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砥礪奮進的五年習近平引領發展觀的深刻革命

2017年08月07日 09:31:51  來源:學習中國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理性分析發展本質、規律和趨勢的基礎上,提出綠色發展理念,破解了傳統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的困境,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發展轉型,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大創新。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一、綠色發展方式是對傳統發展方式的重大突破
 

 

  綠色發展方式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綠色發展方式的提出立足於中國國情,遵循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生態規律,突破了以往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之間對立的矛盾關係,揭示了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關係,有力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進程。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當前,一些地方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以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導致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資源環境承載力逼近極限,以大量消耗資源和能源、嚴重污染破壞生態環境為特徵的傳統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轉變發展理念,變革發展方式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習近平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理念。”這一重要論述,指明瞭生態環境與生産力之間的關係,是對生産力理論的重大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思想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認識飛躍,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生産力理論,是發展理念的新突破。改革開放以來,對“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關係的認知,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為了追求經濟發展,一味索取資源。第二階段,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在經濟發展和資源匱乏、環境惡化的矛盾日益加劇時,逐步認識到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第三階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現綠水青山可以獲得金山銀山,生態優勢可以變成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這三個階段的演變,呈現了發展觀在實踐中的演進過程。 

二、綠色生活方式引領社會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

  綠色生活方式是以綠色增長、共建共用的理念引導民眾使用綠色産品、參與綠色志願服務,將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居住轉化為自覺的行動,在充分享受綠色發展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的同時,履行好應盡的可持續發展責任,實現廣大人民自然、環保、節儉、健康的方式生活。 

  綠色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馬克思認為人和人類社會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依賴於自然界;自然與人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形成雙向生成的關係,環境改造人,人也改造環境。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寫道,“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對此,他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在我國,現在植被稀少的黃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脈也曾是森林遍佈、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於毀林開荒、濫砍亂伐,這些地方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針對中國的現實國情,習近平提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等新理念,明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擺正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走出“人類中心論”的誤區,把人類與自然看作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整體;建立同存共榮、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善待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踐行綠色生活方式,逐漸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係,最終達成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綠色生活方式推動消費理念和生産領域的深刻變革。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放縱自己的行為,破壞生態環境,過度開發利用資源能源,致使環境污染、資源匱乏等一系列生態問題越來越嚴峻。推行綠色生活方式,將引發生活理念的變革。馬克思主義認為自然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對自然做了什麼,就是對人類自身做了什麼。因此,大力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等價值理念,將切實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境意識、生態意識,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公眾轉變生活方式、消費模式,將會帶動社會中的綠色生態産品的研發與利用,從而帶動整個綠色産業鏈的迴圈,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綠色生活方式引導全社會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 

 

  習近平指出,“要充分認識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必然選擇,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本文來源:學習中國)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