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如今看病不一樣:全民醫保惠農村 異地報銷不再難

2017年09月21日 08:49:2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這5年來,醫改取得重大成績,築牢了覆蓋13億多人口的基本醫保網,實現了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取消藥品加成等重大改革突破,初步完成了搭建醫改“四梁八柱”的階段性任務。取消藥品加成,推行藥品流通“兩票制”和高值醫用耗材陽光采購,切實降低虛高價格,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讓民眾能用上質優價廉的藥品……這些變化,老百姓都有親身感受——

  如今看病不一樣

  ◆ 趙 慧(化名) 河北省陽原縣 老師

  説起得病,還得從2003年説起。那一年陪丈夫去北京看病,順便檢查了自己的身體,結果被告知得了風濕性心臟病。

  當時醫生建議馬上手術。可是光手術費就要十多萬元,當時我一個月只掙400多元,和丈夫的工資加起來還不到1000元,加上那時沒有醫保,根本負擔不起這麼昂貴的手術費,這還不包括檢查、藥物以及身體恢復所需的費用。所以病就這麼拖了下來,為此我也離開了一線工作崗位。

  2015年,我又被發現得了子宮內膜癌。接受醫生的建議,我到北京協和醫院接受放療。復查時,醫生建議還是先做心臟手術,這樣會對癌症的康復有幫助。所以我又輾轉去阜外醫院接受了心臟手術,萬幸手術很成功。

  在這兩家醫院住院的時候,我感覺醫生和護士都不錯,沒有感到平常人們説的那种醫患關係緊張。協和醫院放療科的醫生每次見到我,都很熱情,知道我身體不好,都是主動為我搬椅子、倒水。有時候挂不到號,醫生還主動為我加個號,讓我來醫院一次儘量把事情都辦完。護士也很好。

  我記得有一個護士每次見面都笑嘻嘻的。放療前需要做一些調查,她都是喊完名字就主動走到病人面前,幫助病人填寫各種表格。還有一次放療時正好趕上“三八”婦女節,護士們抱進病房好多玫瑰花,我以為是送給某個護士的,結果卻分給當天住在病房的女病人每人一朵。這還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收到玫瑰花。

  現在看病容易了很多,尤其是醫保,解決了不少後顧之憂。以往到北京的大醫院看病,挂不上號是常事,現在都是網上預約,預約好了之後才到醫院。為治病,我前前後後花了30多萬元,醫保報銷了將近15萬元,給家裏減輕了不少壓力,不然30多萬元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整個醫保報銷過程中,工作人員認真辦事,也能耐心解答問題,大家都覺得舒心不少。

  眼下,我感覺身體正在恢復正常,皮膚也變得越來越好,也不再有過去那種休息不過來的感覺。總的來説,現在看病越來越方便,醫保報銷覆蓋的範圍越來越大,報銷比例也越來越高。(本報記者 張一琪整理)

  全民醫保惠農村

  ◆ 董雙全 湖北省洪湖市中醫院 藥劑師

  生在湖北省十堰市白浪鎮農村的我,家裏條件有限,對生病住院印象很深。

  小時候,父親身體不好,生病住了好幾次院。醫院離家很遠,父親一住院,家裏的生活節奏立刻亂了套。更糟糕的是,高昂的醫療費用讓全家人愁眉不展。那時沒有全民醫保,村裏大部分人看病都是自費,真是“看病難、看病貴”。家裏因病致貧,本應屬於我的童年快樂煙消雲散,現在想起那些苦日子還有很多酸楚。

  最近幾年我經常回老家,發現村裏的醫療條件有了大改善。以前的衛生站和私人診所都沒了,在距離村子不遠的鎮上,建起了氣派的醫療衛生服務站,還配備了救護車,就診環境也變好了。

  血吸蟲病是我們那裏的地方病,很多人深受其擾。去年過年回家,聽説醫院對血吸蟲病提供免費檢查和治療,村裏好多人都去看病了。起初我還不相信,就叫上父親去醫院查看,結果發現真有專門掛號的地方,把身份證給醫生,馬上安排抽血化驗,真沒花一分錢。當天下午就拿到檢驗結果,父親的身體很好,一家人頓時很開心。

  前段時間,父親腰痛得厲害,家裏人帶他去醫院檢查。醫生給父親照B超,説是有腎結石,不大,吃藥就能緩解。於是給開了5盒藥,一共250多元。對農村來説,這藥確實不便宜。好在家人都參加了“新農合”,能報銷40%,藥費一下子減去了100多元。父親打電話告訴我的時候很激動。

  這幾天在廣州工作的舅舅回村。以前舅舅每次回廣州的家一定會帶回很多藥。他在廣州生活壓力大,小傷小病能不去醫院就不去,能節省一點兒是一點兒。這次他卻不再買藥回去,因為現在醫保可以異地結算,在廣州買也一樣。

  這些小事讓我很感慨,有對比才能感受到進步。國家對於全民醫療體系的改善,確實下了不少功夫,我們都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獲得感。我家所在的農村再也不會有“救護車一響,一年豬白養”“住過一次院,3年活白幹”的困苦和心酸了。(本報記者 葉 子整理)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