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紀委機關報批“飛鴿”幹部:屁股沒坐熱就走人

2017年09月20日 08:57:2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字號:    

  黨員幹部莫有“飛鴿”心態 

  下鄉調研,有群眾反映:“鄉鎮幹部不少是‘飛鴿牌’,幹上三兩年就走,工作不踏實,很難幹出長久的業績。”的確,不少幹部因提拔調動,在固定崗位工作時間並不長,“屁股沒坐熱就走人”,以至於不少黨員幹部心沉不下來、事幹不下去。

  揆諸實際,“飛鴿”幹部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有的人消極懈怠不作為,甘當“不主事、不攬事、不幹事”的“三不”幹部,困難面前退避三舍、矛盾面前“繞行掉頭”;有的人推三阻四慢作為,奉行“不騎馬不騎牛騎著毛驢在中游”的“中庸之道”,認為“排名不在倒三,考核能夠達標”就萬事大吉;還有的人“選擇性”作為,只想“吃肉”不想“啃骨”,熱衷於建橋鋪路等“見效快、收益高”的“亮點工作”,而對環保治污等“硬骨頭”置之不理。總歸,“飛鴿”幹部擺著“走過路過”的架子,揣著“擇木而棲”的心思,自然難以幹出經得起時間和群眾檢驗的事業。

  為官一任,當造福一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幹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顯而易見,持有“飛鴿”心態的幹部與當前從嚴治黨、奮發有為的政治生態環境格格不入。當前,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基層工作點多面廣、千頭萬緒。作為基層建設的關鍵力量,廣大基層幹部唯有拿出“釘釘子”的精神,一錘接著一錘鑿、一任接著一任幹,以“功成不必在我,幹事必須有我”的情懷和擔當才能幹出實打實的業績,才能彰顯黨的優良作風。相反,工作面前當“過客”,困難面前當“看客”,改革面前當“乘客”,總是抱有“飛鴿”心態,只能讓群眾寒心,更辜負組織的信任。

  “飛鴿”幹部從何而來?調動頻繁自然是客觀因素之一。但深挖細究,少數幹部跑偏走樣的價值觀念才是根本所在。有的人藉口工作忙、時間緊、任務重就放鬆了黨性修養、忽略了思想錘鍊。覺得學典型“太高”,不如“隨大流”好;學先進太累,不如輕鬆自在好;學理論“太深”,不如“不求甚解”好。殊不知,思想的堤壩一旦鬆垮,價值的天平便開始向“自我”傾斜。只想當官不想幹事、只想“吃肉”不想“啃骨”、只想擼袖子不想出力氣的“飛鴿”思想自然滋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期間堅持做到“説一件,幹一件;幹一件,成一件”,短短幾年便改變了正定面貌。勤勤懇懇幹事業、踏踏實實打基礎才是一名合格黨員幹部的應有價值追求。事實證明,心裏裝著人民、肩上扛著責任,時時處處都是幹事的舞臺。廣大黨員幹部扶正信念的方向盤、撥正價值的指南針,紮根實踐、深耕基層、真心奉獻才能用實踐擦亮共産黨人的“金字招牌”。當然,組織也要把握好選人用人的“基準點、定盤星”,把實幹、苦幹、認幹的幹部選出來、用起來,營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優良政治環境,激發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

  黨員幹部莫有“飛鴿”心態。多一份老牛爬坡的拼勁兒、螞蟻啃骨的韌勁兒、燕子壘窩的恒勁兒,無論身處哪個崗位,都能幹出硬邦邦、響噹噹的成績。(李善禹)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