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路媒體國防行】他們的信念,換來身後祖國人民的幸福安眠!

2018-09-22 12: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9月21日蓬萊訊 (記者 尹賽楠)在祖國的渤海前哨,有這樣一座“四無”小島,它遠離大陸,條件艱苦。那裏無淡水、無航班、無耕地、無居民,卻是祖國的海上“東大門”,而在這座島上,駐守著一支英雄般的部隊--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海防五連,是他們矢志不渝的信念,換來了身後億萬人民的幸福安眠!

  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海防五連官兵演示島上巡邏課目。(台灣網 尹賽楠 攝

  9月21日上午,迎著明媚的陽光,踏著金色的海浪,記者跟隨“走進熱血邊關”網路媒體國防行東線採訪團的腳步,來到了這座仿佛被人遺忘的小島。船靠岸邊,環視四週,島上的樹木鬱鬱蔥蔥,石頭鋪成的道路乾淨整潔,遠遠望去,碧海與藍天連成一線,如果僅談第一印象,記者仿佛看到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走進連隊營區,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熟悉而又可愛的面孔。由於海島天然的阻隔,使得這裡的守島官兵很少看到陌生面孔。每當有客人上島時,他們總是會用熱烈渴盼的眼神來迎接。這種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打動了記者的心。“上島前,曾聽一位島上的老兵説,在那裏,就是與天鬥、與地鬥、與心底的寂寞鬥。”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五連戰士杜隼飛這樣對記者説。

  經過海岸邊上的觀察哨時,記者看到了這個面容清秀的小夥子,見採訪團成員紛紛將鏡頭對準自己,他迅速抬起右臂,敬上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登上2.5米高的堡壘,記者細細打量,發現剛才那個高大的身影下,竟是一位略帶青澀的少年。

  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五連戰士杜隼飛。(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年僅20歲的杜隼飛是一名大學生義務兵,到連隊服役剛滿一年。別看人家瘦,可身上都是“腱子肉”。“剛到連隊的時候班長説我太單薄了,要多吃飯、多訓練才能強壯起來,身體好、素質硬,才有能力為祖國鎮守海防。”

  “爺爺是軍人出身,也許是受家庭的熏陶,我小時候也夢想有一天能夠走入軍營,體驗部隊生活。”杜隼飛説,那時候剛上大學,正趕上部隊徵兵,自己幾乎想都沒想就報了名。“新兵連之後,我被分到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五連服役,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自己還有些小興奮,在海島上當兵究竟是個啥樣兒?”帶著興奮和疑問,杜隼飛踏上了尋島路,可讓自己沒想到的是,原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竟然如此遙遠。

  “記得剛到這裡的時候快入冬了,山上光禿禿、黑乎乎的,海風吹來,全是魚腥的味道。當時自己就在想,這真的是海島嗎?”回憶起最初登島的心情,杜隼飛告訴記者,這裡的環境遠比他想像中的還要艱苦。看著頭腦中的“碧水青山”變成了腳下的“惡水險山”,紮根海島的“小菜一碟”剎那間變成了眼前的“心慌意亂”。

  杜隼飛向記者展示他的觀察鏡。(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島上的生活枯燥無味,平常陪伴自己最多的,就是身上佩戴的觀察鏡和面前的這片大海。”曾有無數次,杜隼飛打算離開,直到那天……今年5月31日,52名在1985年部隊整編中退役的海島老兵,重返曾經戰鬥過的老連隊。當看到新單位一幕幕官兵無怨無悔紮根海島的動人場景時,老兵們感慨萬千:“‘老海島’的那股子勁沒有變,把海防交給你們,我們放心!”見到此情此景,杜隼飛的心被深深觸動了,“一瞬間,就打消了我想要離開的念頭。”

  從最初的種種不適應,到如今以島為家的自豪感,在杜隼飛看來,這是一種責任,更透著一份擔當。指著面前的“紮根林”,杜隼飛告訴記者,每位新兵從上島那天起,就栽下一棵“紮根樹”,象徵把根紮在小島上。“走到哪,就在哪落地生根!”

  也許有人覺得,在條件這樣艱苦的地方,就算睡覺也是一種“奉獻”。但島上的官兵卻不這麼認為:只有睜大警惕的雙眼,練就過硬的本領,才能守衛祖國的海防。

  “創業井”引來採訪團駐足圍觀。(台灣網 尹賽楠 攝)

  走進營區,記者注意到眼前的“創業井”。“這口井是1954年部隊進島時,挖遍了全島才得到的‘寶貝’。井水隨大海潮起潮落,水質低劣,味鹹苦澀,飲後容易腹瀉,但老一輩卻視此為甘露。”與杜隼飛一樣,身為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五連班長的袁煒淦今年同樣只有20歲。“有沒有人説過你顏值很高?”聽到記者的問題,袁煒淦害羞地點了點頭。

  這裡雖然不像南海諸島那樣,遠離大陸上千公里,但幾十公里的隔海相望,依舊讓守島官兵承載了太多的無奈和苦澀。“每年因大風、大霧無法通航的時間長達200多天,上島的補給船都是屈指可數。”袁煒淦説,這裡的官兵都知道“海水饅頭”的故事。部隊剛進島時,由於連續大風停航,攜帶的淡水幾近枯竭,炊事班就用海水蒸饅頭,做出的饅頭又黑又硬,苦澀得舌頭髮麻。但官兵們每人每頓堅持吃1個饅頭,硬是在島上紮下了根。

  “去年,在黨委機關的大力幫助下,島上終於打出了第一口淡水井。我們為它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強軍泉’,寓意先苦後甜。”袁煒淦告訴記者,現在“創業井”裏的水已不再飲用,但每年新兵入伍、新畢業學員報到時,都要喝上一口苦井水,這是他們上島的“成人禮”。

  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五連班長袁煒淦。(台灣網 尹賽楠 攝)

  “我的老家在河南商丘,因為路途比較遙遠,平常的訓練、執勤任務也很繁忙,三年來,自己只回去過一次。”袁煒淦説,自己的女朋友在河南,兩個人已經談了將近四年的異地戀。“家裏人支援你在島上工作嗎?”“當然。”幾乎沒有任何猶豫,袁煒淦就給出了答案。“女朋友也很支援我,她説,如果我希望留在島上,那麼她也隨時準備好從軍。”人們常説,家,是避風的港灣,但它,同樣承載著一種信念!

  當我們登船離開的時候,連隊官兵齊刷刷地站在碼頭上送行。“戰友,再見!戰友,再見!”船越開越遠,已漸漸看不清戰士們的面容,目光所致,是他們越來越小的身姿和不停揮動的手臂。那一刻,淚水在眼眶裏打轉,心頭是説不出的酸楚……海島是士兵的家,士兵是海島的魂,當海島成為士兵心中的明珠,祖國的大門必定堅如磐石!(完)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