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國家戰略去奮鬥
中國青年報 中青線上記者 樊江濤
雄安!雄安
8月31日,作為雄安新區面向全社會首次公開招聘——雄安投資集團招聘23個崗位專業人才的消息一經公佈,便吸引了全球青年的目光。
雄安集團此次招聘委託的第三方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9月1日,也就是招聘公告發佈的第二天,共收到投遞簡歷950份,發佈消息的該公司官網網頁瀏覽量達到4萬多人次……
同時該公司對媒體進一步分析指出:從訪問情況來看,北京地區訪問人數最多,佔到三分之一強,其次是河北和天津,同時本次招聘還吸引了加拿大、日本、伊朗等地網友的關注。
“國家大事,青年責任。”對此,在河北大學挂任副校長的北京大學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李軍凱評論説,雖然雄安的藍圖尚在描繪之中,時下新區的生活工作條件還難以“比肩”北上廣,但在青年中已然成了最熱門的工作機會。
2015年5月,作為赴河北高校的挂職幹部,李軍凱來到河北大學工作。2年後的今天,這位來自北京大學的教育工作者告訴記者,她願意紮根河北落地發展,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刻闡述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3年多來,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在京津冀加速推進,越來越多的青年切實感受到協同發展帶來的機會與可能,勇敢地做出改變和選擇。
奔走在京津冀
每個工作日的早晨,34歲的馬芳林(化名)就像上滿了發條的鐘錶,忙碌而準確:6時起床,6:50從家出發,7時左右到達涿州東站,7:11乘坐G6704趕往北京西站,再坐地鐵9號線轉6號線,8:30走進位於北京朝陽門豐聯大廈的辦公室……
2年前,丈夫在涿州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而她又放不下北京的工作機會與發展空間,就這樣馬芳林的“雙城”模式開啟。
如今上下班途中雖然節奏依舊,但嫺熟使她在緊張之中多了一份優雅從容:她知道在轉地鐵時,什麼時段選擇哪部電梯更為明智;當被她“設定”為“暗號”的那段列車廣播響起時,她才不慌不忙地向車廂門口移動;她甚至可以在人群中辨認出從沒交談過但時常搭乘同一趟高鐵的熟悉面孔……
其實在馬芳林供職的這家稅務事務所,有三分之二的同事每天上下班時間與她相差無幾,但他們大部分住在北京的五環六環附近,只有馬芳林一人選擇了河北省的涿州。“雖然上下班交通費佔到月收入的十分之一,但涿州的房價僅是北京五環六環附近的幾分之一。”馬芳林認為,這筆“經濟賬”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演算法,很難説哪個選擇更正確。
但京津冀間快速發展的交通,無疑為馬芳林在面對“住在哪兒”這道選擇題時,在考慮就業機會、住房價格乃至幸福感等諸多因素時,在北京之外,有了更多的備選答案。
除了在交通、生態環保、産業三個領域率先突破,3年多以來,京津冀三地還在看病就醫、勞動就業等多方面進一步發力消除地域壁壘。
從去年開始,工作生活在河北的北京人,在當地看病也能醫保報銷;拿著天津、河北的職稱證書,在北京也能申報高級職稱;三地的勞動者,無論在何地工作,如果用人單位拖欠工資,在有證據的情形下可以就地投訴……
收穫戰略紅利
隨著一系列新政的實施,去哪找工作?到哪搞雙創?在這些最為關心的問題上,青年真切地感受到了國家戰略實施帶來的發展紅利。
隨著首鋼一同搬遷至曹妃甸的首鋼京唐公司青年員工,在企業獲得升級發展的同時,自身也和國際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實現了無縫對接;在距離北京200多公里的滄州,隨著引進落地的一座現代汽車製造工廠在此竣工量産,對當地青年就業創業的拉動效應已開始顯現……
在北京奮鬥10多年後,劉朝輝終於把自己擅長的現代農業技術帶回家鄉河北保定。
雖然公司的新業務從北京搬到了保定,但劉朝輝的生意並沒有超出中關村的範圍:10多年前,他創辦的北京水潤佳禾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註冊在北京中關村;去年,他擔任董事長的河北水潤佳禾現代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在保定 中關村創新中心落戶。
回到保定的劉朝輝環顧四週發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趨勢下,這座距離北京150公里的城市裏的“中關村元素”已如雨後春筍。
“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等大的國家戰略背後一定是大的發展機遇。”在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職副主任田學斌看來,青年思維活躍、對新事物敏感、善於捕捉機遇,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必將給青年提供新的發展平臺、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將個人夢想與國家大事緊密相連已經成為時下青年的一種價值共識。”田學斌也同時強調指出,時勢造英雄,青年也只有搶抓這樣的大機遇、服務國家的大戰略,才能取得屬於個人的大成就。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