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共中央 國務院:推動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

2017年09月13日 08:49:1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原標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開展品質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

  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開展品質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

  提高供給品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産品和服務品質是提升供給體系的中心任務。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品質總體水準穩步提升,品質安全形勢穩定向好,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但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傳統優勢正在減弱,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矛盾和問題突出,特別是中高端産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迫切需要下最大氣力抓全面提高品質,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現就開展品質提升行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將品質強國戰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加強全面品質監管,全面提升品質水準,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奠定品質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品質第一為價值導向。牢固樹立品質第一的強烈意識,堅持優質發展、以質取勝,更加注重以品質提升減輕經濟下行和安全監管壓力,真正形成各級黨委和政府重視品質、企業追求品質、社會崇尚品質、人人關心品質的良好氛圍。

  ——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和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為根本目的。把增進民生福祉、滿足人民群眾品質需求作為提高供給品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品質發展成果全民共用,增強人民群眾的品質獲得感。持續提高産品、工程、服務的品質水準、品質層次和品牌影響力,推動我國産業價值鏈從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廣融入全球供給體系。

  ——堅持以企業為品質提升主體。加強全面品質管理,推廣應用先進品質管理方法,提高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品質控制水準。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決策者、經營者、管理者、生産者品質意識和品質素養,打造品質標桿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推動企業品質管理水準和核心競爭力提高。

  ——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途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引導推動各種創新要素向産品和服務的供給端集聚,提升品質創新能力,以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産業品質和發展水準。推動創新群體從以科技人員的小眾為主向小眾與大眾創新創業互動轉變,推動技術創新、標準研製和産業化協調發展,用先進標準引領産品、工程和服務品質提升。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供給品質明顯改善,供給體系更有效率,建設品質強國取得明顯成效,品質總體水準顯著提升,品質對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和促進經濟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增強,更好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

  ——産品、工程和服務品質明顯提升。品質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智慧化、消費友好的中高端産品供給大幅增加,高附加值和優質服務供給比重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中國建造、中國服務、中國品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産業發展品質穩步提高。企業品質管理水準大幅提升,傳統優勢産業實現價值鏈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品質效益特徵更加明顯,服務業提質增效進一步加快,以技術、技能、知識等為要素的品質競爭型産業規模顯著擴大,形成一批品質效益一流的世界級産業集群。

  ——區域品質水準整體躍升。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和産業佈局更加合理,區域特色資源、環境容量和産業基礎等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産業梯度轉移和品質升級同步推進,區域經濟呈現互聯互通和差異化發展格局,涌現出一批特色小鎮和區域品質品牌。

  ——國家品質基礎設施效能充分釋放。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國家品質基礎設施系統完整、高效運作,技術水準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對科技進步、産業升級、社會治理、對外交往的支撐更加有力。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