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無礙家園”:讓“折翼天使”重展飛翔的翅膀

時間:2009-06-02 08:5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6月1日電(記者魏夢佳)“媽媽,為什麼我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孩子,那是因為你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天使不是有翅膀嗎?我的翅膀呢?”“我的孩子,天使的翅膀是要經歷最痛苦的磨難才能長出來,象徵著人性中最美的品質:愛、堅強和樂觀。”……

  武漢市一位愛心媽媽創作的小詩,讓許多殘障兒童的父母不禁潸然淚下。“六一”到了,您是否注意到身旁有群“特殊”的孩子,他們或肢體殘疾或在智力方面存在障礙,期待著我們更多的愛和理解。

  特殊兒童教師、愛心媽媽胡宏説:“殘疾孩子是折翼的天使,他們不僅需要社會物質上的援助,更需要人們的寬容接納和心靈慰藉。全社會的接納和‘無礙’關愛將讓他們重新展開飛翔的翅膀。”

  “我只要堅持下去,也能到達終點”

  兩年前,在一場殘障孩子錶演的話劇《龜兔賽跑》裏,記者看到了腦癱患兒圓圓。背著“龜殼”艱難前行的她扮演的是劇中努力的烏龜,燦爛的微笑感動了在場的每個人。口齒不清的她曾認真地説:“我不會跑,也不會跳,但我還會爬,可以演小烏龜,老師説我只要堅持下去,也能到達終點。” 

  兩年後,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7歲的圓圓經過刻苦的康復訓練,已成功進入武漢市一家普通小學讀書,與同學相處得很開心,不僅成績優良,還練起了瑜伽。“感謝大家對我的關愛。我現在的願望是能和其他孩子一樣上大學。我相信只要刻苦努力,一定越來越好!”

  先天失明且是孤兒的盲童李逢,在特教老師孜孜不倦的教導下,經過近十年的刻苦練習,終於達到了全國鋼琴七級水準,並成為長春大學的一名學生。“學會彈鋼琴後,音樂就成了我的支柱,我能用它療傷,並且會更加勤奮努力。”

  在武漢“愛特”特殊兒童全納教育康復中心,記者看到30多個患有腦癱、智力障礙、唐氏綜合徵、眼盲等病症的孩子,他們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努力地進行著走路、語言、認知等各方面的康復訓練。

  剛從湖北華中師範大學畢業的蘇慧去年進入武漢“愛特”從事特殊教育工作。“雖然訓練這些孩子需要極大的耐心,很不容易,但還是為他們的一點進步感到極大欣喜。殘障孩子都很可愛,他們可能無法和普通孩子一樣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誰也不能剝奪他們擁有夢想的權利。”

  用愛和寬容共建“無礙”家園

  為了讓殘疾兒童重拾信心,更好地融入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正伸出援助之手,用愛和寬容為殘疾孩子建立一個“無礙”家園。

  5月下旬,來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的師生志願者、愛心媽媽們冒雨將兩個多月親手製作的180多件愛心繡品進行義賣,所得全部作為殘障孩子參加社會活動的經費。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一學生李姮和其他同學志願參加了此次義賣。“過去我們對殘障孩子不太了解,接觸後才發現他們都那樣積極努力地生活。我希望能為他們的成長盡一份力,喚起人們對於殘疾兒童的關注。”

  6年來,武漢“愛特”康復中心的年輕教師們也在不厭其煩地對殘障孩子們進行早期干預,帶他們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學習生存,適應社會。目前已有50多名殘障孩子經過訓練基本康復,重返校園,開始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今年“六一”兒童節,康復中心的殘障孩子們還在老師和志願者的帶領下暢遊漢口江灘,拍攝他們眼中的美麗世界。

  據了解,近年來湖北殘疾兒童教育事業發展成效顯著。目前湖北已建立了70多所特殊教育機構。去年全省落實扶殘助學項目資金180萬元,助學約1.2萬人,還投入300萬元資助和補貼特教學校在讀的8000多名貧困學生。

  擁有約600名殘疾兒童的武漢市兒童福利院與6個愛心慈善組織建立了助護、助醫、助養、助學等長期合作關係,積極實施民政部推行的“明天計劃”工作,每年有近50名殘疾兒童得到手術康復治療。

  武漢市婦聯也組建了“愛心媽媽聯盟”,分佈于全市各個階層的近2萬名愛心媽媽正給包括殘疾兒童在內的困難兒童經濟援助和親情關愛。為孤殘兒童織毛衣、圓“六一”夢想、親情結對、扶殘助學、心理輔導、共度節日等各類公益活動都得到了眾多市民踴躍參與,讓許多殘疾孩子體會到來自社會的溫暖。

  加大投入和宣傳讓殘障孩子有明天

  特殊兒童將來必定要走向社會,因而讓其從小接觸人群、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非常必要。記者了解到,儘管社會各界為殘障兒童成長付出諸多努力,目前殘疾兒童在教育、社交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亟待國家、社會加大特教事業投入和宣傳力度,為殘障孩子鋪平未來發展之路。

  據湖北省殘聯介紹,目前全省特教事業的硬體和軟體投入還不夠充分,面臨資源緊缺、師資不足的困境,許多特教機構經費僅夠維持運轉,特教人才短缺,不能充分滿足殘疾兒童受教育的需要。

  一些從事特殊兒童教育的老師告訴記者,現在全省特殊兒童教育機構數量仍十分有限,而一些有希望恢復的殘障孩子常常由於沒有很好的援助機構或家庭貧困放棄治療。在帶領殘障孩子進行社會實踐時,有些銀行、超市等機構也因為擔心影響營業,不讓老師帶孩子入內參觀。

  從事殘疾兒童康復教育已10多年的武漢“愛特”康復中心院長胡宏還告訴記者,由於大多數人對殘障孩子接觸很少,殘障兒表現出的重復性語言,流口水、吐舌頭等異常行為在生活中常會遭遇某些異樣的眼光和議論,而這往往給殘障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

  為此,她建議一方面政府要加大特教事業投入和宣傳力度,為殘障兒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向公眾普及殘障兒知識,倡導全社會理解關愛殘障孩子。另一方面,人們要多給殘障孩子鼓勵的掌聲,少些無謂的竊竊私語,多些欣賞的目光,少些異樣的審視,消除其自卑心理,給予他們體驗做每件事的機會。

  胡宏説:“殘障孩子比普通兒童更需要愛和鼓勵。讓我們用包容接納的心,一起為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心和讚美的‘無礙家園’,幫助他們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