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高鐵站爭奪白熱化 專家:尊重民意更要尊重科學

2017年09月05日 13:06:03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最近高鐵很“熱”,不僅因為9月1日起實現“時速350公里”,還因為加入高鐵“爭奪戰”的河南地級市濮陽與中鐵總公司之間引發了公開的矛盾和衝突。 

  爭奪形式不斷翻新:民意論壇、萬人簽名、逼市長下課…… 

  “鐵路不可能修到每個人家門口!”“憑啥可以修到你臨清家門口?”《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獲得了一段據稱記錄了近期一次京九鐵路修建論證會上情形的視頻,針鋒相對的是鐵路總公司計統部一位負責人和濮陽市一位副市長。

  作為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的項目之一,京九高鐵的走向持續引發關注。

  日前,《濮陽日報》官方微信發佈題為“九問京九高鐵為何過濮不設站”的文章稱,“在8月5日舉行的新建京九高鐵雄安至商丘段可研論證會上,中鐵總公司個別主管人士力薦只研究‘在臺前東晉豫魯鐵路上游兩公里過黃河,在陽谷縣境內設陽谷臺前站’(東線)方案,這就意味著京九高鐵在濮陽‘過境不設站’。儘管與會的濮陽市領導及眾多專家據理力爭,但個別主管人士卻對河南省、濮陽市提出的‘沿德上高速、在范縣東設站’(西線)方案置若罔聞,不予考慮。”

  該文提出,“這次論證會力薦的東線方案,符合高鐵規劃建設原則嗎?”“這次論證會力薦的東線方案, 符合鐵路網規劃要求嗎?”“這次論證會力薦的東線方案,站間距設置合理嗎?”等9條疑問。截至記者發稿,鐵總並未就《濮陽日報》的“九問”作出公開回應。

  濮陽市爭高鐵站的舉動,是全國各地對高鐵渴望的一個縮影。

  2014年10月,分佈在北京、上海、鄭州、深圳、福州等地的70多名新野籍人士趕回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舉行“鄭萬高鐵過境新野民聲論壇”,組織成立“新野保路聯盟”,隨後,在全國10余個城市舉行了“保路運動”。

  2015年3月,湖北荊州長江創業商會在市區多地組織“關於350公里滬漢蓉高鐵落戶荊州倡議活動”,吸引了上萬人參與和簽名,與之相爭的荊門也不示弱,隨後組織了類似活動。

  2015年10月,梅河廣肇湛高鐵走向圖已經公開,規劃圖沒有經過廣東羅定,羅定民間爭奪高鐵的呼聲一夜爆發,並聯合信宜、高州群眾網路集合商議對策。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梳理髮現,此類民間“爭路運動”,較早出現于2009年滬昆高速鐵路湖南段規劃時,婁底市的冷水江市、新化縣與邵陽市爭奪高鐵戰就已打響,冷、新與邵陽的滬昆高鐵爭奪戰在全國範圍內開了一個“不良先例”。10萬邵陽群眾聚集高喊“爭不到高鐵,書記、市長下課”,而不少官員也“捨身拼命”,孩子住院不去照顧,自己生病顧不上就醫,過家門而不入,為的只想高鐵在當地設站。

  新華社曾報道全國多地圍繞高鐵走線、設站而展開的“爭路運動”,報道列舉了多地採取“輿論戰”、官方公關、“群眾施壓”的現象,稱“爭路運動”體現了地方的“高鐵政治經濟學”。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