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2017年09月25日 09:04:1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原標題: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解讀《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 題: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解讀《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

  新華社記者胡浩、施雨岑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我國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意見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品質,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攻堅、綜合改革、重點突破,擴大改革受益面,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機會,始終被列入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目標;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品質,始終是中國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兩個重要維度。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教育規模,截至2016年底,有51.2萬所學校,2.65億在校學生;學前三年毛入園率77.4%,取得跨越式發展;小學凈入學率99.9%,初中毛入學率達到104%,已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毛入學率達到87.5%,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2.7%,接近高等教育普及化水準…

  “在充分肯定教育事業發展成就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教育優先發展地位需進一步鞏固,教育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仍是教育體系中的突出短板,教師隊伍還不能適應提升品質與促進公平的新要求,教育對外開放的水準不夠高,等等。這些都是我國教育事業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説。

  專家表示,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是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促進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養品質的根本動力。

  針對諸多教育短板,意見分別提出具體要求。在學前教育方面,意見指出,創新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強調要鼓勵多種形式辦園,有效推進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針對義務教育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意見要求統一城鄉學校建設標準、城鄉教師編制標準、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加快建立義務教育學校國家基本裝備標準。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切實改變農村和貧困地區教育薄弱面貌,著力提升鄉村教育品質。針對擇校難題,意見明確要改進管理模式,試行學區化管理,探索集團化辦學,採取委託管理、強校帶弱校、學校聯盟、九年一貫制等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

  對於百姓關切的許多教育需求,意見也作出了回應。孩子放學早、家長下班晚,存在“時間差”?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課後服務制度,鼓勵各地各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需求,探索實行彈性離校時間,提供豐富多樣的課後服務。課外機構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意見明確要規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嚴格辦學資質審查,規範培訓範圍和內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入學怕被歧視?意見提出,要完善特殊教育融合發展機制,改進特殊教育育人方式,強化隨班就讀,建立健全融合教育評價、督導檢查和支援保障制度。

  教師隊伍有力支撐著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意見提出,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在準入招聘和考核評價中強化師德考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建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加快形成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尊師重教文化,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意見同時要求,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準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準。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