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國際輿論高度關注中國四川九寨溝地震救援行動

2017年08月10日 15:30:4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芮氏7.0級地震。經初步核查,地震已致19人遇難,260多人受傷。

  生命為號,災情為令。黨中央、國務院心繫災區群眾,中央部門、四川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動、科學指揮,當地群眾和遊客守望相助,一場緊急救災行動讓世界看到中國政府和人民在災難面前眾志成城,有序有力的抗震救災,彰顯出不斷增長的中國力量。

  8月9日,聯合國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迪雅裏克在接受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讚中國政府在搜救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正積極、有效地投入救災,並表示聯合國已做好隨時提供必要援助的準備。

  緊急部署,抗震救災有序有力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美聯社、古巴拉美通訊社、伊朗新聞電視臺網站、印度《第一郵報》以及巴基斯坦《論壇快報》等全球多家媒體,在報道中都特別指出,災難發生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迅速組織力量救災,全力以赴搶救傷員,疏散安置好遊客和受災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越南國家電視臺8月9日在全國聯播的19點《新聞》節目中對九寨溝發生地震的消息進行了報道。報道説,地震發生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立即指示有關部門和當地政府做好傷員救治和災害救援工作。政府部門和軍隊等也立即組織力量前往災區,救治傷者,搜尋失蹤人員。帳篷、棉被等災區急需物資也緊急運抵災區。

  英國廣播公司9日報道稱,中國已從震區附近的西部戰區派出1285人前往救災,報道配有多張中國武警、公安消防部隊官兵趕赴災區投入救援的畫面,其中一張是多人合力將受傷男子抬上擔架。該報道強調,中國交通運輸部等部門已緊急啟動應急響應,搶通簡易便道,保證讓奔赴九寨溝地震災區的救援力量能順利進入。

  德媒在報道中突出了中國震後救援的速度與力度。德國“明鏡線上”9日指出,8日晚在旅遊勝地九寨溝地區發生地震後,救援和震後清理工作隨即展開,從前半夜到天亮一直未曾間斷。數百名官兵和醫療人員被立即派往震區,至少動用了4架直升機用於救災。巴伐利亞廣播電臺8日當晚即報道稱,中國動用了大量救援力量,200多頂帳篷、2000多條毯子、1000多個急救包也被立即運往災區。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第一時間關注四川九寨溝地震的消息,並關注解放軍趕赴災區實施救援的情況,並稱目前已有超過400輛消防車輛、1100名消防人員趕赴災區,他們攜帶了55台生命探測儀、30隻搜救犬和24台發電機。

  美聯社的報道引用來自中國媒體的視頻資料報道稱,身著橘色制服的消防人員在地震發生後的深夜趕赴震區,在一片漆黑中使用生命探測儀尋找生還者。他們成功救出一個小女孩,並將被困人群引入安全區域。

  立即響應,救援行動迅速高效

  埃及“國家回聲”網站報道説,救援人員第一時間趕往震區撤離遊客,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日本TBS電視臺9日在節目中播放了中國救援部隊在廢墟中奮力救援,以及當地民眾自發為救災人員提供食品和用車等感人畫面。

  法新社報道説,地震發生後,從震區現場圖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旅遊車輛被山上滾下的巨石砸中,救援人員在瓦礫中尋找生還者。在電話連線中,當天帶團去往震區的旅遊公司職員對法新社記者説,幾乎所有的遊客都被救援人員救出了。報道指出,人民軍隊、消防員和其他救援力量第一時間被派往震區,同時還有幾百輛救援車輛、一批搜救犬以及搜尋生還者的各類設備。很多旅遊大巴被用來運送被困遊客。德國《每日鏡報》網站9日刊文強調,儘管地震發生在深夜,地處旅遊人口密集地區,但在中國迅速有效的救援措施下,滯留當地的數萬名遊客已被轉移至安全地帶。

  韓國《亞細亞經濟》《國際新聞》等媒體網站均發表圖片新聞,介紹九寨溝地震緊急救援現場。韓聯社報道稱,中國政府迅速掌握在九寨溝滯留的數萬名遊客的情況,並向遊客發佈安全提示,提供生活必需品。

  路透社9日的報道引用在震區一間酒店內帶著女兒的李先生的話説,政府救援來得非常迅速,救援人員還給他們帶來了水和食物。因地震被損毀的路段9日清晨已經修好,救護車暢行無阻,震區的電力也在恢復中。

  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對地震詳情和中方救援細節進行了客觀梳理,特別提到此次地震中,外國遊客基本安全,有一名在澳大利亞教書的加拿大人在地震中受傷,被及時送往醫院救治。報道還專門提到,澳大利亞駐成都總領館與中方保持聯繫,中方確認沒有澳大利亞公民在地震中受傷。整篇報道透露出的資訊是,中國政府的救援工作效率很高,9日早晨道路交通基本就得到恢復。報道還特別提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稱他們在道路受阻的情況下,堅持步行前往受災現場實施救援。

  巴西G1新聞網撰文指出,此次地震發生在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九寨溝。悲劇發生後,當地電力中斷,電話網路無法正常運轉,加大了搜救難度,救援部隊抵達時不得不依靠雙手在廢墟上進行挖掘。

  英國《鏡報》稱,救援人員拼命扒開瓦礫尋找生還者,並組成人梯到谷底尋找被困人員。該媒體上刊登了多張各類救援照片並指出,震後救援持續了一整天也沒有停歇。

  《雪梨先驅晨報》稱,中國國務院震後派出由專人組成的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淩晨1時,救援人員已經趕到震區,開始從瓦礫和廢墟中搜尋生還者。9日清晨,救援官兵已經將巨大的滾石移走,救援道路已經打通。而這一切都是在700次余震中完成的,其中有一次是芮氏4.8級,這使得救援人員不得不將已經搜索過的地區再搜索一次。

  以人為本,展現對人民的承諾與擔當

  美國廣播公司報道稱,目前受地震影響區域多數已經恢復電力供應。

  美國《財富》雜誌報道稱,當地一家洲際酒店在地震中受損嚴重,一度出現人員被困,所幸的是受困的1500多名人員最終被救援力量安全轉移。

  印度《商業標準報》9日報道稱,九寨溝地震發生後,中國立即展開全方位救援。儘管還將面臨千余次余震威脅,但當地電力、通信及供水均已恢復。

  四川九寨溝地震發生後,俄新社、塔斯社等俄羅斯權威媒體,第一時間對地震災情、救援工作進行客觀報道,同時開設專題,在網站上進行圖文、視頻的滾動播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地震發生後的指示以及中國政府緊急有序救援的各種動態資訊均在頁面上。

  根據俄新社8月9日最新報道,俄羅斯緊急情況部部長普契科夫已向中國民政部部長黃樹賢發去電文,對地震中罹難者家屬與受傷人員表達慰問,並表示願意向中國提供幫助,以消除地震所帶來的後果。

  巴基斯坦多家媒體關注中國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情況,並報道了中國政府在災後迅速啟動救援工作。巴基斯坦網友紛紛在該新聞頁面留言為災區祈福稱,希望中國和受災的中國人民恢復安寧。

  泰國《星暹日報》報道説,地震災難牽動大家的心,當消息傳到泰國,很多泰國民眾紛紛在網上為中國人民祈求平安。該報同時對中國的救援行動表示讚賞,認為及時有效的救援體現了中國政府以人為本的精神,展現出一個負責任大國對人民的承諾與擔當。

  (本報北京、聯合國、華盛頓、倫敦、柏林、堪培拉、開羅、裏約熱內盧、新德里、伊斯蘭堡、首爾、莫斯科、曼谷、河內8月9日電 記者王新萍、白陽、胡澤曦、謝亞宏、劉軍國、姜波、殷淼、張朋輝、黃培昭、馮雪珺、李鋒、韓曉明、張遠南、鄒松、徐偉、陳尚文、張曉東、楊謳、劉剛)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