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中國軍隊:脫胎換骨中的陸軍集團軍

2017年07月19日 11:21:59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陸軍是中國共産黨最早建立和領導的武裝力量,已有90年的輝煌歷程,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陸軍的發展史。

  2015年12月31日,新的陸軍領導機構成立,標誌著陸軍正在完成劃時代的調整改革,從“規模陸軍”向“效能陸軍”轉變。

  今年4月,中國陸軍集團軍又迎來了新的番號,實現“換羽新生”。全新的編制體制、嶄新的作戰力量,中國陸軍,正從“大陸軍”時代走進“強陸軍”時代。

  2017年4月27日,在國防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公佈了本次軍改的重頭戲。

  楊宇軍:陸軍集團軍的調整: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礎,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番號分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團軍。

  這意味著解放軍陸軍18個集團軍成為歷史記憶。從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的一聲槍響,中國的人民軍隊已走過90年的輝煌歷程,陸軍在中國武裝力量中建立最早,從小米加步槍到擁有數十個兵種、數百個專業的合成化軍種,陸軍部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長足發展。1985年, 黨中央、中央軍委提出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做出了中國軍隊裁減百萬的決策,同時組建陸軍集團軍,中國陸軍在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上進行了數次改革,最多時有61個軍。經過5次精簡整編,目前數量達到歷史最低值。

  新集團軍是對陸軍的整體性重塑

陸軍第83集團軍組織的一次緊急出動演練

  調整組建新的集團軍,是對陸軍機動作戰部隊的整體性重塑,是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邁出的關鍵一步,對於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陸軍第83集團軍組織的一次緊急出動演練,接到集團軍下達的拉動命令後,某旅偵察、指揮、武裝、運輸等數十架直升機梯次跟進,快速升空集結,向指定地域突進,防空、炮兵、裝甲等兵種部隊迅速展開物資裝載,從軍指揮部命令下達到各作戰要素集結拉動,整個過程比原來用時縮短了三分之一。

  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旅長劉長安:新一輪軍隊改革不僅是體制編制的變化,更是對戰鬥力的優化完善,特別是帶來指揮方式的轉變。現在旅營兩級都編配主戰、支援、保障等多個兵種,指揮要素擴展,指揮對象增加,但是部隊作戰效率不減反增。

  陸軍合成營:攥指成拳 聚合打擊

  塞北某地,一場陸軍合成營進攻作戰演練正在加速推進,營屬保障連開闢通路,通信排實施抗電磁干擾,突擊炮抵近火力支援,遠端炮兵打擊和防空火力相互配合。與傳統的單一兵種營相比,合成營集裝甲步兵、炮兵、偵察兵、通信兵、工兵等諸多兵種于一體,達到了攥指成拳、聚合打擊的效果。

  陸軍某部合成營營長 劉玉成:合成營小而全,精幹高效,適應資訊化戰爭快節奏、高強度的特點,這種全新的陸軍編組模式,很好地提高了作戰效能和指揮效能。

  陸軍合成營:聚合多個陸軍基礎兵種

  合成營就是將坦克、步兵、炮兵、工兵分隊等多個陸軍基礎兵種聚合在一個營級作戰單位,從而讓營級作戰單位直接達成步坦協同、步炮協同、破障開路等任務。嶄新的合成營編組形式,從小型化、模組化、多能化的設計理念考慮,強化了部隊多樣化的作戰功能,結構靈活,便於指揮、利於快速機動、降低成本。

  陸軍的建設發展突出轉型這個關鍵詞,在改革中實現力量重構、結構重組、體系重塑,努力實現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由平面作戰型,向立體突擊型,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作戰型轉變。

  陸航等新型作戰力量比重不斷加強

  在陸軍部隊的轉型建設中,以特種作戰、電子對抗、陸航等為代表的新型作戰力量在陸軍力量編成中的比重也得到了不斷加強。

  東海海域,陸軍某陸航旅的多機型精確打擊演練已連續進行了一個晝夜,多機型連續攻擊、雙機梯次動中打擊等新戰法在反覆演練磨合中,取得了百分之百命中的好成績。在過去一年,多場跨區實兵實彈對抗演習中,這個旅的出動架次和出動兵力創下了歷年來的最高水準,陸航也已由傳統思維中的支援分隊逐漸成為陸戰演訓場上的主戰明星。

  陸軍某陸航旅旅長 盛建忠:當前,陸軍正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在快速發展,我們陸航作為陸軍的新質戰力,在未來作戰過程中,主要擔負精確打擊、快速機動、立體投送等作戰任務,是在未來作戰過程中的主戰請用力量。

  陸軍長"拳":空中力量遠端火炮

  隨著陸軍所屬航空兵部隊全部列裝我軍最新的武裝直升機,陸軍的空中突擊能力和防護能力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與此同時,裝備有資訊控制系統的遠端火炮全面列裝,中國陸軍拳頭伸得比以往更遠、打得更準。

  西藏軍區某炮兵團團長 盧憲利:新型作戰力量首先要新在先進的武器裝備上,未來的戰爭形態將會呈現出戰場數字化、指揮網路化、打擊精確化等作戰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儘快融入新的作戰體系,最大限度發揮新型武器平臺的作戰效能,從而實現更高層級資訊、火力融合,真正使新型作戰力量成為陸軍部隊戰鬥力新的增長點。

  特種兵:陸軍插入敵人心臟的匕首

  如果説遠火是陸軍伸長的拳頭,那麼特種兵則是陸軍插入敵人心臟的匕首。在近幾年實兵對抗演習中,傳統步兵特戰化趨勢明顯,特戰分隊搭載陸航直升機伸入敵後,奇襲對手“中軍帳”的好戲接連上演。憑藉資訊化裝備,如今的偵察兵通過衛星、無人機和前沿偵察車等多維手段獲取的情報,引導炮兵精確打擊的手段,大大提升了取勝的幾率。

  戰鬥力標準的每一次變遷必然帶來作戰樣式的改變。隨著傳統步兵、炮兵等兵種的一大批崗位開始轉型,陸航、特戰、資訊對抗等一支支新型作戰力量閃亮登場。新舊崗位的消失與新生,標誌著陸軍新型作戰力量蓬勃發展,也預示著新質戰鬥力日益成為陸軍制勝的鐵拳。

  參謀部兵中局局長 李曉勇:經過此一輪的調整改革,陸軍部隊編程結構進一步優化,偵查情報、特種作戰、遠端精確打擊,防空反導電子對抗以及資訊保障等新型作戰力量比例大幅提升,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準進一步提高,必將推動陸軍部隊向品質效能型、科技密集型轉變,向充實、多能、合成、靈活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