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 巨變 展望】這十年,北川揮別傷痛奔向小康

2018-05-06 08: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王蓉在明信片上寫下“感謝援建者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援”。(台灣網 盧佳靜 攝)

  台灣網5月6日綿陽訊  (記者 盧佳靜)“經濟條件變好了,娃娃也長大了,生活上也沒啥壓力”,經歷過“512”大地震的王蓉告訴記者,當下她的生活可以用幸福來形容了。

  十年前的那場大地震,山崩地裂,滿目瘡痍。十年後,災區重建如何?老百姓日子過得怎麼樣?5日,以“奮進巨變展望”為主題的汶川大地震10週年全國網路媒體四川行活動媒體記者深入北川羌族自治縣,探訪地震重災區十年間的發展變化,追思往昔,展望未來。

記者見到王蓉時,她正在打掃衛生。(台灣網 盧佳靜 攝)

  當記者來到擂鼓鎮蓋頭村時,還未走進王蓉家便聽到她爽朗又乾脆的説話聲,然而,談到“512”大地震時,王蓉僅用顫抖的聲音説“難受啊”便不願再提及。“512”大地震,王蓉的丈夫不幸遇難,對王蓉來説“天塌了”,這份痛埋在心底永遠不會抹掉,也不願再被勾起,“難受啊”三個字足以讓人感受到她所經歷的那歇斯底里的痛。

  “512”大地震後,四川災區出現了大量的震後重組家庭。王蓉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母志勇,兩人都是在震中失去了伴侶,相似的經歷讓他們走到一起。值得慶倖的是,在這個重組家庭中王蓉感受到了生活是幸福的。王蓉眼中的母志勇為人老實、勤快又體貼,在她生病住院時,母志勇在床頭守了她七天七夜,説到這兒王蓉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重建後的擂鼓鎮蓋頭村,村民在院裏散步。(台灣網 盧佳靜 攝)

  母志勇有兩個兒子,“娃娃對我們都很孝順,他們的媽媽去世了,我要充當起他們媽媽的角色,盡到媽媽的責任。”王蓉説,兒子時不時的就會給她個小驚喜,母親節時還會送花給她,這讓她很感動。現在兩個孩子都在成都工作,自己的兒子也在部隊服役,看著孩子們健健康康的長大並有了自己的歸屬,王蓉感到很欣慰。

  “人總是要向前看”。談及這十年來的變化,王蓉説,在政策幫扶下,村裏受損的房屋修好了,道路變寬了,村民的腰包也逐漸鼓起來了。現在王蓉家裏有茶園和果園,再加上丈夫母志勇打工賺錢,憑著勤勞肯幹,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重建後的擂鼓鎮蓋頭村小樓。(台灣網 盧佳靜 攝)

  “他們兩口子是我們村裏的典範”蓋頭村村支書陳正軍説。王蓉夫婦在災難面前不等不靠不服輸的勁頭是村民們奮進的縮影。陳正軍介紹,2008年以前村裏每人平均收入3千8百多元,現在每人平均收入1萬多元。村裏480人,經濟收入一年150萬餘元,茶葉收入約100萬元。據悉,2018年蓋頭村在茶産業融合發展項目帶動下,貧困戶每人平均增收1200元以上,全村每人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對於未來發展,陳正軍説,以發展茶産業為主,同時搞好農家樂休閒旅遊,以增加村民的收入。

重建後的擂鼓鎮蓋頭村小樓。(台灣網 盧佳靜 攝)

  總覽北川,十年來,它借助其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以及産業規劃等不斷壯大發展。據悉,2017年,全縣地區生産總值超預期突破50億元大關,增長9.1%、增速居全市縣市區第三位;服務業增加值、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等4項指標增速居全市縣市區第一位;脫貧攻堅順利通過市初驗和省考核驗收、第三方評估,全年實現4404人減貧、48個貧困村退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以下,獲評“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模範縣”等殊榮。

重建後的擂鼓鎮蓋頭村小樓。(台灣網 盧佳靜 攝)

  當前,北川堅定不移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目標、把永續發展作為關鍵目標、把民生改善作為終極目標,專注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基本取向,大力實施“品牌先導、綠色崛起、雙創驅動、開放粘合”戰略,著力打造文旅發展引領區、精品農業示範區、通航經濟創新區、應急産業先行區,努力建成“大美羌城、生態強縣、小康北川”。(完)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