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教育改革:就近入學正取代擇校 蛋糕分得更公平

2017年08月10日 14:18:23  來源:人民網
字號:    

  5年來,教育以改革促公平、添活力:義務教育方面,大城市的孩子統一就近入學,擇校、託人逐漸成為歷史,貧困地區的教學條件、教師待遇也在改善、提升;高等教育方面,“育分”轉向“育人”,文理分科、一考定終身逐漸淡出,考生有了更多選擇,高校則得以鬆綁減負;職業教育方面,國家加大資助力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教育事業發展,生機活力在於改革。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5年來,教育系統始終堅持以改革促公平、以改革提品質、以改革添活力。改革,成為教育事業5年來最重要的關鍵詞。

  義務教育:補上短板、教育扶貧,穩步推進資源均衡化

  對於義務教育階段來説,公平是最重要的價值追求。過去5年間,大城市的“擇校熱”及貧困地區的教育薄弱問題,因為一系列改革舉措而取得了顯著改善。

  2014年7月,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孫先生得知孩子可以升入陳經綸中學讀書,喜出望外。“孩子成績一般,沒想能被隨機派位到一所優質中學!”

  幾年前的北京,每到義務教育入學季,找門路、拼關係、託人情,是家長們的“必修課”。從去年開始,“擇校”這個詞也逐漸很少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就近入學政策。

  這一切均得益於從2014年開始的、北京等多個大城市推動的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改革舉措。為保證過程透明,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投入使用,記錄學生入學途徑和方式,並納入電子學籍管理系統。每個孩子該就近去哪所學校,一目了然。不正常的流動如何産生、從哪個環節産生,也都能夠進行監控。

  除了分好“蛋糕”,還要做大“蛋糕”,實現教育資源的“高位均衡”。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在內的多個大城市,從橫、縱兩個維度盤活存量、激發增量:橫向,包括打造學區聯盟、大校年級組制、教育集團,積極擴展優質學校的服務半徑,提高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總量;縱向,主要是打通學段、建設一體化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和推進九年一貫對口直升改革。

  不只大城市,貧困地區的義務教育均衡化、教育扶貧,也在紮實推進。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抓喜秀龍鄉的代乾教學點,在海拔3400多米的雪山深處,僅有13名學生。“以前,這裡條件艱苦。‘全面改薄’以後,學校條件好轉,新安裝的熱水鍋爐供暖系統24小時恒溫,暖和極了。最重要的是,教師待遇顯著提升,老師們肯留下來了。”在代乾教學點28年的藏語老師張拉毛東智介紹。

  而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一所所為貧困兒童提供的思源學校拔地而起,也引來了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