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探訪新疆蘇木塔什鄉:“中國獵鷹之鄉”展翅欲飛

時間:2009-03-23 10: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21日上午,在“中國獵鷹故鄉”新疆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獵鷹場上,全縣百餘名獵鷹人帶著獵鷹為參加“第二屆獵鷹文化節”的遊客展示“放飛獵鷹”、“獵鷹捕兔”、“獵鷹活捉狐狸”等民族特色節目。 中新社發 馬衛平 攝


  3月21日,新疆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山間空地上,當地柯爾克孜族牧民正在展示古老的獵鷹捕獵場景。當地柯爾克孜族馴養獵鷹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仍完整保留著原始的馴養方式,被譽為中國“獵鷹之鄉”,當地柯爾克孜族也被譽為“鷹王”。圖為一隻獵鷹捕獲獵物的瞬間。 中新社發 劉新 攝

 

  中新社阿合奇三月二十二日電(記者李淩 孫亭文) 二十一日,住在新疆西部天山南脈腹地牧區的加克普吐爾遜老人一大早就趕到位於新疆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的獵鷹狩獵場,參加新疆阿合奇縣舉辦的“第二屆獵鷹文化節”捕獵活動。自去年九月該縣舉辦“首屆獵鷹文化節”以來,該縣的柯爾克孜族獵鷹歷史文化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 
 

  “陽春三月,草長鷹飛的季節。”同加克普吐爾遜老人一樣,百餘名獵鷹人聚集在蘇木塔什鄉的獵鷹狩獵場,手擎獵鷹,騎著駿馬飛馳在曠野上,他們模倣著鷹鳴,呼嘯著從記者面前越過。

  據悉,新疆阿合奇縣是柯爾克孜族聚居的地方,柯爾克孜族佔近百分之八十。柯爾克孜族人馴養獵鷹有著悠久的歷史。一九九一年,著名英國馴鷹專家安德魯在這裡看到了柯爾克孜人馴鷹技藝時説:“世界上獵鷹的故鄉在阿合奇縣的蘇木塔什鄉,觀看獵鷹捕獲獵物那妙趣橫生、驚心動魄的場面勝過到西班牙看鬥牛。”

  在獵鷹狩獵現場,記者採訪到蘇木塔什鄉最有名的馴鷹人沙特瓦爾地老人。他們家五代人都馴鷹,用獵鷹來捕獵野兔和其他的一些動物。現在他們家族裏他和他的兒子各有一隻約三歲的獵鷹。“這些鷹都可以捕捉獵物,主要是野兔和狐狸,這些獵物我們吃一些,分給獵鷹吃一些。”

  記者在獵鷹狩獵場看到,當地面上有獵物野兔或者狐狸出現的時候,這些被馴養的獵鷹頭部的羽毛會立刻“怒髮沖冠”,張開健碩的翅膀從馴鷹人的肩膀上或者手上飛向天空,盤旋著,尋找最佳的捕獵機會。當一隻狐狸或者野兔出現在它的視線中,獵鷹便加快盤旋的速度,尋找到機會後,便用近九十度的直角向下迅猛俯衝,兩隻如同鋼構一般的鷹爪死死的摁住獵物,等待它的主人前去捕獲獵物。

  來自江蘇無錫旅遊團的一名遊客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獵鷹撲捉獵物的精彩場面非常震撼,我們這些在內地城市居住的人,如果不來蘇木塔什鄉,這一輩子都可能見不到這種原始的,充滿野性的狩獵場面。回去後一定會把阿合奇,把蘇木塔什鄉介紹給朋友們”。

  據相關人員介紹,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通過舉辦獵鷹文化節暨旅遊推介會,是一個弘揚民族文化、打牢、根植文化品牌的突破,更是一個創舉,通過舉辦獵鷹文化節,對提升阿合奇縣的文化軟實力,擴大阿合奇縣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目前,蘇木塔什鄉登記註冊的獵鷹有百餘只,佔阿合奇縣的百分之六十。據該縣宣傳部門相關人員介紹,由於獵鷹屬於野生保護動物,馴養獵鷹必須有馴養證。

  加克普吐爾遜的獵鷹在今天的狩獵中捕獲了兩隻野兔,他高興的分了大半隻餵養獵鷹。他告訴記者,他的獵鷹一歲多了,每天需要大約一斤的肉餵養。今年五十歲的他已經養鷹近二十五年,馴養過五隻獵鷹。

  該縣首個旅遊公司——新疆阿合奇縣獵鷹旅遊文化公司也在昨天揭牌。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阿合奇縣的獵鷹文化,特別是蘇木塔什鄉的獵鷹文化和深厚的柯爾克孜族歷史文化將成為阿合奇縣旅遊經濟發展的“大動脈”。

  這個春天,新疆蘇木塔什鄉,整潔的街道旁,處處楊柳染青,薄冰解凍,遠處不間斷傳來獵鷹獨特的叫聲……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