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經濟觀察)實現全球碳中和 如何邁出“智慧”一步?

2024-03-26 09:1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3月25日電 題:實現全球碳中和 如何邁出“智慧”一步?

  中新社記者 劉文文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加劇,“綠色呼聲”愈發強烈,積極“擁抱”碳中和已成共識。近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碳中和與全球氣候治理專題研討會”上,多位中外人士認為,實現碳中和,必須邁出“智慧”一步,科技創新力量不可或缺。

  推進數字轉型,降低含“碳”量

  隨著各行業對氣候治理的關注度持續增強,如何實現碳中和已成為各國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當中的“必答題”。

  農業和食品加工是重要的溫室氣體貢獻者,也是重要的解決方案提供者。拜耳集團的“數字農田”方案便是利用數字手段降低農田碳排放的創新嘗試。“借助‘數字農田’,我們可以看到農民到底往地裏‘放’了多少二氧化碳,農民也可以設法節約碳指標,在碳市場裏賣自己的‘碳産品’。這對未來可持續農業的發展大有裨益。”拜耳集團首席執行官比爾安德森説。

  如何平衡降碳與增效是各行業面臨的重要難題。在伊利集團高級執行總裁張劍秋看來,加快數字轉型則是解決這個難題的一把“金鑰匙”。近年來,伊利在全鏈條數字轉型方面做了許多探索和實踐。

  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的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可以説是全球智慧化程度最高、環保技術最先進的牧場。張劍秋介紹,這個牧場用數字技術管理奶牛的“衣食住行”,通過對外界的溫度、濕度、光照的實時監測,可以自動開關牛舍內的風機、噴淋和卷簾等相關設備,不僅提升了效率,也大大減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創新生産力,提高含“綠”量

  綠氫作為零排放的清潔能源載體,對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意義重大。蒂森克虜伯首席執行官米格爾洛佩茲透露,他們正在建設第一座氫能源直接還原工廠,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脫碳項目之一。據悉,直接還原工廠中的氫基工藝將為其實現完全碳中和的鋼鐵生産奠定重要基礎。

  正如榮程鋼鐵集團董事長張君婷所言,“原創的、顛覆性的新技術就是新質生産力”,這會帶來新模式,重塑全球産業鏈,為産業轉型經濟升級增加新動力。

  一直以來,中國持續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為全球減碳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了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品質發展階段。

  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余兵指出,當前中國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可以説處在世界第一梯隊,大規模的儲能、氫能這些零碳負碳前沿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為全球貢獻了70%以上的光伏組件和60%的風電裝備。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間,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了60%和80%,“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於中國創新、中國製造、中國工程”,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説。

  專家們表示,實現全球碳中和任重道遠,在這過程中科技創新將深刻重塑生産力,持續推動産業深度轉型升級,為全球減碳提供源源不斷的“智慧”動能。(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