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市司法局對“以房養老”騙局公證人員展開調查

2017年08月03日 15:47:4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本報北京8月2日電(實習生 劉言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劉萬永)7月25日,企鵝號“中青報深度”報道了北京數十名老年人遭遇“以房養老”的騙局,引發巨大社會反響。7月27日,司法部責成北京市司法局組成核查工作專班,儘快查清事實,特別是公證員盡職審核方面的問題。

  北京市司法局今天表示,已和北京公證協會組成調查核實小組,對相關公證處和公證員調查開展。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的,將依據《公證法》及有關規定嚴肅處理,並賠償當事人損失;構成犯罪的,將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報道發出後,又有十數名老人聯繫本報,訴説自己遭遇相同的圈套——打著“以房養老”的旗號,利用公證,偷偷過戶老年人房産。

  此外,還有不少老年人被“低息貸款炒股”“高息理財”等誘惑,借入鉅款,經歷了與“以房養老”相同的騙局。上海63歲老人蔣寧(化名)反映,自己聽信親戚能夠低息借款炒股,于2016年6月同樣被帶到北京市方正公證處,簽下了與前述報道中李君(化名)如出一轍的借款協議和委託書,並完成了強制債權文書公證和委託公證。2016年12月,老人位於朝陽區的兩套面積分別為71平方米和49平方米的房産,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以280萬元和75萬元網簽並過戶。

  截至目前,與本報取得聯繫的受騙者近百人,相當一部分人失去了唯一的住房,但無一例外都因公證問題維權無門。

  北京市司法局表示,“以房養老”騙局不僅給老年人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傷害,也是對正常的公證執業秩序的破壞。該局將與公安、司法部門配合,依法認定案件性質,嚴懲犯罪分子,同時將整合法律服務力量支援當事人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協助當事人挽回損失。

  8月2日下午,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來到北京市方正公證處,發現仍有多名老人被帶到公證處辦理借款公證,部分老人手中還攥著房産證。工作人員明確表示,年齡超過60周歲的老人,不予辦理類似公證。

  針對近期社會上“以房養老”詐騙的新情況,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公證協會表示,將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公證事項的辦證流程和業務規範。即日起,不得為借款人辦理擔保性委託公證;公證機構辦理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公證和涉及不動産委託公證必須將公證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公證機構為60歲以上老年人辦理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公證或涉及處分不動産的委託公證時,老年人必須由成年子女陪同,辦證過程必須進行錄影,並附卷備查。

  北京市司法局表示,公證機構辦理公證事項是依當事人申請,依照法定程式辦理,也就是當事人必須自願前往公證機構辦理公證事項。當事人申請辦理公證事項,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而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公證,是債權人和債務人共同向公證機構提出的。債權文書中有當事人雙方對強制執行的約定和債務人自願直接接受強制執行的意思表示。涉及處分不動産的委託書是委託人為了授權他人代為辦理房屋的買賣、抵押、租賃等事宜而單方簽署的法律文書。委託人申請辦理涉及處分不動産的委託書公證必須親自向公證機構提出。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