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拆散“鴛鴦”也賺錢 拆散一對最高收費500元  

時間:2009-11-02 09:20   來源:北京晚報

  在中國,“紅娘”是一個古老的職業,如今大批的婚介公司、網路紅娘仍然樂此不疲為有情人牽線搭橋,在這一片競爭激烈的紅海行業中奮戰;然而有人相愛就有人分手,有人冒著承擔“拆散鴛鴦”的惡名,竟然做起了“分手代理”的生意,這個行當最早出現在王朔的小説《頑主》的“三T公司”的業務中,當年的戲謔如今竟然成了現實,無論這些創業者在這片嶄新藍海能否成功生存壯大,他們的勇氣總是令人欽佩。

  拆散一對最高收費500元

  據了解,目前“分手代理”公司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出現,在網上更是可以輕易找到。記者在網上搜尋到北京一家做“分手代理”的公司,公司負責人小林直言告訴記者,他是兼職做這個代理的,他的正差是心理諮詢師。

  從今年初他開始做分手代理,最初只是因為好玩,因為當時南方已經出現了這種新鮮行業,據説生意還不錯,小林萌發了試一試的念頭,因為是學心理諮詢的,所以他認為在幫人處理分手的事情上有一定的專業優勢,起碼可以通過自己的心理疏導技巧幫助對方減少分手造成的感情痛苦。

  事實證明,小林的專業技能幫了他不小的忙,在他不到一年的職業生涯中,已經成功拆散多對鴛鴦,對於具體數字,他表示不方便透露。小林告訴記者,他接一單生意收費50元到500元不等,收費最高的是面對面去告訴對方分手的消息,同時進行解釋、勸解、安慰,這個方式通常效果比較好,所以收費最高,但也有人請他用寫郵件方式,或者是短信,或者是QQ提出分手,費用就相對低些。

  小林常會建議客人採用當面的方式,一方面是為自己利潤考慮,但更重要的是,他覺得分手是件嚴肅的事,不應該太簡單草率。

  生意時有時無 收入僅夠生活

  對於“分手代理”這個新職業,很多人本著中國傳統“勸合不勸分”的觀念,還抱有一定成見甚至反感,對此“分手代理”有著自己的見解。記者在一家分手代理網站上看到這樣的廣告語:“謝謝你以前對我的愛護、 照顧,謝謝你對我的寵愛,但是我們已經走到愛情的盡頭,這是個無言的結局。我無意傷害你,我不知道要怎麼對你説,因為説好不分手的,可是,真的很對不起,對不起……”

  小林解釋道,總有一些人會因為某些原因對“分手”難以啟齒,又不方便找朋友親人代替,此時,當“分手代理”以一種“專業”身份介入,原本尷尬的分手就會顯得很自然、方便。他認為“強扭的瓜不甜”更符合現代人的情感生活,作為“分手代理”,就是要減輕發生在戀人情侶之間貌合神離的痛苦。小林表示,並不是所有的分手業務都會接受,他們有三條原則:一是已婚的不接;二是涉及金錢糾紛的不接;三是絕對不會幫助客戶欺騙對方。

  小林表示,公司目前只他一人,生意時有時無,僅靠這個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生活,但是他相信隨著人們對這個新鮮行業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行業前景應該不錯。

  “死玫瑰”成分手禮物

  記者還發現,網上的一些分手代理公司並不像小林那樣出頭露面幫人分手,而是採用替人送分手禮物這樣一種委婉的方式傳達分手消息,而這種特殊的分手禮物就是——死玫瑰。

  在幾家淘寶網店,記者看到了這種死玫瑰,灰黑色枯萎的玫瑰花躺在精美的禮品盒中,看上去相當詭異,這種花價格不菲,一朵大約要18元到20元,一位店主告訴記者,她用特別的烘製程序讓紅玫瑰花在綻放之前就枯萎,這樣花瓣不會掉落破碎,保持時間長。

  死玫瑰做分手禮物這種方式據説是十多年前從智利的一家花店開始出現並在國外流行起來,如今在中國的年輕人當中也越來越被人熟知,如果誰接到一束死玫瑰,那麼就是情人的分手“花語”。據説人們對死玫瑰看法不一,有人認為這樣避免見面少了傷感和衝突,有人卻認為這樣分手未免太不負責任,甚至認為死玫瑰像是詛咒。

  據淘寶店主説,要求送死玫瑰的訂單雖説業務量並不大,但是正在增加,説明還是有不少年輕人認可這種分手方式。

  專家點評

  高級投資經理 席永剛

  商業創意指數:3.5

  産品技術指數:3

  市場潛力指數:3.5

  盈利能力指數:3

  團隊能力指數:3

  一句話建議

  讓專業人士幫忙解決個人的心理、婚戀問題,已經普遍為人們接受,心理諮詢、婚戀市場目前發展趨勢良好,未來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這裡進行“紅海”創業或者尋找一片“藍海”創業都還有很多機會,文中從一個“分手代理”這個特別的切入點創業,有一定的啟發意義。但具體到業務發展來看,如果單純是做一般的“分手代理”,由於附加值有限,客戶需求也相對簡單,所以市場空間也比較有限,相比較來説,心理諮詢尤其是結合婚姻的深度諮詢、心理輔導業務,更有附加價值,也有更豐富的需求空間。另外,創業是一個艱難的創造過程,需要創業者全心投入,只有“專注”才有可能深刻理解所從事行業的規律,從而發現“藍海”,創新成功。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