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剋敵制勝的法寶:鐵一般紀律融入人民軍隊血脈

2017年07月17日 16:08:34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6月的一天,地處膠東腹地的一座軍營早早醒來。按照習主席和中央軍委命令,這天該部將移防東北邊陲。

   “出發!”一聲令下,一輛輛戰車駛出營區,一條鋼鐵長龍蜿蜒向北,官兵們朝著新駐地開進。

   這樣的畫面,正在大江南北座座軍營上演。2015年11月24日,習主席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發出號令: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一年多來,從東海之濱到西部邊陲,從白山黑水到南國密林,全軍將士聞令而動,奔赴新崗位,擔當新使命,一幅恢弘的強軍畫卷正波瀾壯闊展開。

   刑起于兵,師出以律。人們驚喜地發現,相隔這麼多年,威武之師令行禁止的作風絲毫未變。

   1935年6月,該部前身——紅五軍團第37團官兵,剛剛翻過長征中第一座雪山夾金山時,突然接到命令:重返夾金山南麓,阻擊尾隨之敵。全團官兵毫不遲疑,立即掉頭,忍著饑餓、寒冷和疲勞,重翻雪山,勝利完成阻擊任務。

   回顧我軍歷史,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五統四性”;從“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到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確立為強軍之基,人民軍隊始終以“鐵一般紀律”著稱於世。

   90年風雨兼程,“鐵一般紀律”早已融入人民軍隊血脈,成為剋敵制勝的法寶。

   從樸素簡單的“第一軍規”,到全面推進依法治軍——

   法治光芒,始終在人民軍隊閃耀

   前不久,某新組建旅黨委發佈第一個文件,針對選人用人、立功受獎等敏感事項定下12條鐵規。“一號文件”下發後,在部隊引起強烈反響。該旅政委張學民介紹,部隊剛剛組建,凡事有法可依很重要,此舉旨在為官兵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奠定基礎。

   軍規硬如鐵,部隊堅如鋼。人民軍隊自建立之日起,就建章立制、厲行法治,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始終是我軍不變的鐵律。

   “葉挺獨立團”官兵至今自豪無比:1928年春,毛澤東在湖南桂東縣沙田村鄭重宣佈“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經過該團試點後,發展成“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凝鑄成人民軍隊的“第一軍規”。

   穿越歷史烽煙,法治光芒始終在人民軍隊閃耀。

   該團炮兵營接換新裝,有人表態:大幹快上,保證提前形成戰鬥力!團領導當場“潑冷水”:別忙著喊口號,要尊重訓練規律,嚴格按訓練大綱和規範程式來!經過扎紮實實依法施訓,在前不久的檢驗性演習中,該裝備首發命中,打出了“滿堂彩”。

   90年來,歷經戰火硝煙和和平環境考驗,人民軍隊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法治化軌道,依法治軍的觀念與時俱進。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軍事法治體系建設在強軍興軍和改革發展的強力推動下駛入新航道,駛向新航程。

   2012年12月,習主席在視察基層部隊時,鮮明提出“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強軍之基”,要求全軍“必須保持嚴明的作風和鐵的紀律”。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納入依法治國總體佈局,上升為黨和國家的意志。

   2017年5月,習主席簽署命令,發佈《軍事立法工作條例》……

   據統計,我國現行軍事法規制度已達4000多部,基本上涵蓋了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一批全新法規頒布實施,聯合訓練、資訊化建設、軍民融合等領域缺依據、缺規範、缺標準的現狀大有改觀;各級領導機關依法抓建,主動還權、還兵、還時于基層,官兵休假告別“人在囧途”,手機使用不再“東躲西藏”,休息時間不再“一減再減”……

   90年軍史雄辯而生動地闡明——

   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必然軍令如山執紀如刀

   這是一座在烈火中鑄就的豐碑。

   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戰士邱少雲面對烈火焚身巋然不動,以血肉之軀鑄就“紀律重於生命”的精神豐碑。

   60多年滄桑變化,這座豐碑巍然屹立。前不久,我軍第四批赴馬利維和醫療分隊官兵,手捧聯合國各任務區為維和部隊設立的最高榮譽——“司令嘉獎”凱旋。醫療隊長畢光遠感慨地説:“平時守紀如鐵,關鍵時刻才敢舍命拼命。和戰爭年代一樣,我們走出國門打勝仗,靠的同樣是鐵一般的紀律。”

   軍無法不立,法無威不嚴。守紀如鐵,更要執紀如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軍委十項規定相繼出臺,軍委重拳出擊整肅軍紀、糾治“四風”,堅決查處違法違紀違規現象。很多官兵形象地説:八項規定和十項規定是“新時期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嚴明的紀律是軍隊打贏路上的“助推器”。

   從嚴治軍,關鍵在於從嚴治官、從嚴治權,這是我黨我軍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

   長征中,賀子珍的弟弟賀敏仁在團裏當司號員,因違反命令到一座喇嘛廟裏撿了近百個銅板,被師裏公決槍斃;抗戰時期,紅軍功臣將領黃克功,逼婚未遂殺人被處以極刑……

   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我軍以鐵的紀律匯聚了力量,凝聚了人心,贏得了勝利。歷史昭昭,90年來,鐵一般的紀律始終在人民軍隊牢牢紮根。

   僅去年一年,全軍紀檢監察機關立案調查445件、給予紀律處分4885人,軍隊形象面貌煥然一新,軍心士氣為之大振……

   陣陣“驚雷”響耳,聲聲“號角”催徵。全軍凝聚起新形勢下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共識,能打仗、打勝仗的步伐愈加穩健——

   萬里長空,依法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空軍開啟識別區空中巡邏;碧波浩瀚,海軍艦艇編隊依法駛向深藍,執行訓練和試驗任務已成常態;異國他鄉,從亞丁灣護航到利比亞、葉門撤僑,官兵第一時間遠赴險地把親人安全接回家……

   凡屬重大改革,都于法有據——

   沒有鐵一般的紀律支撐,就沒有改革的突破和成功

   一邊是個人利益,一邊是改革大局,怎樣抉擇?

   去年底,任職不滿3個月的北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保衛處原處長王正,用主動申請轉業的舉動作出回答。他説:“服從命令,就是為改革強軍作貢獻。”

   當時,人員尚未落編定崗,不少人等靠觀望不願走,戰區陸軍黨委號召機關領導幹部帶頭做表率。以王正為代表的20名機關師團職幹部響應號召,主動提出轉業申請。

   歷史的天空,總有相似的星光交相輝映——

   上世紀百萬大裁軍,談到裁誰留誰問題時,鄧小平指出要原總部機關帶頭做示範。原總部機關聞令而動、雷厲風行,人員精簡了一半。百萬大裁軍的“主刀人”、時任副總參謀長何正文,讓4名在部隊發展很好的子女率先脫下軍裝。這種令行禁止的示範效應,成為改革發展關鍵時期最有力的動員。

   改革,不可避免地要觸動部分人的利益。沒有鐵一般的紀律支撐,就沒有改革的突破和成功。

   自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啟動以來,全軍各級緊跟改革進程,嚴肅各項紀律,以鐵規鐵律為後盾,化解改革中的矛盾困難。

   原濟南軍區空軍某部機關幹部被調整到3個戰區近10個單位,很多幹部剛落編就要整編,剛團聚又要分離,剛安家又要搬家,但命令一下達,每個人都嚴守紀律聞令而行;某摩步師撤編改旅,師政委馬寶川高職低配任旅政委,他二話不説走馬上任,和曾經的部屬搭班子,部隊連破多項訓練紀錄……

   鐵一般的紀律,讓改革步履鏗鏘。從原四總部調整組建為軍委15個職能部門、7大軍區調整組建5大戰區,到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從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到84個軍級單位集體亮相……

   九萬里風鵬正舉,改革強軍展宏圖。新一輪改革強軍征程中,全軍官兵定能以崇尚法治、建設法治、厲行法治和擁護改革、支援改革、投身改革的實際行動,使改革航船在法治航道上風正帆高懸、行穩而致遠。(劉建偉、康子湛)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