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綠色出行”報告為緩解北京交通擁擠“支招”

時間:2009-03-26 09:1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記者 艾福梅)25日在北京發佈的《綠色出行北京2008報告》指出,儘管北京奧運會讓“綠色出行”的理念和行動深入人心,但是在後奧運時代,北京的城市交通依然擁堵,建議從基礎設施、政策管理和鼓勵公民參與方面予以解決。

  《綠色出行北京2008報告》由美國環保協會、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以及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等5個機構共同編寫,對2008年北京開展的綠色出行活動進行了全面總結。

  報告説,單雙號限行等交通管制措施以及民間發起的“少開一天車”等活動使得北京7月1日至25日的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天,達到22天,各項主要污染物也分別下降了20%左右。同時,通過各項控制大氣污染綜合措施的持續推進,北京更是提前完成了全年256天的“藍天”目標。

  “北京的綠色出行實踐可以為其他省市區開展類似公眾參與活動提供借鑒。”美國環保協會中國項目經理張靈鴿説。

  然而,美國環保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杜丹德説,在後奧運時代,北京仍然面臨嚴峻的交通壓力,其中僅汽車保有量以每天1000輛的速度迅速增加,北京環境和交通仍然面臨很大困難。

  對此,報告建議政府加快建設和完善以軌道交通為骨架的公共交通網路、優化公交線網佈局、做好公共交通的換乘銜接、鼓勵自行車租賃服務發展以構建以人為本的公共交通體系。

  同時,報告還建議除通過行政命令對車輛進行禁限外,還應該通過制定包括停車費、牌照費在內的經濟政策緩解交通壓力。

  報告説,行政政策限制了人們的出行選擇,長期執行起來難度大,而經濟政策通過經濟杠桿使道路、交通設施、停車位等有限的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調節,從而達到管理交通需求的效果。

  報告提出了參照國外經驗實施區域化差別化停車收費的經濟政策,認為這樣可以有效控制小汽車使用。

  此外,報告還説,公共自願行為在追求可持續交通目標方面是最有效和最具有推動力的。因此應該鼓勵公眾參與,提高公眾的綠色出行意識。

  “如果每個人自覺選擇‘綠色出行’方式,既可以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排放,還能提高出行效率。”張靈鴿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