來自四川,從小父母就出城務工,對於城市的生活十分嚮往,高中畢業後她“好奇”地隨父母來到廣州,在石溪的製衣廠做生産普工。

  “發現大城市沒有想像中那麼完美”,但她依然留下來至今。她説因為習慣了,大家都出來打工,父母在這裡,朋友在這裡,整個生活圈子都在這裡。在工廠附近租住的出租屋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家”,每日三餐一家人都在一起吃飯,跟在老家沒啥兩樣。

  最開心的是放假可以結伴到十三行、上下九,淘到最時髦、又便宜的衣服,這是在老家不可能實現的。

  超過五成人加入工會

  “如果不是春節後加了薪水,我已經不幹了,想去學門技術。”22歲的梁發是廣西人,在一家物業公司工作一年半,他説這份工作並不算太辛苦,但也學不到什麼技能,人員流失很大。今年春節前,他們的薪水僅僅是900元/月,春節後可能因為人手緊缺,加上廣州要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才一下子將薪水大幅提高到1500元/月。“但是沒有提供任何福利待遇,連工傷保險都沒有,即使加了工資,也幹不長。”

  在調查中,大部分的新生代農民工對勞動權益問題非常重視,超過五成受訪者定期通過電視、報紙、網際網路等媒介了解政府政策資訊。55%的人是工會會員,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有26%的人表示首先向工會組織求助,選擇政府部門的有6.5%。

  受訪者普遍反映今年以來,工資已經或即將提高,月薪1030~1500元的佔28.5%,1500~2000元的佔34.6%,2000元~3000元的佔17%。但仍有16%的受訪者平均工資低於1030元/月,有近20%的人沒有參加任何社會保險,真正實現體面勞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還任重而道遠。

  12.7%希望跟工友結婚

  雖然思維活躍、思想開放,新生代農民工的婚戀觀卻和父輩們保持著一致。在調查中,超過四成人表示,選擇結婚對象首選老鄉,因為共同的語言和生活習慣,其中19.2%還明確要回家鄉選,對雙方家庭有保障。

  在服裝廠工作的林芳今年23歲,身材高挑打扮時髦,她説男性朋友有不少,但大家都清楚並不是情侶關係,因為晚上都要加班到9時多,根本沒有時間去談戀愛。何況身邊的朋友和工友們都認為現在30歲結婚也不遲。過些日子年紀大了,家裏人自然會在老家幫忙物色對象。“這不是盲婚啞嫁,因為老鄉之間為人、家庭背景都知根知底,大家再通過打電話、短信聯繫一段時間,談得來就結婚,談不來也沒有關係。”

  此外,12.7%的人希望結婚對像是工友,希望日後要創業也能互相扶持開個夫妻檔。這種務實的婚戀觀和傳統農民工幾乎一致,反映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依然缺乏安全感。

  心理壓力大

  調查顯示,儘管國際金融危機的浪頭已經過去,各地都再現“用工荒”現象,但23%的新生代農民工依然認為,工作機會不多,競爭激烈,壓力太大。另有將近12%的人認為,親人不在身邊,感到孤獨寂寞才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困難。新生代農民工一般職場經驗不多,與父輩相比,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明顯欠缺等情況,這足以警醒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他們的心理疏導。(文/記者廖靖文 通訊員史功匯圖/記者邱偉榮 實習生盧奕誠)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馬豐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