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兩代人情感調查:父母和子女説話變得小心翼翼

時間:2010-03-24 15:58   來源:北京晚報

  當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家鄉來到北京工作,年節似乎成了父母子女之間彼此“發現真相的節日”。你是否發現父親的白頭髮驟然多了很多?母親半年前動過一次手術卻一直沒告訴你?又或是許久不做針線活的母親在嘗試給你做小棉被……為什麼總是見面才能發現父母的衰老和變化?是團聚的時間太少?是彼此的距離太長?還是愛得深沉不想給對方添困擾?本報發起親情調查,對現代社會子女父母之間的情感聯絡重新作出解讀。 

 

  “嚴厲的父親突然間變得脆弱”

  父母居住城市:四川綿陽 回家次數:一年一次

  王小姐18歲離家上大學就和父母分開了,每隔幾天就會主動打電話和父母閒聊,時間維持在10分鐘左右,固定問下父母在做什麼;周圍有沒有什麼新鮮事兒;家裏貓和狗怎麼樣了;再彙報一下自己的利好消息,就挂電話了。

  “以前特嚴厲的爸爸不知道什麼時候變得特啰嗦,特牽掛我,小時候我如果不努力學習,他都不和我説話。現在他每天都要跟我在網上説兩句,發他部落格給我看,即使知道我比較忙,也會要求和我視頻,我知道他就是看看我,不説話也好。所以我就一直開著視頻,直到他下班。”

  每次離家前,王小姐都要對父親提前做心理輔導。“爸,明天我就回北京啦!”“就要走了?可你才在家住一禮拜呀!”“要上班了,要不然老闆不要我了。”王小姐努力想保持愉快的語氣,可眼見著父親的情緒一下子低落起來,他眼睛垂下,臉上是一種被打敗的神情。“我剛説完,父親就轉頭默默地去給我收拾行李,每個箱子都打包捆好,看著父親蹲下忙碌的背影,發現他的白頭髮多了很多。”

  “父親重病卻告訴我在外地出差”

  父母居住城市:山東煙臺 回家次數:最多半年一次

  “爸,家裏電話怎麼沒人接呀?您和媽都不在家?”“對,我們在外面辦事兒呢,家裏挺好的,放心吧。現在不方便,先不説了啊。”接連兩個星期,唐先生給身在煙臺老家的父親打電話時都是這樣簡單的對話,因為父親一向都寡言少語,也經常在外應酬,於是唐先生也沒多想。直到後來去姨媽家做客,聊天時姨父不小心説漏了嘴,唐先生才知道,當時父親實際上在住院,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接的電話。

  唐先生説,父親這次住院被查出了糖尿病,再加上父親有心臟病,發病時雙眼迷離,不省人事。可是即便如此,老家沒有一人打電話告訴他。

  唐先生心裏特別難過,10年前離開父母外出上大學,直到如今在北京定居,一年也就回家一兩次,每次看到父母的頭髮白了,皺紋多了,心裏一陣陣酸楚。唐先生一直堅持每週六給父母打電話,可電話的那端傳出的都是喜事兒:“老人家常説的話題是吃了什麼飯、買了什麼好衣服、退休金又漲了等等,父母就是這樣,對兒女報喜不報憂是他們的習慣。”

  “母親偷偷在學五筆輸入法”

  父母居住城市:南昌 回家次數:一年兩次

  “我媽知道我工作忙,每次打電話都欲言又止的樣子,怕耽誤我時間。後來她知道我經常上網,就偷偷申請了個QQ號,還學起了五筆輸入法。”25歲的魏小姐對於母親的“時尚”感到很吃驚,以後上網就時常能看到母親的QQ頭像亮著,她一上線母親就發來個笑臉,問:“乖寶,吃飯了沒?”

  母親後來還註冊了開心網的賬號,每天都幫女兒偷菜、澆花……“有一次我媽給我打電話,言語中難掩羨慕,她説鄰居家的女兒也在北京上大學,但很快就要回家來工作了。鄰居還問她,‘你為什麼不把女兒叫回來?’我媽當時回答她説,‘我女兒在北京生活久了,適應了,她回到南昌會不適應的,只要女兒開心就好。’”魏小姐説,她從那次才真正明白,遠在家鄉的母親其實一直在默默靠近她的生活,理解她的夢想。

  記者手記

  記者對50位80後子女展開關於親情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5%的受訪者家在外地,其中70%的人一年只能回家與父母團聚一次,但100%的人會堅持定期與父母進行電話溝通,電話溝通的內容排序如下:忙不忙?吃了嗎?幹嘛呢?注意身體!

  受訪者認為父母這幾年中變化最大是:老了;生病次數多了;和子女説話變得小心翼翼。另外,85%的受訪者發現父母有對自己隱瞞的病史。但讓人欣慰的是,多數受訪者發現父母變得越來越開明且時髦,越來越多的父母們開始買基金、寫部落格、學習上網視頻聊天並熱愛上了出門旅遊。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