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國防行】“紅色基因”代代傳 “標兵中隊”奮勇追逐強軍夢

2017年07月18日 21:58:5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和平縣地處廣東省東北部,距河源市區97公里,總面積2310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50.99萬。連續19年被評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的武警廣東總隊河源市支隊和平縣中隊就駐紮在這裡,他們繼承了“鐵心向黨、赤心為民、驍勇善戰、百折不撓”的“東縱精神”,忠實履行職責使命,奮勇追逐強軍興軍的夢想,譜寫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讚歌。

  “紅色基因”代代傳 鐵心向黨鑄忠魂

  和平中隊前身隸屬於1943年創立的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歷經20次編制體制調整,于1983年4月重新組建,是一支有著優良“紅色基因”的部隊。多年來,中隊始終堅守東縱精神高地,鐵心向黨,在滴水滲灌中鑄牢忠誠之魂。

  7月18日,網路媒體國防行記者團參觀武警廣東總隊河源市支隊和平縣中隊。圖為營區院內介紹中隊歷史的展板。新華網記者 黃河攝

  “無論面對怎樣的複雜環境考驗,中隊始終牢牢抓住高舉旗幟這個根本,堅持理論武裝勵志鑄魂。”武警廣東總隊河源支隊政委江中發向記者介紹説,一直以來,和平中隊廣泛開展寫隊史、唱隊歌、頌隊魂活動,為戰士們編印紅色故事集,定期邀請駐地百歲抗戰老兵為戰士講紅色故事,讓官兵在日積月累,耳濡目染中傳承紅色基因,爭當紅色傳人。

  7月18日,網路媒體國防行記者團參觀武警廣東總隊河源市支隊和平縣中隊。圖為中隊官兵日常使用的《手抄系列講話筆電》。新華網記者 黃河攝

  “理論學習是我們的一項重要功課。”一位戰士向記者展示了他的筆電,上面用公正的楷體字寫著學習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心得體會。黨的十八大以來,和平中隊堅持把學習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政治生活主題、思想教育主課,廣泛開展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活動,製作書本一體、抄學結合的《手抄系列講話筆電》,舉辦“小講壇、小討論、小辨析”,使理論“平易近人”,成為官兵們的價值追求。

  7月18日,網路媒體國防行記者團參觀武警廣東總隊河源市支隊和平縣中隊。圖為中隊榮譽室中擺放著的部分錦旗。新華網記者 黃河攝

  走進中隊榮譽室,墻壁上一面面錦旗、一塊塊獎牌,講述著護衛隊官兵履行使命、忠於職守的動人事跡。和平中隊指導員藍錦佳告訴記者,每逢新兵補入,都把第一堂政治教育課安排在榮譽室;每到老兵退伍,都要開展“獎牌留名、活動留影、退伍留言”等精神接力活動。

  1998年以來,中隊不僅連續19年被總隊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還屢次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表彰為“基層建設先進中隊”、基層建設標兵中隊”、“先進基層黨組織”,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6次,集體三等功12次。

  艱苦奮鬥拼作風 百折不撓煉硬功

  一直以來,中隊主要擔負著和平縣看守所週邊武裝警戒、駐地處突反恐和搶險救援等任務。和平縣看守所所長劉飛中告訴記者,中隊官兵始終把哨位當戰場,不管任務多繁重,“每日執勤交班,每週勤務研究,每月方案演練”雷打不動,建立了每5分鐘哨兵互控,每10分鐘彙報執勤情況,每15分鐘檢驗哨兵情況處置,每半小時講評執勤情況的管勤模式。

  在一次哨樓安全檢查中,劉飛中驚奇的發現,1號哨哨臺上放了3個紅辣椒和1個大頭針。哨兵告訴劉飛中,犯睏了,就咬一口紅辣椒或者用大頭針扎一下。“我要確保我這班哨的絕對安全,不能讓‘執勤安全無事故’的招牌砸在我手裏。”

  就是靠著這種“忘記成績,從零開始”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中隊連續34年實現執勤目標絕對安全,多次被總隊評為“執勤標兵中隊”。先後處置在押犯企圖脫逃,不法分子向監內傳遞資訊、投擲毒品,吸毒人員衝闖營區等危安事件17起。

  7月18日,網路媒體國防行記者團參觀武警廣東總隊河源市支隊和平縣中隊。和平中隊的戰士陳濤向記者展示在訓練中磨破的褲子。新華網記者 黃河攝

  “執勤是我們的主業,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我們要做到‘無一秒無哨’”。剛剛入伍不到1年的戰士陳濤告訴記者,為了提高戰鬥力,中隊每天要訓練好幾個小時,有的戰士,平均幾天就要磨破一條褲子。

  如此千錘百煉,鍛造了和平中隊的鋼筋鐵骨。近年來,中隊在參加上級考核比武中,先後32次摘金奪銀,80多名官兵被表彰為“執勤能手”、“訓練標兵”,1人創造總隊狙擊手射擊記錄,2人被評為總部“標兵(優秀)教練員”,中隊軍事訓練連續19年總評優秀。

  赤心為民勇作為 驍勇善戰行使命

  2012年2月,中隊官兵正在進行無償獻血。新華網發(和平中隊供圖)

  愛民助民,中隊是主力軍。清理縣城河道、看望慰問敬老院,深入學校開展軍訓和國防教育宣傳已成常態。近年來,中隊官兵義務植樹6000余棵,無償獻血10萬餘毫升,資助特困學生20多名。

  2008年2月,受冰凍災害影響,和平縣電網遭不同程度損壞,為加快搶修電路,和平中隊官兵用自己雙手將近10噸重的導線抬到近千米高的上陵羊角石峰地段。新華網發(和平中隊供圖)

  搶險救援,中隊是先鋒隊。2005年6月,駐地受到百年不遇的洪水侵襲,中隊緊急出動、轉戰連場,成功解救被困群眾126人;2008年初,上陵鎮電網因遭遇雨雪冰凍災害而大面積受損。中隊官兵用肩扛、用手拉,一天內將50多噸重的設備運到海拔前余米的山頂,提前半個月恢復了電力供應……

  “視駐地為故鄉,把人民當父母”,中隊官兵喊在口頭,記在心頭,時刻落在行動中。“把中隊當長城,視官兵如親人”,這是縣委縣政府和駐地人民群眾對中隊的最高褒獎。(記者 黃河)

[責任編輯:盧佳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