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雄安新區地質調查:適合“世界一流透明雄安”建設

2017年08月24日 09:29: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雄安8月23日電 (記者 肖光明 王天譯)23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河北雄安新區、河北省國土資源廳、河北省地礦局在雄安新區臨時辦公駐地召開雄安新區地質調查第一階段成果移交彙報暨四方聯席會議。中新網記者從會上獲悉,經第一階段地質調查,雄安新區區內場地穩定性和工程建設適宜性總體較好,穩定場地和基本穩定場地佔89.5%,全區適宜“構建世界一流透明雄安”工程的建設。

  當日,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書記、局長鐘自然,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和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河北雄安新區、河北省國土資源廳、省地礦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中新網記者從會上獲悉,自6月14日起,在國土資源部的統籌領導下,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牽頭,河北省國土資源廳、省地礦局和雄安新區共同參與,以開展工程地質調查、土地品質調查、地下水與地面沉降調查、淺層地溫能調查為主要內容,在新區及周邊部分地區1770平方公里範圍內,召集全國最高水準的勘探隊伍,組織中國地質調查局11家直屬單位和河北省地礦局所屬10家單位,開展全國最大規模的地質勘查活動,投入鑽機203台、工程技術人員1700多人,完成勘探鑽孔516個、總進尺5.5萬米、水土樣品採集測試4萬餘件、綜合物探測井近1萬米,獲取了90余萬條數據,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和認識,為雄安新區暨起步區總體規劃提供了重要的地質依據。

  經地質調查第一階段的工作發現,雄安新區區內場地穩定性和工程建設適宜性總體較好,穩定場地和基本穩定場地佔89.5%,全區適宜工程建設;重點調查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條件優越,適合規模化開發;重點調查區土壤環境清潔,大部分土壤無重金屬污染,土壤清潔區面積佔99.3%。

  經調查,雄安新區地下水品質總體良好,38%淺層地下水可作為飲用水源,40%適當處理後可作為飲用水源;75%深層地下水可作為飲用水源,20%適當處理後可作為飲用水源;部分區域分佈有富鍶優質地下水。且雄安新區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條件適宜,每布設1平方米地埋管可滿足2-3平方米建築面積的供暖製冷需求。綜合利用地源熱泵系統供暖製冷,起步區可滿足300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全區可滿足約1億平方米建築面積。

  會議明確,為圍繞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需求和“構建世界一流透明雄安、打造地熱資源利用全球樣板、建成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示範基地、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運作管理提供全過程地質解決方案”四大願景目標,雄安新區將分階段開展下列工作:2017年8月-12月,開展容城地熱田初步勘查、重點地區工程地質詳細勘察、深層水文地質勘探試驗、深部三維地質結構探測,初步搭建透明雄安數字平臺框架,為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提供基礎資料和決策支援。2018年-2019年,開展地面沉降嚴重區高解析度InSAR調查,構建地面沉降立體監測網,建立地下水模擬與三維地面沉降模型,評估地面沉降風險,為工程規劃建設和地面沉降風險防控提供決策依據。2018年-2020年,全面實施地熱田整裝勘查,深入開展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系統建立國土資源與地質環境監測預警網路,全面建成透明雄安數字平臺,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提供全過程地質解決方案。(完)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