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科院院士譚鐵牛:人工智慧,天使還是魔鬼

2017年08月30日 11:20:2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編者按:3月9日下午谷歌人工智慧 AlphaGo 戰勝韓國棋手李世石引起輿論震動。人民關注圍棋的同時,也在考慮,人工智慧是否有一天會威脅人類?人工智慧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今天我們特選取中科院院士譚鐵牛的文章,供讀者參考。 

   

  中科院院士譚鐵牛  

  人工智慧60年發展啟示 

  在不同人的眼中,人工智慧或者被描繪為天使般的技術,或者被描繪成魔鬼般的技術。人工智慧到底是魔鬼還是天使,這是一個需要回答的重要問題。1956年,約翰麥肯錫等十位來自於不同學科的科研人員舉辦了為期兩月的暑期學術研討會,會上提出了人工智慧的概念,標誌著人工智慧學科的誕生。人工智慧近60年的發展,大概經歷了六個階段。當時預測,到上個世紀末機器人可能達到人的水準,但這個預測不太實際。後來考慮讓人工智慧更加有活力,還是應該與應用相結合。因此到了上世紀70年代出現了各種專家系統,開創了人工智慧走向實際應用的新局面。再後來發現人工智慧解決更大更複雜的問題,專家系統也還不夠,接著走過了一個低迷的發展期。直到今天,才可以説是進入了新的蓬勃發展期。我們能從人工智慧近60年的發展中得到什麼啟示呢?我的體會有五點。第一,尊重科技發展規律是推動科技健康發展的前提;第二,基礎研究是科學技術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第三,應用需求是科技創新的不竭之源;第四,學科交叉是創新突破的“捷徑”;第五,寬容失敗應是鼓勵與支援創新的題中應有之義。人工智慧近60年的發展,儘管起起落落,道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但是發展到今天無論是理論創新還是各種應用,尤其是今天,應該説是精彩紛呈,發展前景非常好。

  人工智慧現狀分析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人工智慧的發展現狀,大概可以從七個方面去把握。第一,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推動人工智慧進入了新的春天。這個大家都容易理解。第二,專用人工智慧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我把專用人工智慧定義為面向特定領域的人工智慧,比如説識別圖像和語音識別。這種特定的領域,知識比較豐富,功能需求比較單一,所以發展很好,在單項能力方面有些已經超越了人的智慧。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像日本的倣人機器人,美國的獵豹機器人,德國的工業機器人、Google 的無人駕駛汽車、IBM 的Watson 系統等等,還有中科院自動化所等國內的成果。我這幾年在研究虹膜識別,現在虹膜識別大規模用在煤礦。還有監控領域裏面的智慧視頻分析,2007年開始就在北京城鐵領域應用了,步態識別也正在研發。第三,通用人工智慧依然任重道遠。我覺得人工智慧機器很難説比人聰明,因為人的大腦是一腦萬用。現有的人工智慧系統,可以説有智慧沒智慧,有智商沒有情商,會計算不會算計。研究通用人工智慧系統難度很大。第四,人工智慧産業化應用蓬勃發展。短短5年時間,這個領域的投資達到170多億美元,人才也很稀缺。第五,企業巨頭搶灘佈局人工智慧産業鏈,大家都在投錢説明它很火。第六,人工智慧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國務院發文推進“網際網路+”行動計劃,11個重點領域其中一個就是人工智慧,而且很多其他領域也都涉及到人工智慧。2013年提出來的德國工業4.0很火,它的主題就是三個智慧,智慧工廠、智慧生産、智慧物流。第七,人工智慧的社會影響已引起廣泛關注,包括被認為是當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的霍金教授就説,人工智慧或將威脅人類生存。大家都知道他是人工智慧最直接的受益者。因為他身體的原因,他的發聲完全通過語音合成。當然,也有跟他不同觀點的。我們認為,儘管經過近60年的發展,人工智慧取得了巨大進步並呈爆發增長之勢,但在看得見的未來人工智慧的整體水準還難以超越人類智慧,還不足以威脅人類的生存。然而,人工智慧的社會影響必須得到高度重視。以上七個方面是目前國際上人工智慧的基本現狀。我國的狀況可以概括為16個字:國家重視,態勢喜人,差距不小,前景看好。大家知道,去年兩院院士大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幕式上做了重要講話,其中大篇幅講到了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出“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今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發佈“中國製造2025”戰略,明確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7月1日國務院發佈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國家主要科技計劃也都相當重視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發佈局。我們聚焦人工智慧,必須要看到差距,尤其是與國際上一些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是國家如此重視,發展機遇很多,未來必將有很大發展。

  人工智慧發展趨勢與展望 

  接下來談一下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與展望。如果不能把握髮展趨勢就會走錯方向,方向不對努力白費,跑得越快越糟糕越浪費。我覺得可以從七個方面去把握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第一,人工智慧將成為智慧化時代的關鍵使能技術。我深信人工智慧將使原來的“不能”變為“能”,因為人類社會形態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到資訊社會再到智慧化社會是逐步遞進的,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社會形態的發展方向。人工智慧越來越將成為大勢所趨。第二,人工智慧將引領“第二次機器革命”。第一次機器革命是解放人的體力,第二次機器革命是拓展人的智力。第三,人工智慧毫無疑問將重塑産業格局。我認為“智慧+X”將成為萬眾創新的時尚和潮流。第四,人工智慧將對社會結構産生重大影響,人機協作與共存將成為人類社會結構的新常態。第五,人工智慧將促進資訊科技與腦認知科學的深度交叉。相信對人腦智慧機理的進一步挖掘和發現將孕育資訊科技的重大變革。把這些機理搞清楚所産生的影響甚至比發明整合電路更重要。第六,人工智慧將與人類智慧互補融合。人工智慧和人類智慧僅一字之差,混合智慧在未來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或者説混合智慧是未來智慧科學的發展方向。第七,人工智慧社會學將提上議事日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工智慧應用得好、把握得好,魔鬼就不會出現。這個我認為非常重要。所以儘管在我看來,在看得見的未來人工智慧還難以超越人類智慧,但是它對人類社會將産生巨大影響。最後講講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科學決策、智慧行政應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人工智慧在這個領域大有可為。另外最直接的國家戰略“中國製造2025”,主攻方向就是智慧製造。7月1號國務院發佈的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我理解核心內容就是“智慧+X”。這些國家戰略與計劃都給人工智慧帶來了巨大機遇。智慧産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發展智慧産業和智慧經濟需要人工智慧的持續創新。機器替代人迫在眉睫,轉型升級仍是當務之急。我們國家製造業的人口紅利帶來很多的好處,但是我們國家因為勞動力成本的提升,環境的壓力,人口紅利在逐步消失,一些國家的製造業又回歸到本土。還有老齡化社會為人工智慧産業創造機會。如今人工智慧快速發展條件日趨成熟。比如説我們有龐大的網際網路網民群體,我們的 BAT 三個網際網路企業,還是相當不錯的,都是有很好的基礎。再一個,人工智慧目前的爆發期是我國實現後來居上的重大歷史機遇,國家的推動,社會的需求,網民基礎,數據基礎,我們如能抓住機遇,我覺得還是有可能實現後來居上的。當然,人工智慧發展也會遇到各種挑戰,比如機制體制等,這是我特別希望強調的,這些挑戰不解決,機遇就可能抓不住。我們習慣講機遇和挑戰同在。我記得習總書記説過機遇你抓不住就是挑戰。另外人才隊伍的挑戰,技術水準方面的挑戰,還有基礎設施挑戰也都不少。當然這麼大力度推進機器人換人,被換下的人如果安置不好,就可能成為一個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有問題、有挑戰並不可怕,有了問題我們就應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有了機遇及時抓住,有了挑戰想辦法解決才有更大的發展。如何以推進“網際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為契機,抓住第二次機器革命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技術與産業,最大限度釋放智慧紅利,為經濟新常態注入智慧化的思路。總體來講我認為瞄準國際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統籌整合國內相關資源,科學設定發展目標,有組織地謀劃效果更好。我這裡要提一下,在數據的開放共用方面我們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希望各位同行在文化觀念上更加解放,聚沙成塔,集中力量,建設開放共用的人工智慧創新發展平臺,為人工智慧的發展一起努力。同時,我們要重視和加強人工智慧前瞻性基礎研究。另外我個人覺得有必要重點攻克類人智慧資訊處理技術,這是資訊科技進入智慧化時代的戰略制高點,也是人工智慧最有可能突破的切入點。我們需要深化人工智慧技術推廣應用,做大做強智慧産業。我覺得有必要加強人工智慧的教育和科普,加強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這是保證這個領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科普也很重要,要讓大眾客觀地了解人工智慧。所以最後一點,各個方麵包括科研機構、學術團體,也包括國家層面,要把人工智慧社會學的研究提到議事日程,未雨綢繆,建立健全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避免可能帶來的風險,確保人工智慧的正面效用,確保人工智慧不被濫用,確保人工智慧是天使而不是魔鬼。結束語總之,人工智慧經過近60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而且目前呈現爆發增長之勢,但總體上還處於初級階段,雖然還遠不足以威脅人類的生存,但是它的社會影響應得到高度重視。作為資訊化智慧化時代的關鍵使能技術,人工智慧將日益成為新一輪産業革命的引擎,必將深刻影響國際産業競爭格局和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我們應當抓住“網際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兩個國家戰略,以戰略為契機,系統謀劃,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