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貢獻度:發展的中國惠及世界

2017年09月25日 10:17: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本報記者 徐惠喜 

 

  今年9月中旬,第7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共商共建共用”原則首次納入全球經濟治理理念。這是中國貢獻的全球治理觀,同時也表明國際社會越來越認同中國倡導的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全球治理理念。中國積極主動塑造全球規則,對世界經濟、全球治理的貢獻越來越大。

  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經濟經歷深度調整,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發展中經濟體陷入低迷。中國深化改革,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不斷釋放出經濟增長潛力,展現韌性,經濟增長保持中高速,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平均為31.6%,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歐洲國際政策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戴維克萊曼指出,“在世界經濟復蘇動能不足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顯得尤為珍貴”。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繼續保持高品質增長,上半年的增長率達6.9%,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繼續帶動世界經濟前行。作為體量超過10萬億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穩健增長已成為世界經濟的“定盤星”和“壓艙石”。IMF首席經濟學家莫裏斯奧布斯特費爾德坦言,“中國經濟保持強勁和穩定增長對世界經濟十分重要,中國將繼續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新一輪全球化的主旗手

  作為世界經濟舞臺上的主角,中國在對外貿易、投資和旅遊等領域大顯身手,為遭遇頂頭風的全球化浪潮提供推動力。在對外貿易方面,世貿組織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出口額為2.1萬億美元,進口額為1.6萬億美元,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中國的貨物貿易額佔世界比重為11.5%,位列第一;服務貿易額佔世界比重為6.9%,排名第二。中國佔全球貿易的份額越來越大,是眾多初級産品的最大買家,在貿易版圖上的位置越來越凸顯。同時,中國還充分發揮自身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領先優勢,探索建立新的貿易行銷網路,與各國在數字經濟、智慧製造等領域加強合作,為世界經濟挖掘新的增長動力。

  投資方面,聯合國貿發組織的報告顯示,中國2016年對外投資增長44%,達183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同年,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達1260億美元,連續5年居世界前三。

  麥肯錫的研究發現,自2007年以來,歐元區銀行持有的外國債權減少了7.2萬億美元(減幅為45%),而同期中國四大商業銀行所持的外國資産增加了11倍,逾1萬億美元。不少歐美學者感嘆,“中國已接過了全球化的接力棒”。

  旅遊方面,去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商務旅遊市場,2015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2億人次,旅遊花費104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和16.7%。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遊客”在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表示,目前全球化正停滯不前,在一些領域還出現逆轉趨勢,“發達國家對全球化的推動力已不存在,未來全球化動力將主要源自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

  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芯”

  當前世界經濟長期低迷,貧富差距、南北差距問題突出,地區熱點持續動蕩,恐怖主義蔓延肆虐,積累了嚴重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和治理赤字。中國立足於全人類的發展前景,呼籲本著“共商共建共用”的理念,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剷除三大赤字提供“中國藥方”,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中國智慧”。

  發展理念是引領。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了力量,在經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基於“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五大發展理念,倡導在全球治理中的“普惠包容”“共用共贏”。通過創新發展,實現共用共贏,促進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包容性增長,構建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價值鏈,促進包容發展,消除貧困,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海倫克拉克表示,在改善全球治理方面,發展中國家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中國對全球治理的貢獻越來越顯著。

  體系創新是關鍵。中國擔任G20等主要國際會議輪值主席國期間,主動設置議題,引導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和創新。去年中國擔任G20主席國期間,將G20杭州峰會主題確定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致力於推動全球創新增長方式,完善經濟金融治理,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實現包容和聯動式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動力。杭州峰會還完成G20結構性改革頂層設計,促成其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在今年的金磚國家廈門峰會上,中國將會晤主題確定為“深化金磚夥伴關係,開闢更加光明未來”,倡導金磚合作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務實創新、合作共贏,胸懷天下、立己達人。金磚合作紮根于發展中國家,加強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對話,建立廣泛的“金磚+”夥伴關係,擴大了金磚的“朋友圈”,把金磚合作打造成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南南合作平臺。

  完善治理體系的新保障

  中國用實際行動推動著全球治理的完善。近年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倡導成立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銀行,設立絲路基金,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為完善全球治理尤其是經濟治理提供機制保障。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援和參與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成果豐碩。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尊重各國國情差異及不同的發展路徑,為互利合作奠定了共同基礎。”

  “一帶一路”倡導互聯互通、共建共用及包容共生的價值理念,促進全球産業分工和資源配置的合理化,為進一步縮小南北差距和維護世界經濟穩定發展作出持續貢獻。國際輿論認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公共産品,是有效解決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頑癥的所有綜合方案。

  中國通過加速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快構築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路,促進了亞太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在各種場合為發展中國家代言,推進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改革,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提高中國和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和代表性,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多話語權。俄羅斯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娜塔莉亞格裏波娃認為,“中國為世界貢獻的‘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等促進全球經貿發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睿智倡議,將為世界經濟合作的深化帶來更加全面的積極推力”。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