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調查:北京上海等城市中産家庭處偽幸福狀態

時間:2010-03-17 08:50   來源:廣州日報

  一份名為《中産家庭幸福白皮書》于近日發佈,根據調查結果,江蘇、四川、福建、重慶四地幸福指數最高,有近半數的被調查者對家庭生活現狀表示滿意。而經濟最為發達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數最低,成為中産家庭心中“不夠幸福”的城市,或者稱為“偽幸福”。

  記者了解到,深圳等城市之所以幸福感指數低下,是由於家庭經濟壓力較大,尤其是高昂沉重的房價負擔,加上工作競爭激烈、交通擁擠、子女教育成本高等因素。不難發現,每次關於城市幸福感排名中,都很難找到深圳的名字。一方面,深圳的快速發展吸引了許多人來到深圳就業、生活,另一方面,深圳生活的高壓力、低幸福感又使得許多人不得不放棄深圳。這難道就是“深圳病”?

  深幸福指數低於全國水準

  這份《中産家庭幸福白皮書》是通過對全國10個城市7萬餘名20歲~40歲中産收入人群發放關於“中國中産家庭幸福指數調查”的問卷統計結果所得,選擇中産家庭的標準為年收入在5萬元以上。

  調查發現,從收入看,家庭年收入在11萬~20萬的人群幸福感最強;從年齡看,30歲~35歲的人群家庭幸福感最強,從地區看,生活在二線城市中産家庭的幸福感較一線城市強。

  調查結果顯示,廣東居民的幸福感雖然處於全國平均水準,但深圳等一線大城市的幸福平均指數卻要低於全國水準,而廣東其他二、三線城市的幸福指數要高得多。

  該《白皮書》分析,健康、情商、財商、家庭責任以及社會環境被絕大多數調查者認為是影響家庭幸福最重要因素。同時,家人之間的溝通也是影響守護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並且與其他四個重要因素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缺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成為一線城市中産家庭低幸福感的原因。

  精神病患病率和發病率 深圳全國最高

  記者調查發現,深圳人的不幸福感通過各種形式錶現出來,而網路是最好的發泄方式。早在七年前,一篇《深圳,你被誰拋棄》的網文引起全國軒然大波,那是人們第一次正視深圳人的失落感和危機感。政府官員、專家、市民們開始站出來正視和探討深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背後的種種問題,開展探討“什麼才是深圳人的幸福?”

  “你知道為什麼深圳夜生活這麼豐富,酒吧裏人山人海麼?這都是因為生活壓力!”國貿附近某酒吧老闆這樣告訴記者,他曾在國內5個城市開過酒吧,經他觀察,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大部分深圳人來酒吧不僅是為了休閒,更多是為了釋放壓力和不滿,為了買醉。

  幾年前,深圳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項目組對深圳全市戶籍登記系統進行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結果讓人咋舌:深圳居民精神疾病總患病率達21.19%,也就是説,深圳5個人中就有1個人有精神疾病,這個結果是10年前患病率的4.4倍!

  深圳康寧醫院副院長、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楊洪告訴記者,與近年國內其他地區的相關調查相比,深圳精神病患病率和發病率都是全國最高的。即使在經濟發達的浙江地區,調查結果也只有17%。“簡單舉個例子,我們醫院的心理救援熱線每天都能接到40多個心理諮詢電話,其中年輕人、有學歷、收入高的人群佔了絕大多數。”不僅精神病發病率高,深圳康寧醫院曾做的一次調查統計顯示,深圳每年自殺人數在2000人左右,已超過每年的交通死亡人數,這個數字在全國都算是非常之高的。

  楊院長分析説,深圳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此外,我們研究發現,親情薄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與其他城市相比較,‘家’的概念在深圳比較缺失,許多人的精神壓力得不到親人的慰藉,無處宣泄。”

  房貸、子女教育壓“悶”新一代中産家庭

  馮珞和左誠仁夫婦二人,在深圳安家四年了,有車有房有孩子,家庭年收入在20萬元左右,拼搏在這座競爭異常激烈的移民城市也讓這對夫婦感到壓力。“在深圳錢是賺不完的,有那麼多標桿人物在那,很多大學同學已經自己創業小有成就。”左誠仁説。然而沉重的房貸、孩子日後的教學經費以及父輩養老問題讓他們覺得難以鬆懈,“在別人看來,我們夫妻倆生活在大城市,似乎什麼都有了,卻不知道我們承擔著怎樣的壓力,有時覺得透不過氣來。”左誠仁説。

  妻子馮珞告訴記者,他們2007年買了一間90平方米的小高層,目前還欠銀行近80萬元。她給記者算了每月的支出,兒子上幼兒園要2500元,養車大概在2000元左右,房貸每個月4500元,再加上平時日常開銷大概3000元,如果請客吃飯聚會一次動輒千元左右。“我們還是想儘早將房貸還完,這樣算下來每個月結余真的不多。”

  他們的憂慮除了現實問題,還有將來的長遠負擔。由於他們所買的房子學位不是重點小學,將來孩子讀小學可能還涉及一筆高昂的擇校費。

  此外,兩每人平均來自農村家庭,雙方父母醫保都比較低,老人年事已高,一筆用於將來抵禦疾病風險的錢也需要存下來。馮珞説:“父親年紀大了,有高血壓。婆婆身體也比較弱,最怕的就是他們生病。”

  專家——

  不要將工作當做生命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劉軍教授認為,這樣的結果符合實際,深圳確實存在住房、工作以及缺少與家人相處的問題,難以擁有幸福感。

  他表示,目前我國正處於“富而求貴”的狀態,開始從注重工作,逐漸過渡到需要提升生活品質、注重親情。他建議,不要將工作當做生命,本末倒置,進入這樣的狀態,很容易不幸福。另外他還表示,要加強自我能力的提升和修煉,一般而言能力強、思維更活,做起事情遊刃有餘的話,就不用太拼命,這樣幸福感更容易獲得。

  而從社會層面而言,不幸福更多是社會公平感的缺乏,這需要社會和政府營造一個寬鬆有溫情的環境。(阮曉光、鮑文娟)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