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新理念引領新航向 驅動中國經濟駛入持續向好快車道

2017年07月15日 16:03:07  來源:未來網
字號:    

  今年以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我國經濟主要運作指標出現了諸多積極變化,國民經濟整體運作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穩中向好的態勢,宏觀經濟運作狀況繼續改善。

  世界經濟向好,中國經濟更好。在世界經濟出現向好勢頭的大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年一季度GDP增速超預期達到6.9%,而在近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透露,二季度中國經濟延續了一季度穩中向好的態勢。業已披露的數據也顯示,中國經濟“穩”字當頭,動力強、後勁足,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單從衡量經濟行情晴雨錶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來説,截至今年6月,已連續11個月位於50%的榮枯線之上,充分説明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已經明顯確立。

  新發展理念助力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綜觀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表現,之所以能夠持續穩中向好,源於隨著“三去一降一補”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的穩步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開展,內需潛力的不斷釋放,重點領域風險管控的持續加力,我國經濟不僅有結構調整中的“進”,更重要的是在合理的産業結構形成上和新動能的轉換中有更大的“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新發展理念助力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從産業結構看,第三産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一季度第三産業佔GDP的比重達到56.5%,比去年51.6%的比重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繼續超過“半壁江山”,已成為經濟穩定運作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從需求結構看,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77.2%,2016年是64.6%,説明內需仍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消費的貢獻在不斷提升;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三去一降一補”持續深入推進,截至5月底,鋼煤去産能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4.8%和65%,商品房待售面積5月末同比下降8.5%,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前五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62元,同比減少0.04元,生態環保、農業、水利等短板領域投資快速增長。由此不難看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在穩步推進,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新發展理念助力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也在不斷積累、逐漸確立,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大。資料顯示,當前,新動能對我國經濟的支撐力已達30%,而且這個新動能還在不斷地增長。事實也的確如此。今年以來,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強化,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産品不斷涌現並茁壯成長,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從企業主體來看,今年繼續保持了去年以來大幅增長的趨勢,目前每天誕生企業1.5萬戶左右,比去年1.4萬戶有所提升;從新産業看,1—5月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8個百分點;從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看,上半年網上零售額增長32.5%,網路約車、線上教育、醫療等各種新的商業模式更是層出不窮。

  新發展理念助力對外開放新局面。今年以來,在眼睛向內,做好國內經濟各方面工作的同時,我國也重視做好全方位的對外開放,為經濟發展提供和創造了有利條件。以“一帶一路”為例,“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我國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經貿合作的步伐不斷加快,項目合作成果超出預期。在去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下降13%的情況下,中國吸引外資較上年增長2.3%,達139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位。再看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9.6%,我國外貿發展交出靚麗“成績單”。這個數字不僅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進出口回穩向好態勢,也創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來的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

  行百里者半九十,銳意進取當奮蹄。2017年已經過半,綜觀今年以來的國民經濟發展態勢,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組合拳的作用下,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結構在調整中優化,動能在轉型中升級,發展新常態的特徵更加明顯。放眼現實,全球復蘇並不平衡,結構性強勁增長仍未出現,我國經濟運作也有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容不得任何的自滿和停滯。正如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的致辭中所提及,從上半年的利好形勢看,我國完全可以實現今年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展望未來,有理由相信,只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大力深化創新驅動,有效引導社會預期,及時解決經濟運作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國民經濟定能繼續鞏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