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線上8月16日訊(浙江線上記者 施力維 見習記者 施佳琦 市委報道組 陳耿 洪潔)在民營經濟活躍的臺州灣北岸,臨海人用17年時間,在一片荒灘海涂之上,築起了一個在業內舉足輕重的醫化産業園。每年,數以百萬噸的原料藥,從這裡發往全球各地,經過二次加工製成藥丸、膠囊,惠及千萬患者。
如今,醫藥化工已成為臨海的支柱産業之一,年産值近200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産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得益於醫藥園區的發展,原本依靠出海討生活的周邊百姓,洗腳上岸發展,生活條件得以改善。然而,“藥都”快速崛起的背後,付出的是高污染、高能耗的沉重代價。醫藥産業給百姓帶來真金白銀,也帶來廢氣、廢水、廢渣和對百姓身體健康的威脅。
近年來,臨海醫化園區痛下決心,打破落後産能的“罈罈罐罐”,以污染物減量化、資源化,倒逼企業轉型升級。不久前,園區成功通過國家迴圈化改造試點,被國家發改委點讚,成為綠色發展的典型樣本。從灰色到綠色,從高污染的工業區到宜居宜業的産業新城……
臨海醫藥園區在産業轉型升級的艱難歷程上,找到了發展的方向,也找回了發展的自信。
朝陽産業遭遇成長煩惱
“今年夏天,村民家裏的窗總算敢打開了。”7月26日,在臨海杜城鎮土城村採訪,皮膚黝黑的村支書金先國深吸了一口氣。這是臨海醫化園區實現迴圈化改造後,百姓最直接的感受。
土城村緊鄰臨海醫化園區,最近距離不足500米,多年來,村民們對這個“鄰居”有著複雜的感情。醫藥園區未建之前,灘塗邊的土城村是遠近聞名的經濟薄弱村。“相親的姑娘,一聽到是土城村的小夥子,轉身就走了。”金先國笑著説。
2001年,臨海醫化園區第一家企業奠基,到入駐企業全部建成開工,短短幾年時間,數萬務工者進入園區,讓土城村變得熱鬧空前。村裏不少家庭建起三層洋樓,樓上出租給務工人員,樓下經營餐飲、零售。相比從前撿貽貝、種蔬菜,土城村民的年收入提高了不少。
錢包鼓起來,煩惱也來了。緊鄰村莊的醫化園區裏,擠著40多家醫藥化工企業,60多家合成革、電鍍企業,個個都是排水、排氣的重污染大戶。“園區剛起步時,重發展輕環保,入園門檻較低。”浙江省化學原料藥基地臨海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陳敦淵説,這導致部分企業亂排“三廢”,園區持續被污染問題困擾。
那些年,各種化學藥劑的味道,常年飄散在土城村上空。即便是炎炎夏日,村民們也不敢開窗通風。“一到晚上味道就更重,像踢翻了藥水箱,鹹辣酸什麼氣味都有,開窗根本睡不了覺。”
空氣臭、水發黑,土城村民與醫藥企業之間的矛盾越髮尖銳,醫化園區的環境問題投訴量,常年排名臨海環保投訴第一位,園區因此被浙江省環保廳掛牌督辦。
如何讓村民們不再煩惱,臺州市各級部門一直在思考。一方面,醫藥産業被譽為“永遠的朝陽産業”,也是浙江八大萬億産業中大健康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浙江正實現從醫藥大省到醫藥強省的跨越發展,産業發展情景仍然廣闊;另一方面,企業污染環境、影響周邊村民的事實也客觀存在。
醫藥産業發展,應當如何處理好與周邊環境、村民的關係?迴圈化改造,是實現生産方式根本性轉變的必由之路。為此,臨海市委、市政府以打造“綠色藥都”為目標,加大園區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整治多年來存在的歷史性、積累性環境污染問題,通過迴圈化改造,倒逼園區産業轉型升級。
迴圈化改造讓園區突圍
臨海醫化園區是全國首批嘗試迴圈化改造的示範試點單位。迴圈化的核心,是在精簡現有企業數量的基礎上,對生産廢物進行環保化、資源化的迴圈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耗,從而實現産業集群化、産品高端化的綠色發展。
臨海市相關部門大刀闊斧,結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整治等重點工作,對醫化園區內群眾反映強烈的低小散排污企業進行清退。13家環保不達標、改造意願不強的企業,被勒令退出園區。剩下的企業則在高標準的生産要求倒逼之下,走上綠色生産之路。
位於臨海醫化園區核心區內的浙江瑞博制藥有限公司,是上市藥企九洲藥業的全資子公司,主要生産中樞神經類藥物。走進瑞博廠區,只見綠樹環繞,地面清潔,宛如來到公園。一排排香樟樹,巧妙地將辦公區和生産區分離,空氣中聞不到濃烈的異味。
在生産區,20個聳立的高塔與密布的生産管網相連。這些高塔就是按迴圈化改造要求,對排放的廢棄物進行再收集的設備。“溶劑揮發到空氣裏就成了污染物Vocs(揮發性有機物),但如果回收,就是藥劑生産的珍貴原料。”企業副總許加君説,新上的設備溶劑回收率達到90%,可年均減少排放Vocs375噸,更為企業節省下了數百萬元的生産成本。
企業改造實現生産小迴圈的同時,醫藥園區內企業與企業之間還能進行大迴圈,發揮産業集群優勢。比如園區內的臨海聯盛化學有限公司,在生産過程會産生大量廢氫氣,若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會對環境造成影響。該企業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一套氫氣回收系統,將廢氫氣回收後,通過管道賣給氣體經營公司,兩年時間就能收回改造成本。
“迴圈化改造,不僅能使污染減量化,還能為企業創造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大家改造的意願很強。”臨海醫化園區招商局局長項君敏説。目前,臨海醫化園區已使用中央補助資金28.9億元,完成改造項目29個,基本實現企業小迴圈、園區大迴圈的改造工作,成為了省內乃至國內醫藥綠色清潔生産的典範。
企業雖減少,産值卻上去了。去年,園區醫化産業年産值達152億元,比改造前翻了一番,實現稅收7.2億元。而園區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98%,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75%,大大降低了“三廢”的無序排放。
産城融合開啟美好未來
臨海醫化園區迴圈化改造的基本實現,賦予了臺州灣新的想像力。今年3月,依託臨海醫化園區和臨港産業城,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宣告成立,未來這裡將打造成産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城市發展新高地。
攤開規劃圖紙,醫化園區、宜居新城、臨港工業區,環繞著臺州灣依次排布。迎著灣區經濟吹來的海風,村民、企業、園區將再次起航,迎接新的歷史機遇。
從村民們避之不及的污染源頭,到吸引人才落戶定居的新城磁極,綠色仍將是臨海醫化園區的發展底色。
如今的醫化園區,早已不是當初的無門檻園區。當地已實行最嚴格的入園標準:一般中間體項目污染大,基本不能入園;環境影響大、污染重、能耗高的敏感物料被限制使用;污染重、技術含量低的老産品則必須淘汰。
“按照開發區産城融合的理念,醫化園區的建設不是把人趕跑,而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才進來。”項君敏説,下一步醫化園區在繼續抓好迴圈化發展同時,注重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整體生態景觀營造,真正體現出宜居宜業。
目前,一個佔地達千余畝的生態公園正在規劃建設之中,而緊鄰公園的就是開足馬力生産的醫藥企業。“這既是城市配套,也是醫藥園區本身發展的需求。”臨海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一個潔凈良好的環境,是藥品安全生産的前提。如果下游企業污染上游企業,各類化工企業互相污染,企業轉型重新上生産線,連環評都過不了!
面對醫化園區的未來,瑞博制藥副總經理許加君充滿期待:“醫藥行業是小數點後兩位的競爭,通過轉型升級,藥品純度可從99.9%提升到99.99%,市場競爭力強了,利用率更高,污染排放就會更少。”
許加君經常在德國、日本等醫藥産業發達國家考察。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地一些大型藥廠環境優美,緊鄰著居民區,居民與企業之間毫無衝突,“這是對制藥企業最大的褒獎,也是藥品品質的保證。”
值得一提的是,土城村的村民們如今與制藥企業的關係也愈發緊密。去年,醫藥園區裏永太、萬盛、東泰、東邦、華海等30多家企業為土城村籌資近1000萬元,幫助村莊開展剿滅劣Ⅴ類水和美麗鄉村建設。許加君期待的景象,或許不日就可實現。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