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經濟在“供給側改革”大旗下步穩蹄疾

2017年08月22日 13:44:42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2017年,中國經濟繼續在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方面取得實質進展,發展品質和效益明顯提高。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提高供給品質,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對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自2016年以來,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顯著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三去一降一補”是破解重大結構性失衡,實現經濟良性運作的關鍵。如何把這些在2016年産生的改革成效進一步提升與擴大,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2017年,中國經濟繼續在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方面取得實質進展,發展品質和效益明顯提高。 

  第一,去産能進展順利。2017年以來鋼鐵、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産能又取得新進展。截至2017年5月末,鋼鐵、煤炭去産能已經完成當年任務的84.8%和65%。

  第二,去庫存效果明顯。2017年以來,房地産庫存減少,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7.2%,其中住宅待售面積下降16.2%。

  第三,去杠桿穩步推進。2017年以來企業資産負債率進一步下降,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6.2%,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

  第四,降成本成效初顯。通過綜合施策積極降低企業成本。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52元,比上年下降0.16元,2017年一季度,進一步下降到85.25元。

  第五,加快補短板。從嚴重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圍繞中小水利治理加固、基礎設施和脫貧攻堅等領域加大投入力度。2017年重點領域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1-4月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水利管理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0.4%、28.4%、16.1%,明顯快於全部投資增速。

  雖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關係全局和長遠的攻堅戰,任重道遠。根據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繼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同時擴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産平穩健康發展。

  第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品質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出位置。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底線是確保糧食生産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