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調查:48.7%大城市青年想去周邊中小城市買房

時間:2010-04-27 10:37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曾有一個笑話在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在北京郊區買了套房,收房時手機卻收到短信,‘河北移動歡迎你!’”而今,笑話正在變成現實。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網,對679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青年的買房選擇已趨於多元化,41.5%的人願意在“城市郊區”買房,仍然堅持在“中心城區”買房的人佔31.8%,還有17.6%的人願意在“所在地的周邊城市”買房。

  小張去年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後,進入北京的一家諮詢公司工作。今年他開始和還在讀研的女友一起,張羅著買房。但他發現,就算父母拿出全部的積蓄,再找親戚朋友借錢,也只能在五環外買個二手房。

  “我現在特別害怕房價在女朋友畢業前漲破4萬,那我們手裏頭的錢就又要貶掉一半,連現在看上的房子也買不到了。”如今小張的買房標準調整為,“只要買得起就行了”。他們決定在地鐵一號線的起點站附近買房,雖然偏僻,但是離地鐵近,上班還算方便。

  當問到“2010年會不會買房”時,33.8%的人表示“家裏需要買房,但還是觀望一兩年再説”;33.0%的人“有房住了,不再買”;17.8%的人表示“會買,家裏需要買房”;15.4%的人“家裏不需要房子,但會買來投資”。

  雖然月收入過萬,中國農業銀行總行職員小高還是感嘆買不起北京的房子,“五環內的新盤很少了,每平方米要3萬多元,還排不上號。”上個月,小高去武漢買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我在武漢上的大學,對那裏很熟悉,説不定哪天會回去發展。而且我父母就住在周邊的農村,將來他們過去養老也很方便。”

  北京一家攝影雜誌社的職員李玲最近在考慮去廊坊買房,“剛剛有消息説,北京的軌道交通會向一些周邊城市延伸。廊坊雖然在河北,但是離北京這麼近,將來肯定會有地鐵或者高鐵。而且這裡很宜居,出去采風也方便。”

  本次調查中,對那些身處大城市青年,48.7%的人會考慮去周邊的二三線城市買房,24.4%的人不會考慮,其他26.9%的人視情況而定。

  “現在不少在上海工作的人,願意去江蘇昆山買房。”上海中原地産世博昌裏分行經理李福現介紹,自去年4月底到現在,他們公司代理的昆山兩處樓盤的成交量分別達到576套和323套,其中購房的青年佔到75%~80%。

  在李福現看來,促使年輕人去周邊城市買房的最大原因在於相對低廉的房價,“比如昆山現在的房價在7500~9500元,緊挨著昆山的上海嘉定區房價卻高達 14000~16000元。他感覺,自2005 年起,越來越多的上海人選擇到附近城市買房,一些樓盤還打出了“上海軌道交通房”的概念,吸引了很多年輕人,房價也因此漲得很快。

  在國務院近期出臺的政策中,炒房和投機性購房受到嚴格限制,對不能提供1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則採取暫停發放貸款的管控措施。

  此項政策一齣,讓很多有意去其他城市購房的年輕人又遲疑了。“在二三線城市買房,目前總價也不便宜,全款的話還是買不起。”北京一家公司的職員李曉麗年初曾打算去唐山貸款買房,“我存了20萬,這樣的首付在北京很難買上房,現在看來去唐山買也不行了。還是等等再説吧。”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周江博士,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説,年輕人買房還談不上是投資,更多是為了滿足工作的需要。在其他城市買房的前提是交通便利。紐約、東京等國際性大都市,年輕人住在城郊和其他城市的也很多。軌道交通的便利拓寬了年輕人選擇房源的渠道,導向作用很明顯。也有一些年輕人選擇回家鄉買房,他在大城市只是為了提高工作能力,最終還是要回家鄉工作。

  調查發現,青年去二三線城市買房的原因,74.4%的人表示“無力承擔大城市高房價”;42.6%的人認為“二三線城市更宜居”;32.9%的人表示“二三線城市投資升值潛力大”;26.6%的人認為是因為“城際交通的便利”。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馬豐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