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金融送活水 發展增活力(兩學一做榜樣)

2017年07月18日 22:00:4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扶貧貸款手續簡單,時間又短。”河南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村民文戰平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農行提供貸款,畜牧局提供技術支援,政府提供擔保,搞養殖每年能增加3萬多元的收入。”

  讓文戰平受益的,是中國農業銀行蘭考縣支行黨委(以下簡稱農行蘭考支行)推出的“政府風險補償金+農行+涉農客戶”“三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帶動了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見到文戰平時,他剛從雞舍回來。“原來看著別人家搞養殖,一年輕輕鬆鬆掙五六萬,自己也想搞,就是借不到錢,幹著急。”文戰平説,去年在家門口就貸了2萬塊錢,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

  長期以來,擔保難、貸款難等問題,成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攔路虎。2015年起,農行蘭考支行在河南首創“三位一體”政府增信扶貧模式:以政府保證金為擔保,農行放大保證金10倍向貧困戶和參與扶貧的企業投放貸款。企業貸款享受基準利率,貧困戶貸款政府給予貼息。

  該模式一改過去單純發放扶貧資金的扶貧模式,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等農村經濟主體做大做強,引導貧困戶增強自主造血能力。“2014年到2017年6月份,累計為東壩頭鄉張莊村120戶貧困戶辦理補貼手續400多筆,每戶每年能得到補貼利息5000元左右。”農行蘭考支行“三農”事業部客戶經理閆結實説。

  縣裏政策可以讓貧困戶免抵押、免擔保,政府貼息貸款3萬元,但葡萄架鄉王莊村貧困戶杜國峰卻不知錢貸回來怎麼用。而當地養殖龍頭企業蘭考縣坤盛農牧專業合作社董事長蔡擁軍也發愁:買牲畜所需的過冬草料,還有幾十萬元的缺口。

  “三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解決了雙方的難題:在政府設在銀行的風險準備金的擔保下,貧困戶在銀行貸款3萬至5萬元作為押金放在坤盛,坤盛免費向農戶發放種羊20至30隻,合作社為加盟農戶提供統一種源、統一管理、統一技術培訓與指導、統一精料配方、統一集中銷售的“五統一”服務,兩年內貧困戶按種羊1.5倍數量返還給公司。

  “到時我們不但退押金,還將種羊全部送給貧困戶,其他羊按高於市場價回收。”蔡擁軍説。

  杜國峰從去年4月開始養了33隻湖羊,當年就賣了2萬多元。“今年10月把坤盛的羊還完,再生的就全是我的了,一年凈落3.5萬元不成問題。”

  “我們得到了農行第一批80萬元‘三位一體’扶貧貸款,企業整體就鋪開了,從2015年至今帶動1900多農戶共同致富。”蔡擁軍説。

  農行蘭考支行行長張寶溫介紹,通過“三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農行蘭考支行累計在蘭考發放貸款9640萬元,帶動850戶貧困群眾在扶持的小微企業就業;由縣畜牧局提供擔保,為重點畜牧養殖戶發放貸款713萬元,精準支援134戶貧困戶發展畜牧養殖,並實現脫貧。

  針對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不廣這個長期以來存在的短板,農行蘭考支行圍繞普惠金融,廣設渠道,打造“物理網點+自助銀行+惠農通工程+網際網路金融”“四位一體”的金融服務體系,確保最後一公里暢通無阻。

  目前,農行蘭考支行已建成5個惠農金融便利店、3個離行式自助銀行,建成助農取款點476個,行政村覆蓋率100%。農民足不出村就能領取養老金、涉農補貼,實時辦理轉賬、消費等基礎性金融業務。

[責任編輯:盧佳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