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京城一家人在第一時間對汶川大地震做出怎樣反應

時間:2008-05-22 12: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8年5月19日北京訊  2008年5月12日週一下午北京時間14時28分04秒,危害波及中華大地1/2省(直轄市、自治區),全球為之震驚的汶川強烈特大地震發生了,直線距離震中1530公里之遙的中國首都北京,當天就有人家很主動地迅速做出了積極反應,用悲憫、用愛心、用良知、用行動,表達了對災區受難同胞的深厚感情,自覺捐款實際支援國家,支援全民族抗震救災。這其中,就包括中國著名的民主人士馬弘毅先生一家。

  一、馬弘毅夫婦的獨生女兒平常和父母一樣都在緊張忙碌著

  馬弘毅先生唯一的孩子----女兒馬宇歌在北京的清華大學,目前正上大學本科三年級。她的在校任務很重。地震發生期間,馬宇歌的現實學習和工作任務基本如下:

  第一、首先在校工作方面,馬宇歌是清華大學電視臺新聞播映的主持人。從她2005年一入校,至今不僅需要每週親自出鏡,負責策劃、寫稿和在鏡頭前的節目主持和播映制做工作,還從去年大三開學之日起擔任了該臺主要由在校生組成的播音組的組長,每個星期都有一些更重要的任務要求她來親自思考、佈置完成。須知清華電視臺天天要有新的內容不斷被推出的;

  第二、馬宇歌是即將於三個月後舉行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及其即將於奧運會一結束馬上就要跟著舉行的2008年北京殘奧會,這兩會賽事的清華大學志願者。她和同學們共同擔負著2008年建成剛剛投入使用的北京水立方游泳館,外來各媒體的接待服務任務。從2008年2月13日農曆正月初七寒假期間的集訓開始,直到現在,馬宇歌需要經常參加北京奧組委課餘培訓事項和賽事現場服務工作;

  第三、馬宇歌是清華大學少有的文、理科雙學士學位在校生之一,這兩項都要在2009年即明年暑假前按時拿到學位畢業;

  第四、馬宇歌在校第一門外語英文,在2008年3月5日通過她首次參加的全球IELTS(雅思)統考,已經達到了7. 0分的好成績;(雅思全球統考滿分為9分)第二門外語法語,她根據自己的實際掌握情況,2008年3月30日已經在清華大學外語系報名,準備參加本校考點將於當年6月21日舉行的法語四級全國統考;

  第五、每年僅舉行兩次的GRE考試,馬宇歌已在今年4月28日報名。目前正在有條不紊地加緊備戰幾個月後, 2008年下半年的10月份將在北京舉行的當年最後一次全球統考。她要爭取都拿到好成績,以便為大學雙學士畢業後出國繼續深造,做好準備充分。馬宇歌立志承繼更多人類文明成果,早早學到國內外頂尖科學文化知識,盡可能地實際掌握有關科技工作本領,為將來能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而努力!

  我們僅從以上工作和學習日程現狀看來,馬弘毅先生的女兒馬宇歌的每天在校任務,的確是排得滿滿的。更何況她平日還要定期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不斷應邀去幫助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內外,甚至包括要應邀到校內外去主持一些不能推卻的大型公益活動、幫助做各種重要的新聞採訪報道等。不僅如此,她多年如一日還給自己規定了必須雷打不動定時看些課外書,目前正在讀的主要是中國已故著名史學家範文瀾先生寫的4本一套的《中國通史簡編》。關於祖國歷史方面,她以前只看過全套的字書《中國歷史故事》和有關正史類的個別斷代史。馬宇歌始終保持著每天鍛鍊身體的這個從小以來形成的良好習慣,跑步、游泳或打球,當然這些都是忙裏偷閒來做的。正因為如此,她的體質至今越來越棒,一年到頭幾乎連感冒都不發生。視力仍然處於自然裸視狀態,無需佩戴眼睛。身材很好,腰板挺直。精力旺盛。這為她勝利完成繁重的工作和學習任務、為她享有奮發有為的人生,奠定下了異常良好的身體基礎。

  二、地震了先看家長的表現

  馬宇歌的爸爸馬弘毅先生在全家人中,是第一個感到2008年5月12日這次地震發生的。當時他正在北京,突然覺得有些耳脹、胸悶、天暈、目眩。馬弘毅先生立即上網查知,證明震中在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中國國家地震局聲稱的芮氏7.8級強烈大地震;(到記者發稿的2008年5月19日,中國國家地震局已在昨天將這次震級修改為芮氏8級地震)它當時波及直線距離1530公里開外的北京,也發生了地震。馬弘毅先生在北京感到的震級,當天被中國國家地震局證實至少達芮氏3.9級。回想中國京津塘地區1976年7月28日淩晨3時42分54秒發生的那次破壞性極大的地震,馬弘毅先生是身在北京親身經歷過的。那次地震毀滅了一個中等城市唐山,造成全市至少98%建築物瞬間倒塌,數十萬人犧牲,100多萬人受傷,15886戶家庭解體,3817人成為截癱患者,25061人肢體殘廢,因地震而遺留下的孤寡老人就有3675位、孤兒達4204人,數十萬居民轉眼間變成了無親可投、無友可靠,失去家園的無家可歸難民。然而儘管如此,卻沒聽説遠在四川的居民當時有什麼震感。這回汶川地震發生,為什麼震中在四川,直線距離比天津還遠的北京城,震感都要這麼強烈呢?可見眼下的汶川大地震,破壞力要更甚于中國20世紀下半葉最大的地震唐山發生的那一次!馬弘毅先生敏銳地意識到,這回震區受災人民少不了,損失一定很慘重!於是馬弘毅先生馬上和正在上班的妻子及在校的女兒馬宇歌分別進行了電話、手機聯繫,互通情況,商量怎樣全家動員馬上自覺援救援助災區人民。

  馬弘毅先生在第一時間,當天第一個向自己的工作部門和自己所屬的民主黨派組織,分別鄭重遞交了捐款書和第一筆賑災捐款;並分別提議工作單位系統、黨派和所屬行業同仁們,立即動員,援助災區,支援國家抗震救災!他的這一行動立即得到了中央和北京市有關方面的積極關注和支援。馬弘毅先生的妻子則即刻留守單位,隨時待命進行應急處理,傾全力協助一把手率領各處,投入到了抗震救災工作中去。馬弘毅先生妻子的工作單位雖然就在北京市中心,但從地震發生次日起,按上級組織要求,她一直須臾不離單位,除了踴躍參加捐款救災以外,整日整夜值班,緊張地和同事們一起工作,至2008年5月17日星期六那天才正式回家,等於地震發生5天以後才和家人重聚過週末。夫婦倆人利用休息日立即到清華大學,去看望了馬宇歌及家在外地的她的校內同學好友們。

  三、地震了再看孩子的表現

  馬弘毅先生的女兒馬宇歌,地震那天一整日沒有片刻閒暇,直到2008年5月12日週一下午14時28分汶川大地震發生過後近8個小時了,她才忙完各種事情,半夜裏從教室下課回到校內東北方向的紫荊公寓自己宿舍。馬宇歌就在地震這天的夜裏,連夜趕寫了四封信:

  第一封信致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自己所在的基層支部組織;

  第二封信致自己一直兼職服務的清華大學電視臺領導;

  第三封信致自己的清華大學校紅十字會青少年會員負責人;

  第四封信致在校團委的清華大學學生聯合會(即校學生會)。

  每一封信各都附上了100元錢作為賑災捐款。那是她的在校生活費,加起來總計人民幣400元。在每一封信裏,她都呼籲大家要馬上行動起來,以實際行動抗震救災!天亮以後,她將其分別親手遞交給了各有關方面,接著跑回教室按時上課。

  下面的摘要是馬弘毅先生的女兒馬宇歌遞交的其中一封信的內容。它是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下午14時28分汶川大地震當天夜裏,馬宇歌寫給清華大學校紅十字會的那封信。該信集中地代表並折射出了馬弘毅先生一家人的當時反應,從中可見這個北京人家到記者發稿時的2008年5月19日止,是如何身在中國首都,心繫邊遠地震災區的:

  汶川大地震發生,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參加抗震救災 

  清華大三女生馬宇歌致校紅十字會志願書

  敬愛的紅十字會組織:

  驚悉我國今天14時28分發生了以四川省汶川縣為震中的7.8級大地震,強度連距震中1530公里之遙的北京,當時都感覺到了(我們這裡的震級在14時35分達到3.9級)。我國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已在第一時間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馬上組織抗震救災。中國紅十字會也在第一時間迅即行動了起來。

  我的親人曾經給我講述過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異常慘烈情況。那次地震造成了我國河北省唐山幾十萬人的一個中等城市,生命和人民物質財産瞬間毀滅!但即使這麼強烈的大地震,當時也沒有現在這次汶川大地震震感來得更強烈,危害波及這麼遠。所以我想,汶川大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員、財産損失比唐山大地震還嚴重。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我是一名"老"紅十字會成員,7歲加入紅十字會,10歲當我小學5年級時,北京市紅十字會和北京市教委授予了我首批"北京市百名優秀紅十字青少年會員"的榮譽。作為目前正在首都的清華大學讀書的20歲的一名組織成員,我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在此連夜向紅十字會申請,要求積極參加當前的抗震救災工作。重災當前,責任與需要,要求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為了以實際行動積極跟進,援助災區,我先從自己的在校生活費中拿出100元錢,請校紅十字會幫我及時捐給災區。

  我號召我們每一個紅十字會成員,于清華率先站出來,在上級的正確有力領導下,一方面模範地加倍完成好各自的本職要務,同時按照紅十字會的統一要求,以各種形式積極參加抗震救災工作,幫助保護我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産,使其損失程度減至最低最小。

  附100元錢捐款在這。

  此致

    敬禮!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大三女生  馬宇歌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夜于清華大學紫荊公寓學生宿舍

  四、愛的熏陶永恒的追求

  記者在走訪校方時了解到,馬宇歌是第一個在清華大學以實際行動響應胡錦濤總書記抗震救災指示的在校大學生。她之所以能以這麼高的覺悟主動自覺站出來這麼做,是有歷史淵源的。往前倒推五個年頭,那時的馬宇歌,還是一名北京的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年級(0208)"一條龍試驗班"的15歲在校生,當時她和大家面對SARS("肺典")大面積在中國內地惡性爆發,到處人心惶惶之際,就曾第一個站了出來,于2003年"五四"青年節那天,主動投書給校團委和同齡人大量訂閱的校外《中學生科學報》、《少年科普報》、《德育報》等海內公開發行的大眾輿論平臺,挺身而出發表了刊登在各報頭版的馬宇歌《告全國中學在校共青團員倡議書》,(原文附後)勇敢地號召全國青少年要很好地應對危險傳染病的大面積傳播侵害,砥礪大家在中央的有組織領導下,信心百倍地去奪取抗疫的勝利!文章入情入理,影響很大。馬宇歌的公益行為,受到了老一輩人和年輕學子們的首肯,團中央學校部張部長當時還專門找到馬宇歌,鼓勵她。

  那一年首都北京規定,SARS("肺典")肆虐期間,為防疫情蔓延加劇,全市在校生一律放假回家,不定期停課。清華附中的老師至今清晰記得馬宇歌的表現。她為配合組織,穩住軍心、穩定大局,順利落實有利在校生的各項安排,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在自己家長的讚許支援下,主動留下來熱情幫助因各種原因暫時未能離校的老師和同學們。她是最後一個離校回家的附中學生。幾天以後忙完一切背上自己的書包,拿著行李回家那天,清華附中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人了,灑滿陽光的大街小巷空空蕩蕩。馬宇歌在家等待北京市教委復課命令下達的長時間內,每天堅持與家人一起跑步、打球,鍛鍊身體;和學校黨委、團委、班主任及各科老師經常電話溝通,一方面配合學校繼續做些工作、一方面認真自學,不落下任何一門功課。與此同時,她在家裏還不斷接聽大家的來電並抽空往外主動打電話,保持和每一個同學的密切聯繫,共同探討防疫抗役措施,共同回憶美好的住校生活,共同探討正在自學的功課、正在閱讀的課外書中內容、學校班級上的工作以及對明天的憧憬和具體安排打算……等等。那些日子馬宇歌一直身體力行,自覺做到了個人在《告全國中學在校共青團員倡議書》説的,以實際行動配合各方,奪取抗擊"肺典"的勝利!

  現年20歲的馬宇歌,在自身家庭崇高的人道主義良好家教熏陶下,從小輪流胸戴爸爸送給她的出生禮物"博愛"和"天下為公"這兩枚寓意深刻的徽章。她10歲時,便認準了非凡的堅定信念,要 "博愛伴我走天下"!這麼多年以來,她就像全國政協副主席阿沛阿旺晉美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布赫1999年2月12日,共同在當時慶祝藏曆土兔年新年的首都聯歡會上,專事題詞讚譽馬宇歌的那樣,一方面刻苦治學,一方面繼續為民眾做事,已經逐漸地學會了怎樣更好地把博愛為懷無私地獻給我們的社會、獻給我們的民族、獻給我們的國家。

  有關馬弘毅先生身體力行影響家人,特別是怎樣教育女兒馬宇歌這樣做的背後很多動人故事,多年來已經廣為民間所流傳,並且還被有心者隨時記載和刊登到了不同時期出版的書、報、刊中。上網按照人名來搜尋,尤其是以"馬宇歌"這個目前網上唯獨只有她一人正在使用的人名去進行搜索,你可以隨時看到不下10萬篇感人的這方面紀實報道。那一篇篇文字,從不同角度,映射了我們時代來自中國首都的一個普通家庭,對社會、對他人、對人間的大敬大愛。它是北京人主流社會意識的一個縮影,代表了首都居民的主體形象。

  另外特別感人、特別難得是,馬宇歌在父母的贊同支援下,小小年紀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她後來真的背起行囊,實踐了"博愛伴我走天下"的誓言。馬宇歌從9歲以來,隻身走遍了祖國大地,至13歲時利用每一個假期,已經親歷中國大陸所有省(直轄市、自治區)共計31個,學訪天下,在200多市、縣、鄉、村一 一停留過,到處獻愛心。用馬宇歌的話説,自己從中得到的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天下友"!

  五、萬眾一心國家有望民族幸甚

  馬弘毅先生全家就是這次汶川大地震,遠在震中千里之外、無數參加抗震救災家庭的一個縮影,也是歷久不衰的中華民族良心的一個縮影。這種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舉家挺身而出無私奉獻的護民愛國精神,的確是值得今人大力提倡和發揚光大的!

  汶川大地震的救災工作目前正在緊張進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8年5月18日發佈的公告,國旗已於今天2008年5月19日一早開始,全國各地包括我駐外使領館一律下半旗三天,並要求在汶川大地震爆發的那一刻即今天下午北京時間14時28分起,全體民眾都要鳴笛默哀三分鐘。這是中華人民建國建國59年以來,我國第一次為受難的普通民眾,舉國降半旗、鳴笛、靜默致哀!國務院的公告還命令,從2008年5 月19日至21日為舉國哀悼日,佔世界人口1/5的全中國13億人,將血濃于水含淚共向大地震中我死難同胞深深致哀。

  中華魂魄,由此氣貫環宇。此時此刻,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在莊嚴默念:中國不敗,勝利永遠屬於偉大的中華民族!因為咱們的年輕一代正在繼承人類的文明精髓,以深邃的遠大目光和壯闊的的胸懷迅速崛起。他們絕對是有希望的。對此,我們一百個放心!(作者:龔心厥)

  附馬弘毅先生夫婦的孩子馬宇歌2003年因SARS,全民族暫時處在危難時刻發表在報章上的《告全國中學在校共青團員倡議書》于後,供閱:

  親愛的各位團員:

  我們都曾戴過紅領巾,你一定記得那時的我們一句呼號吧:"時刻準備著!"這一天已經來臨,SARS在全球、在全國的蔓延,已經奪去我們人類不少兄弟姐妹的寶貴生命。這是一場全球共同面臨的災難。他對我們每個人,從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甚至知識水準、思想品德等方面,都提出了極其現實的嚴峻挑戰和考驗。

  共青團員是全體中國青年的中堅力量,在這支隊伍中,匯聚了無數精英才俊。我們肩負著中國未來實現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目標的重任。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景象,將在我們這一代人面前展現。在當今全球面臨SARS災難的危急時刻,我們每個團員應該更加頭腦清醒,意志堅定,充滿科學向上精神。我們要以實際行動,服從上級組織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在校內模範地帶頭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充滿愛心地關愛我們周圍的所有人。我們細緻週到地搞好個人衛生就是為老師、同學獻出的最大愛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以學為本,絕不能稍事放棄刻苦治學的目標追求。同時,當然還要嚴守社會公德,決不能夠由於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危及他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在校我們是學生,校外仍是學生。大家要比一比誰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學能力最強。完成課內任務後,希望大家在目前的特殊時期能夠爭取做到:

  一、每天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閱覽報紙、雜誌,特別是要借此隨時關注SARS的各種情況;

  二、在老師和家長的輔導下,儘早制定出自己的課外閱讀計劃,廣泛涉獵,充分利用現有時間,完成過去無暇完成的課外閱讀目標;

  三、每天堅持身體鍛鍊和做眼保健操;

  四、在家幫助父母操持家務,希望大家都能走進廚房;

  五、每天安排一定時間適當進行太陽裕,利用紫外線滅菌殺毒。

  同學們結合所處的環境,還應該自行制定一些更加符合個人特殊情況的具體安排。有條件的同學,彼此之間要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儘量多溝通資訊,密切聯繫,增進友誼,互相鼓勵。任何人發現新的情況或個人出現意外,要及時向自己的班主任和校方彙報情況。在大家的努力下,有各校領導的正確帶領,我們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一定會團結一致度過難關,戰勝這場病毒災害侵襲的。作為剛剛跨入21世紀的一代青年,這次的人生經歷,對於我們今後的茁壯成長和爭取實現未來人生的成功目標來説,也是一次很好的歷練和預演。我們要在困境中看到前面的光明,面對負面情況來臨之時,更應該設法化不利為有利,使自身在思想素質上都能達到新的認識飛躍。

  在"五四"青年節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裏,祝願每位共青團員和同學,都能不忘那句永遠難忘的呼號"時刻準備著!"最終把握人生,贏得屬於我們的美好明天!

  清華附中校團委委員、高一(0208)“一條龍試驗班”女生  馬宇歌
  2003年5月4日 青年節于北京清華園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