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遼寧一包工頭投資1300余萬修建烈士陵園

時間:2008-01-24 10:08   來源:半島晨報



館內的雕塑花費了原立憲很多心思。



修建的墓碑擺放整齊。

  為修建烈士陵園,他先後賣掉多處房産,還差點賣掉辦公室。他走訪國內多家烈士陵園、紀念館,最終修建出別具特色的紀念館。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個人投資1300多萬元去修建烈士陵園和紀念館呢?普蘭店市(注:遼寧省大連市)唐房烈士陵園的重建者原立憲總是回答説“沒有答案”,他説願意做陵園中280位烈士的“孝子”,在此守候一輩子。採訪原立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先後拒絕過多家媒體的採訪,甚至曬了一個電視臺攝製組一整天。“你們,是我正式接受採訪的第一家紙媒。”他説。

  激情指引:

  “大打工的”想修建烈士陵園

  原立憲喜歡軍旅題材的電視作品。“我不明白,為什麼電視上總會演一些關於帝王將相的電視劇?我也不知道,青少年看了這些電視劇能學到什麼。我看報道説,有些青少年竟然不知道誰是黃繼光、董存瑞。我們是不是該為孩子們做點什麼?”

  今年55歲的原立憲20多年前就給各大房地産商打工。他所説的打工實際上帶著幾百位工人施工蓋樓。“我就是一個大打工的。”多年的積累,原立憲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很多人眼中,他這人非常怪:不抽煙、不喝酒,一件衣服能穿十幾年。

  2005年下半年,原立憲聽説普蘭店市政府要投資重修位於太平街道唐房社區的革命烈士陵園。“我心裏一激靈。我想個人投資修建烈士陵園,於是找到市政府相關部門。市政府也特別支援。”

  原立憲的行動遭到很多人的質疑。“你傻呀!現在錢多難掙!你怎麼能往那裏投?”“他這人肯定有野心,有別的目的。”“他是在個人炒作,就是想出名唄!”聽了別人的議論,原立憲根本不在乎,低調的他拒絕了所有媒體的採訪,“所以2006年、2007年有些媒體上出現了神秘商人修建烈士陵園的新聞。”一位熟悉原立憲的朋友介紹。“但那些記者根本沒採訪到我。”原立憲説。

  “烈士陵園共佔地25畝,陵園的左右都有空余的地方,我想要好好地利用,於是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興建烈士紀念館,再建一座敬老院。當然所有投資還是我自己出。”

  深情投入:

  為修陵園賣多處房産

  2005年12月,原立憲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烈士史料小組。“這些烈士墓因為年代久遠,有的墓碑腐爛字跡全無,有的石碑殘缺不全。我們數不清多少次往返普蘭店市民政局、檔案館、史志辦等單位,查詢這些烈士的資料。大冷的天,我們為每座烈士墓進行清理、考察、論證、排位,甚至用毛巾蘸著清水,一點點地擦出墓碑的本來模樣。”歷時3個月,原立憲和朋友們終於將一份準確無誤的烈士名錄製作完成,280位革命烈士的真實資料呈現在世人面前。

  提起長眠地下的280位烈士,原立憲能隨口説出他們來自國內哪個省份,“他們中間有的是身經百戰的老八路,有的是剛入伍的小戰士,他們大多犧牲在遼沈戰役前。這些烈士要是活到現在,最大歲數能有90多歲,最小的不過70多歲。他們為了我們,犧牲了自己,有些烈士連全名都沒留下。”

  為了修建最具特色的陵園和紀念館,原立憲找到大連市最好的雕刻師傅,他還到石材産地挑選最好的材料。“我帶著師傅們先後去過北京軍事博物館3次,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宛平雕塑園、英雄紀念碑、故宮等地8次。其他大大小小的紀念館不下數十次,我們拍照、臨摹,最後製作出烈士墓碑280座。倣銅玻璃鋼群雕、壁雕等共497組件。花崗岩群雕、組件、雕塑共440組件。僅用花崗岩石料就是114車,約2000多噸。”

  錢像流水一樣花出去。花到700多萬元時,原立憲吃不住勁了,他不僅將多年的積蓄花空,甚至賣了多處房産。“我連兒子的結婚用房都賣了。兒子問我:‘爸,要是不修建烈士陵園您會怎麼樣?’我啥也沒説,其實兒子懂我的心思,他只是不想看到我四處借錢的樣子。但是我不能不繼續下去,要是停下來,我想會要了我的老命!”

  熱情延續:

  免費開放做義務講解員

  2007年12月29日,最後一塊革命烈士展板被工人粘到墻上,看著上下3層、佔地2980平方米的紀念館,原立憲作出一個決定:免費開放紀念館,還要抽出時間,做義務講解員。

  在普蘭店市唐房烈士陵園的入口處,兩座碩大的雕塑立在門兩旁,精心雕刻的各種獅柱石雕陵園內隨處可見,280位烈士的墓碑靜靜地安放在草叢中。紀念館中,原立憲從國內各地拍攝的圖片被主人精心布展。歷史仿佛在人們參觀時凝固了: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烈士事跡、名錄一一再現。“有20多位烈士的雕塑是我們根據原型雕刻的,有些部隊官兵看到這些英雄的雕塑,眼淚嘩嘩流。”原立憲介紹,從免費開館的當天起到現在,已經有幾千位參觀者到陵園追悼烈士英魂。

  原立憲至今記得他在瀋陽走訪7位曾和烈士們一起工作、生活過的老人的場景。一位86歲的老人拉著原立憲的手痛哭失聲,他強烈要求原立憲帶他到烈士陵園、紀念館看看。“老人説,當年戰役中,他被子彈穿透了下巴,是被戰友們抬到後方醫院才保住了命。他想念那些已經長眠的戰友,希望有生之年能為他們掃墓,獻上一束鮮花。”看著激動的老人,原立憲也哭了,他説:“從老人的淚水中,我覺得我的目的達到了,有人總是問我為什麼修建陵園、紀念館,這就是答案。我是黨員,黨和政府這些年給了我致富的機會,我希望有生之年能為後代留點啥,我想留些永遠不會磨滅的東西。我想這就是民族精神。我算啥?不過是帶著幾百位兄弟打工的,等我老了,我願意做這些烈士的守墓者、永遠的孝順兒子。”

  專情守候:

  希望人們能常來看看英烈

  在原立憲專門為唐房社區興建的敬老院裏,可以看到他精心為老人們準備的小到眉筆、大到品牌浴缸等物件。“這個敬老院能住60位老人,我們還為老人們準備了閱覽室、健身室,沒別的,就是想做點我們應該做的。”

  原立憲還出資為唐房社區居民興建健身廣場,佔地7226平方米。各種健身設施一應俱全。

  2008年1月18日,原立憲被大連市委宣傳部、大連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大連市廣播電視局評選為2007感動人物。推選委員會在給原立憲的頒獎詞中寫道:在致富的道路上他原本可以快速奔跑,可他卻突然押上全部的積蓄做了這次陵園大翻修,這次翻修,其實修補了我們很多人的心靈。他以恢宏的烈士陵園、紀念館響亮地吹起了現實版的集結號,讓迷失的人群在精神的高地重新集合。富裕起來的中國人該過怎樣一種有品質的生活?原立憲給我們做了一次激情的指引。

  採訪結束時,原立憲發出邀請:請大人、孩子們沒事的時候,抱著一小束鮮花來陵園看看這些長眠的英雄們。“他們為了我們在很年輕時就走了,如今的好生活他們沒享受過。來看看他們吧,他們太寂寞了!”(記者 王曉梅 馬萬冬攝影)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