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喜迎十九大”工作成就篇——這五年來,我當上了勞模

2017年09月10日 13:37:30  來源:全國總工會
字號:    

  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 

  孕育滋養的國度 

  翻讀她厚重的歷史 

  似乎每一頁 

  都在求索與抗爭 

  奮鬥與崛起的交織輝映中 

  堅韌前行,磅薄不息 

  

5年的時間會讓大多數的人生走向另一個階段 

  根據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

  

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8個小時,一週工作5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5年 

  十八大以來 

  五年間我們的生活悄然改變 

  這五年來,我們打完老虎打蒼蠅 

  老百姓大呼過癮 

  風清氣正之下幹活也有勁兒了 

  這五年來,我們在國際上腰板越來越硬 

  不惹事兒也絕不受氣 

  國際地位日漸增強彰顯大國風範 

  這五年來,勞動者依然是最美的人 

  中國夢就靠咱勞動者勤勞的雙手創造 

  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新路走起來,新篇兒翻起來 

  

孕育了無數絕美的奇景的華夏大地 

  迸發出更多充滿力量的傳奇人物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勞動模範 

  

胡衛華 

  湖南 2015年全國勞模 航空技術設計師 

  還記得《戰狼2》裏,“武松”喊出開火那一瞬間,觸動了多少人的淚腺。一顆制導武器脫離飛機機體,滑行幾十公里後精準爆炸,瞬間摧毀地面目標,這樣短暫的一幕,對於像胡衛華一樣的兵裝人也許是窮其一生的潛心鑽研,只為了在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威脅之時,能讓中華之底氣更加堅定。 

  楊海波 

  黑龍江 2015年全國勞模 採油工 

  當手機如器官一樣,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分的一部分之時,成長于最基層的一線採油工人楊海波,將多年的理論成果巧妙轉化,用互聯科技生動形象滴傳授生産技術,為石油工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作為工人,她潛心鑽研終成技術專家,作為一名老師,她革新授道收穫桃李天下。 

  張冬梅 

  北京 2015年全國勞模 制藥廠首席技師 

  從接母親的班進入同仁堂,一直工作到退休。30年,張冬梅秉承“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醫藥古訓,幹著同一件事,制藥丸——研配、合坨、制丸、內包、蘸蠟、打戳、外包……看似簡單,手藝千錘百煉何其艱辛,但醫者仁心更加難能可貴。 

  

熊朝忠 

  雲南 2015年全國勞模 職業拳擊運動員 

  “大家都叫我‘礦工拳王’,這不準確,我幹過農活,學過家電維修,種過香蕉,背過礦(石),我應該算‘農民工拳王’。”熊朝忠説。而歸根結底,熊朝忠是老百姓自己的拳王,他並非傳統生産線的流水作品,他未曾將理想規劃託付他人,站在國際的賽場上,作為職業的運動員,靠力量與技巧打出人生的精彩。 

  

張來喜 

  江蘇 2015年全國勞模 漆雕高級工藝師 

  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數不清的傳世匠藝,張來喜手中每件精美的作品,都要靠著手中的刀具,慢慢修整而成。聚光燈下,一件件巧奪天工的作品呼之欲出,立於眼前。在作品面前,張來喜每次下刀,都在最準確的位置上,若偏斜一分,都顯誤差,做工如此,人生亦然。匠人眼中無旁騖、心中有溝壑,只為文化的傳承與繁榮。 

  

陳美芳 

  浙江 2015年全國勞模 列車長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陳美芳的列車沒有終點,只有不斷前行。當別人在闔家歡樂,過年過節時,她卻只能在單調的車輪聲中,看著一路的萬家燈火,思念著家人中渡過。她將對家人的歉疚轉換為對工作的熱情,將每一位旅客都視如親人,在服務中將心比心的為每一位旅客服務,一心撲在工作崗位上,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著,越是平凡越值得珍惜,因為守得住平凡本身就不平凡。 

  

藍紹會 

  廣西 2015年全國勞模 農民 

  二十年如一日,用愛、用心、用情去照顧經營好小家之外的5個家。藍紹會和丈夫不僅用勤勞的雙手撐起自己的小家,還自願照顧村裏11位孤寡老人,把這些老人當成自己的親人,把他們的家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將老人安頓好後,藍紹會和丈夫多方籌集資金8萬多元,在村裏建設“兒童家園”,村裏孩子的課餘時間有了好去處。小家是情、大家是愛,珍惜情、感恩愛,感謝這些美好的人,讓生活中瀰漫著溫暖與感動。 

  

楊峰 

  陜西 2015年全國勞模 鉗工 

  顆顆螺釘與民族尊嚴息息相關,道道工序與航太事業緊緊相連。楊峰自認為是幸運的,趕上了好時代。祖國航太事業的飛速發展為一線技能工人提供了展示才華、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在楊峰手上先後誕生了數千台火箭發動機閥門,型號多達數十種,攻克了加工難題,也探索出了一套精、巧、快、好的絕技。他是領導眼中的拼命三郎,是同事心中的技術領軍人和指導者。20多年來,他堅守在鉗臺前,用高超的技能和對航太事業的滿腔摯愛,生動地詮釋了一位航太工人的人生追求和社會價值。 

  

李斌 

  上海 2000、2005、2010、2015年全國勞模 數控操作工 

  用自己的勞動使企業一點點好起來。對我來説,這比什麼都有價值!李斌這樣認為,從1992年首次當選上海市勞模以來,伴隨著榮譽和鮮花,李斌依舊沒有放棄“調試工”的身份,始終工作在一線生産崗位上。而“工段長”、“總工藝師”等升職,對李斌來説,只意味著更重的擔子和更大的舞臺。翻開李斌最近3年的“業績表”,依舊輝煌炫目:共完成工藝攻關305項,設計製造模具、刀具256把,替代進口刀具節約153萬元,直接創造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李斌是在用幾十年不變的工作節奏,“重復”續寫著一個工人勞動價值的偉大。 

  謝愛娥 

  湖北 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 鄉村醫生 

  船頭咀村在洪湖大湖中央,是一個由170多艘散居船屋、600多人組成的小漁村 。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這個偏僻的湖上小漁村缺醫少藥沒有一名醫生 。1992年初,新婚不久的謝愛娥在徵得家人理解和支援後,義無返顧地向組織申請到船頭咀村當村醫 。後來經組織同意,謝愛娥于1992年8月把家安在了百里洪湖上,從此開始了水上行醫路 。她二十年如一日,情牽漁民,紮根湖上,憑著對大湖漁民赤誠的愛,她風雨無阻,24小時值班,堅持划船出診,贏得了廣大湖區群眾的真切愛戴與尊重 。她是漁民心中最美鄉村醫生。 

  李家琦 

  天津  2015年全國勞模 手錶機芯設計師 

  匠人氣質在李家琦身上得到了完美體現,勤於耕耘的他,一直用作品説話,2010年至2015年,李家琦完成了近百個品種的機芯雕花鏤空開發和夾板精飾,共申請專利83項,獲得授權外觀設計專利71項。他所設計製造的陀飛輪雕花鏤空表盤,獲得了天津市首屆“智慧財産權杯”産品外觀設計大獎賽金獎和天津市政府頒發的專利金獎。“‘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在鐘錶行業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精益求精將是李家琦畢生追求的四字箴言。 

  

尕藏  

  青海 2015年全國勞模 唐卡畫師 

  "唐卡畫風繁複華麗,色彩鮮艷,筆法細膩,要經過'繃布'、'涂膠'、'打磨'、'打底線'、'勾色'、'描金'等幾大工序,一幅上乘之作,少則需要數月、多則數年的專心繪製才可完成。"尕藏如數家珍地介紹説。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務鎮吾屯村是熱貢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尕藏就出生在這個人傑地靈的藝術之鄉。多年來,為傳承和發揚熱貢藝術,尕藏先後捐助10多萬元,指導和培養當地貧困家庭"家家有畫師,戶戶畫唐卡",通過文化産業帶動和解決了360多名農村青年的就業問題,妙手可以生花,尕藏被青海省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高鳳林 

  北京 2015年全國勞模 焊接工 

  高鳳林自己説:“我們航太的精神就是,以國為重。有時一週都見不上家人一面,就算見上面也只有五六分鐘,可以説獲得這些獎章90%是家人的功勞。”其實這恐怕也是大多數航太人的心聲。他熱愛航太、勤奮實踐、在焊接方面懷揣超人的獨特技能,迅速成長為技術工人中理論與實踐實現最佳結合的典範,曾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他認為崗位不同,作用不同,什麼崗位都光榮。是的,只要心中時刻裝著國家,平凡的崗位也能有一番大作為。 

  

劉獻禮 

  黑龍江 2014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博士生導師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教師”獲得者。他是金屬切削加工領域的一把尖刀,30餘年的潛心研究,攻克了大量科研難題,解決了我國切削刀具技術許多難題;他是深受學生愛戴的恩師,他對學生們要求嚴格而又和藹可親。他説,我有自己的“中國夢”:“我的夢想就是把高校切削及刀具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建設成為服務於國家重大需求的令同行稱道的刀具研發聖地、學生學習和創新的樂園!” 

  

姚勤 

  安徽 2015年全國勞模 建築機械銷售員 

  別看姚勤,身高不到1米6,看起來瘦弱,可幹起工作卻是風風火火,十分投入,素有“拼命三郎“之稱,曾先後獲得安徽建機公司 “最佳銷售員”、“十大風采人物”等殊榮。並連續多年在行銷工作中蟬聯行銷冠軍。作為行銷隊伍裏唯一一名女性業務員,她付出了很多。和姚勤打過交道的用戶,都親切地稱她為“姚大姐”,並幾乎都成了她的回頭客。因為姚勤真正做到了“當用戶夥計、做用戶夥伴”。這個安徽“女漢子”用行動詮釋了“巾幗不讓鬚眉”。 

  邢詒川 

  海南 2015年全國勞模 企業家 

  “把事業做大做強,最終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是邢詒川為自己設立的目標,也是他對這個時代最好的回報。40多年間他用實際行動將夢想照進了現實,他現任海南現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從“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到“海南省抗洪搶險救災先進個人” 、“海南省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邢詒川從來沒有停下腳步,對他而言,每個榮譽都不是終點,而是嶄新的起點。 

  

馮洪安 

  天津 201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飛行員 

  仰望天空,馮洪安説,他是天空的一部分。對他來説,天空是距地面30000多英尺的高空,是受力穩定,能見度好的平流層,是他努力和奮鬥的地方。他23歲開始飛行事業,31年裏,7300次安全起落,實現安全飛行25500多個小時。在馮洪安眼裏,飛機就像是他的老朋友。每次起飛前,馮洪安都會仔細檢查這個大傢夥。任何一個細微的安全隱患都不能放過。突發情況下的臨危不懼,是職業對他的要求,但他更相信未雨綢繆,有備無患。他告訴自己,在空氣稀薄的高空,國家財産和旅客的生命安全都在他的肩上。 

  

一個十三億人的夢,成就了無數人,也改變了無數人 

  五年來,以勞模為代表的億萬勞動者 正在夢想的路上擼起袖子加油幹 

  

  五年的時光讓夢想更加真切 

  而接下來的五年夢想更加觸手可及 

  十八大的聲聲叮囑仿佛還在耳邊 

  十九大的揮手召喚已經到來 

  每個人都有一個中國夢 

  是對未來的真實而平凡卻熱烈的期盼 

  當無數夢發出無數微弱的光 

  他一定能匯成照亮長夜的燦爛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