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這5年,共用發展增強獲得感

2017年09月18日 08:38:37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民生連民心,民心繫國運。一個國家能否真正富強,要看人民生活是否幸福。習近平總書記説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這5年,中國的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更高的收入水準,更全面的社會保障,更堅定的脫貧決心……這背後,是中國對共用發展理念的堅持。

  共用發展

  為人民謀福祉

  “共用”,對於而今的中國人來説,可以算是一個高頻使用的日常詞彙。從2016年底開始火爆全國的“共用單車”,不僅大大便利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更被看做是中國經濟新名片之一,走向了世界。從更大範圍看,共用發展理念的提出,則是真正惠及了中國13億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共用”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同被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一切的發展最終都是為了人的發展。所謂“共用”,強調的是增進人民福祉,增強人民獲得感,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90多年來,在中國共産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中,中國實現了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中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2位,但2016年中國每人平均GDP排名仍在全球70余位。在減少貧困人口上,中國已經為全球做出了超過70%的貢獻,但同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前,中國仍有5000萬貧困人口需要實現脫貧目標。

  一個真正強大的中國,是能讓每個普通人都有機會實現“中國夢”,能讓更多人更加平等地享受美好生活。當下,中國已經走到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階段,需要更好地去兼顧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所以説,共用發展理念的提出,恰逢其時。

  共用發展理念的提出,也將更好地鞏固中國共産黨的執政地位。“為人民服務”始終是中國共産黨的宗旨,共用的理念則是為人民服務的延伸。在當今資訊多元化的社會中,發展成果如果不能真正由全體人民共用,就很容易引發社會危機。環顧世界各國的發展進程,既有經驗也有教訓。如果一個國家的貧富差距不斷加大,不同社會群體對立,輿論場撕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樣的內耗會使其未來的發展舉步維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則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於解決發展中共用性不夠、受益不平衡問題。2015年9月,習近平在美國華盛頓州發表演講時就指出,“中國執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在共用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在中國共産黨的帶領下,一個讓人民更加滿意的中國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