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災現場就是“畢業典禮”
——國防科大2017屆學員桃江抗洪紀事
作者:李治 蘭濟民
一個搪瓷缸子至今還留在國防科技大學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學員五旅榮譽室裏,搪瓷缸子是1998年畢業的校友留下來的,儘管缸體已經開始生銹,但缸上“98抗洪留念”字跡依然清晰可見、熠熠生輝。現在,榮譽室裏的搪瓷缸子又有了新夥伴:一把由社會各界人士和校友捐款贈送的“2017年抗洪搶險紀念”軍刀。
“同袍、格物、鐵血、報國”,看著鐫刻著畢業寄語的軍刀,參與此次桃江抗洪搶險的學員吳陽頗有感觸地説:“四年的軍校生活,用這次特殊的抗洪經歷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在抗洪一線領取你們的‘畢業證書’”
六月下旬,湖湘大地,洪水肆虐。
6月30日,湖南拓溪水庫出現險情,超過警戒線水位2.3米。14時40分,湖南省益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防汛I級應急響應的緊急通知。
15點08分,國防科技大學接到湖南省軍區作戰值班室電話。根據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的請求和《駐湘部隊和民兵支援湖南省抗洪搶險預案》,學校決定出動150名兵力支援險情嚴重地段益陽桃江搶險救災。接到學校指令後,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緊急召開會議,啟動應急方案,決定由學員五旅組建抗洪搶險第一梯隊。
“支援益陽防汛抗洪!”一接到通知,五旅旅長陽文成立即召集各營營長、教導員召開防汛抗洪緊急部署會:確定人員編成,制定防汛抗洪緊急方案,成立臨時黨組織,動員2017屆畢業學員以臨戰速度準備物資裝備。
15時50分,各單位以營連為建制臨時組建抗洪班。
15時55分,緊急集合完畢。
當晚,正值學校2017屆學員畢業晚會。按照學校慣例,在學員離校之際,都會為他們舉辦一場晚會,這既是對軍校四年的總結和回味,也是再出發之前的一次送別。突然接到命令,畢業晚會無法參加了,但五旅學員沒有絲毫怨言。“接到通知後,大家紛紛簽署請願書,主動要求參加抗洪搶險。不到30分鐘就人裝齊整集結完畢,隨時準備出發。”學員張程告訴筆者,儘管很快就要畢業了,但全體學員接到抗洪命令後,沒有絲毫猶豫便火速奔赴前線。而就在10天前,他們剛剛完成高強度的畢業綜合演練,還來不及休整。
“如果沒有今天的抗洪任務,今晚你們將出現在畢業晚會的現場,享受屬於你們的‘畢業盛典’。而此刻,你們將會在抗洪一線領取你們的‘畢業證書’,這是一個特殊的‘畢業盛典’。”臨出發前,旅政委朱文對五旅學員説道。
“火紅的青春,書寫青春的火紅,和平的年代為了永久的和平……”車隊出發前,東風卡車裏傳出陣陣歌聲,參加抗洪搶險的學員精神抖擻、士氣高漲。“奔赴需要我們的地方,希望不負所托,用我們的行動回饋人民,無愧這一身軍裝。”學員劉方江在朋友圈的留言中寫道。
18時整,按照命令要求,五旅150名官兵立即出發前往益陽。“今知諸君將遠行,千里之外難同袍。嘆我身為工兵人,未能同行踏遠征……願君不負一身戎裝,歸來依舊鐵骨錚錚。”已經從五旅畢業的學員強天林聽聞學弟抗洪出征,揮筆寫下一首《出征辭 寄抗洪軍校學子》發給出征官兵,為他們加油鼓勁。學員趙文鑫從上車之後就不斷收到關心慰問的消息,簡短地報了一下平安,他乾脆關掉手機,不再為其他事情分心。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車程,21時左右,五旅150名官兵到達指定地域——益陽市桃江縣城關鎮資江子堤。
此時,暴雨傾盆,資水桃江站水位猛漲,已嚴重威脅到城關鎮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渾身早已經濕透,但沒有一個人停止戰鬥
險情就是命令。
“第一梯隊,上!”來不及休整,參戰學員被分成三個梯隊立即投入到搶險戰鬥——構築子堤、加固岸堤,河濱上頓時熱火朝天。
豆粒大的雨點打在學員臉上、身上,他們來不及擦一把,顧不上歇一會兒,按照分工井然有序地幹了起來:鏟沙、裝填、扛運……
在風雨交加的夜幕下,學員們奮力揮動著鐵鍬,一鍬鍬浸滿著雨水的泥土被裝填進沙包,然後被接力運送到河堤護欄一側,一層、兩層、三層……
鍬把濕滑,泥漿滿地,很多學員手磨破了皮,渾身也早已經濕透,但沒有一個人停止戰鬥。學員郎特主動與腰部有傷的陳滌非結成一組,為了讓搭檔有一點休息時間,在裝填運輸沙袋過程中,郎特一直都是搶著幹活。
淩晨2點左右,雨還在持續,連續作戰數小時的學員們已經非常疲憊,學員王旭説:“我們只要停下來,感覺人就會往後倒,困得不行。”
淩晨3點半,第二梯隊齊裝上堤,與第一梯隊完成交接。撤下來的時候,學員李橋才仔細看了一眼江面:水流中原本印有六個字的石碑,水位已經從來時的最後一個字的位置上升到第三個字的位置,大約上漲1.5米,搶險形勢更加急迫。
雨勢不減,扛沙袋的學員稍不留神,就摔一跤,但此時的他們完全顧不上是否受傷。學員們全身都已經濕透了,為了加快時間,不少學員乾脆把雨衣脫下來塞到挎包裏。學員王坤忍著腰傷的劇痛,傳運著一包包沙袋,汗水、雨水、泥水此刻全都混合在一起。學員陳明升始終衝鋒在前,作戰靴裏灌滿了水,他就脫了放一邊,直接光著腳丫幹。
用這次抗洪為4年的學員生涯做一次總結
清晨6點鐘,暴雨傾盆而下,江面水位猛然上升。
而此刻,能用的沙土已經不多了,剩下都已經成了砂漿,卡車拖回來的幾車全是建築廢料——大大小小的混凝土塊。但官兵根本顧不上理會這些,在大堤上奔跑起來,與洪魔抗爭,與時間賽跑。手沒勁兒了,就錘一錘;餓了,幾個人就分一分單兵自熱食品裏的牛肉粒和烤餅;渴了,就直接喝雨水……
學員唐博大三時因訓練半月板嚴重受損,前不久舊傷再次復發,但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他沒有因傷病而退縮,毅然決然地選擇奔赴抗洪搶險的戰場。在抗洪搶險過程中,唐博每次都扛兩個沙袋。“起初並沒有感覺到疼痛,等到十幾個輪迴後,腿部開始疼了起來。”忍著劇烈的疼痛,唐博還是堅持做完了自己的抗洪搶險任務,才停下來擦止疼藥。
“是軍人,就必須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唐博説,“我們要用這次抗洪為4年的學員生涯做一次總結,展現我們能打仗、打勝仗的軍人本色。”
“雖然錯過了畢業晚會,但是能夠參加這次防汛抗洪,尤其是今天還是黨的生日,我覺得特別有意義。”7月1日淩晨,桃江縣依然下著雨,經過緊張戰鬥後蹲在大堤邊稍事休整的學員馬龍飛身上全部濕透,戰靴裏灌滿了泥漿,但他精神飽滿,神采飛揚。
“這是屬於我們的一場特殊的‘畢業晚會’,也是對我們四年所學的一次檢驗!”雖然缺席了畢業晚會,但學員周建鵬沒有遺憾。在裝填抗洪沙袋時,由於大雨滂沱,不少學員在工作中打滑摔倒,周建鵬摔倒後眉毛處還被石子劃出了一個口子,鮮血直流。為了不影響搶險整體進度,在經過簡單的包紮之後,他又一次投入到抗洪的戰鬥中。
陰雨密布的天邊開始泛起魚肚白,筆者在現場看到,“黨員突擊隊”的旗幟鮮紅醒目,他們已一夜未下戰場,雖然持續的高強度勞動,已讓他們眼中佈滿血絲。他們帶領全體學員奮力完成任務,以實際行動向黨的96週年華誕獻禮。
早上7點,一條蜿蜒500米、高約1米的沙袋“長龍”已經出現在河堤上——五旅學員完成了子堤構築,比任務指令要求提前了近4個小時!
在抗洪大堤上演他們的“畢業演出”
此時,那些一夜未眠的學員和衣席地而坐,相互依靠著打個盹、緩一緩神。當地群眾聞訊冒著風雨,給官兵送來薑湯和熱水,為他們驅寒送暖。當地人壽保險公司主動打開店舖門面邀學員們進去休息,還特意把空調調高了溫度。“不能把店舖地面弄臟了。”學員們一身泥水,自覺地留在了店舖外面。一名在資水大堤上巡邏的退伍老兵看到這一幕,激動地拉著學員的手説:“看到你們,就看到了軍隊和國家的希望。”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願投身抗洪搶險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軍人的誓言。”前線火熱的抗洪作業也時刻牽動著在校學員們的心,他們寫下一份份印滿血手印的請願書,隨時準備增援。
為了迎接隨後的洪峰,稍作休息後,學員們繼續平整、加固大堤。
學員盧曉告訴筆者,作為道橋渡專業的學生,這次抗災正是對自己四年學習成果的檢驗。“大學四年,從沒有看到哪一屆的畢業生有這樣的機會親赴抗洪一線。大家都很羨慕我們,紛紛開始寫請願書想來抗洪救災。”盧曉興奮地説。
7月1日下午4點,12個小時的修堤任務終於完成。19時30分,五旅學員高標準提前完成任務後安全返回。
鞭炮齊鳴,鑼鼓陣陣……學員們返校即受到熱烈歡迎,百米長的校園小路上人頭攢動,一排排宿舍樓的陽臺上也響起了歡呼和掌聲。
在朋友圈裏看到學員們的抗洪事跡後,國家一級作家、湖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方雪梅極為感動,在給參加抗洪的學員們的信中動情地寫道:“本該在畢業晚會上狂歡的你們,卻在夜色中急行軍,開拔到那些被湍急洪水衝擊得危在旦夕的堤岸上。汗水雨水交織,濕透了全身;看到疲憊至極的你們,帶著滿身泥水,倒在濕漉漉的地上睡著了的場景,我的眼睛濕潤了。我是一位母親,一個與你們年紀相倣的男孩的母親。看到你們,我真的心疼了,就像看到自己的兒子累倒在泥濘中……在大災大難面前,你們臨危不懼,敢於擔當,體現了軍人如磐石般的堅定和勇敢。為了保衛他人的家園,敢於豁出性命,這是軍校歷練後,你們成為真正男子漢的可貴一面。在母親的心裏,你們是兒子,在千百萬民眾心裏,你們是雄渾的大山,是堅強的堤防。因為你們,危難時刻的百姓,有了主心骨,有了安全感……”
“還是十八九歲的年紀,一樣的迷彩和那綠帽徽,又見到了你,還是那麼英勇無畏。”幾天后,在國防科技大學學術交流中心,一場遲到的畢業晚會——“學員五旅抗洪搶險總結暨2017年畢業晚會‘光榮的工程兵’”上演,共建單位工商銀行德雅支行員工江楠帶來一首《又見到你》,引起陣陣掌聲。
此次抗洪搶險總指揮、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教學科研辦公室主任孫安敏説,抗洪救災中學員們所表現出的戰備意識和應急能力,是學校要求正規戰備秩序、落實戰備規定、保持戰備狀態的很好體現。學校始終堅持用習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鑄魂育人,築牢了學員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政治覺悟和獻身國防、建功立業的思想根基,參加抗洪的學員們關鍵時候能夠拉得出、頂得上,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責任擔當。學員雖然錯過了學校畢業晚會,但卻在抗洪大堤上上演了屬於他們的“畢業演出”。這場“晚會”沒有綵排,卻更光彩奪目,令人難忘。
《光明日報》( 2017年07月15日 05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