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粉紅力”成中國“90後”推崇的群體性標簽

時間:2010-02-22 09:05   來源:中國青年報

  “粉紅力”,是當前我國“90後”推崇的群體性標簽。寓意“90後”群體雖然稚嫩,但終將厚積薄發、勇挑重擔,“粉紅”變“暴紅”,成為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

  “粉紅力”,誕生於一場“70後”、“80後”與“90後”的網路激戰。2009年3月,網路上流傳一則“70後”的帖子,暗諷“90後”群體人心渙散、信仰缺失,隨即引發了一場“三後”間的口水戰。在激戰中,“90後”就“70後”、“80後”所自持的“紅色一代”稱謂,打出“粉紅力”概念,寓意“90後”群體雖然稚嫩,但終將厚積薄發、勇挑重擔,“粉紅”變“暴紅”,成為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粉紅力”提出後,迅速得到了“90後”群體的廣泛認同和熱烈響應,成為其集體性標誌。

  “粉紅力”:90後的集體性標誌 

  “粉紅力”一詞有何魅力,為何能受到標新立異、特立獨行的“90後”們的如此青睞?提起粉紅,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單純和稚嫩,一如新生兒的肌膚,象徵著希望和美好的生命力。粉紅,還是一種具有無限潛能的顏色,根據維基百科記載,粉紅是由紅白兩色調和而成,因調配比例不同,粉紅便有了數百種深淺濃淡不一的種類,倘若再加以不同比例的藍,更能變化出無限可能的粉紅;粉紅,又是一種溫情脈脈的顏色,“桃李春風一杯酒”、“會桃李之芳園,敘天倫之樂事”等膾炙人口的詩詞,蘊藏著多少只可意會的柔情和不可言傳的愜意;粉紅,更是一種大膽另類的顏色,時常會與離經叛道的龐克聯繫在一起,實事上,龐克是一種推翻創新、不拘泥于舊制的革命精神,而非刻意搞怪、叛逆的行為。

  由此,便不難理解“90後”為什麼選擇“粉紅力”來做代言。它不僅一反“90後”在人們心中頹廢、冷漠的“灰色”形象,而且很好地契合了“90後”所要宣揚的幾個主導理念:

  對主流價值觀的傳承—“90後”雖然被一些人認為“非主流”,但多項調查顯示,“90後”對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仍然持認同態度,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依然是“90後”的基本情懷,故粉紅雖粉,紅意猶在;

  對多元價值觀的追求——受時代的熏陶,“90後”的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獨立,判斷事物的標準更加多元,在他們眼裏,世界猶如魔幻般的粉紅具有無限可能;

  對情感交往的重視——在成長過程中備受呵護的“90後”,敏感地察覺到了社會發展背後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異化,他們力圖一掃籠罩已久的陰霾,以粉紅的溫情重新裝點人們的情感世界;

  對傳統的意欲變革與突破——和前代青年一樣,“90後”以批判的精神和近乎叛逆的行為對傳統提出了挑戰,他們對社會的影響也將由“奇裝異服”、“另類舉止”、“異形文字”等表層文化,逐漸深入到價值理念等內核,成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後繼力量,“粉紅”勢必變“暴紅”。

  “粉紅力”:90後的正面宣言

  “粉紅力”的提出是“90後”面對社會的普遍質疑所作出的一次正面回應。一段時間以來,一場針對“90後”的以道德拷問和能力質疑為核心的言論氾濫于各大媒體和網路,使“90後”飽受非議,甚至被污名和標簽化。“90後”的遭遇令我們想起了曾經也成為“眾矢之的”的“80後”。這不免讓我們産生疑問,是現在的青年過於叛逆,還是社會與青年之間總存在著矛盾和隔閡?究其原因,除了青年自身的不足和媒體過多的負面報道之外,還有更深刻的社會背景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時代的加速變遷,使代際差異即代溝的存在成為現代社會的普遍現象。縱觀國際社會,從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整個世界都對青年一代感到無端的困惑,他們我行我素,玩世不恭,讓社會感到難以控制。為了解釋這種現象,代溝的研究應運而生。代溝是指在不同的物質生活條件下,不同代人在價值標準與行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代溝的産生不單純是倫理方面的原因,如兩代人之間缺乏感情溝通或所受到的教育不同,而是根源於代際間物質生活條件的差異在精神領域的折射。特別是當變革速度加快時,這種差異就更加明顯,年齡間隔也越來越短,以致即便是同樣出生在改革開放後的“80後”和“90後”,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代際差異。

  另一方面,成人社會對青年的“年齡歧視”使代溝往往演變成為代際間的對抗和衝突。受幾千年來的父權主義制度和文化的影響,現代社會仍然是一個由成人所掌控的社會。在成人社會裏,青年永遠被看作不成熟的人,他們處於社會的邊緣,沒有發言權,是“被統治者”。這種現象被稱為“年齡的種族歧視”。如曾經“大造其反”的“80後”,如今之所以變得“老實”,甚至開始批判起“90後”,是因為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把握社會權力,不再是社會的“邊緣人”。由是,我們不難看到這樣一個極不合理的社會反差:一方面是由日益先進的社會環境所孕育起來的、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性方面都過分早熟的新生代,他們迫切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並參與社會的決策管理過程。另一方面,社會卻保持一種傾向,即把佔有社會勞動力人口多數、富於獨立創造能力、具有強烈的自我觀念和參與欲的青年拒于社會決策管理大門之外。這種不合理的反差給青年帶來的結果是困惑和不滿,他們試圖通過構築自己的價值體系,創造自己的亞文化,採取種種“另類”行為,來釋放自己的能量和不滿,並在成人社會裏贏得部分領地。

  因此,不管是曾經的“80後”還是現在的“90後”,他們之所以以各種各樣“另類”行為和主張來挑戰社會,這是他們為突顯自己的價值和對成人社會的“年齡歧視”表示不滿而進行的“儀式的抵抗”。就“90後”而言,如果説“火星文”的出現,意味著他們開始尋求群體認同和形成自己的亞文化,那麼“粉紅力”的出現,則標誌著他們已經形成群體觀念和群體意識,並試圖借助強大的網路,重掌話語權,重塑群體形象,對成人社會施加影響。因此,與曾經只能“被動挨罵”的“80後”不同,“90後”已經開始懂得如何變被動為主動。“粉紅力”的提出,不僅是他們對成人社會的質疑所作出的主動回擊,也是他們向成人社會發出的自我肯定、自我激勵、自我號召的正面宣言。

  儘管代際差異難以避免,青年總是顯得叛逆不羈、不合主流,但社會發展的經驗也提醒我們,差異存在的同時也蘊含著變革與發展的可能。青年代表了社會發展的方向,他們汲取了時代的精華,能夠敏銳地察覺到原有社會體系和價值體系的不合理之處,具有極大的潛能。面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社會也該認真反思和調整對青年的態度和政策,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少一些非議和責難,充分挖掘青年身上的閃光點,以平等的對話和開放的政策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引導,大力倡導代際平等,這樣才能很好地消除代際之間、青年與社會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蘇一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