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特別報道:20年援疆情滿天山

2017年07月13日 15:45:22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烏魯木齊7月13日消息(記者張雷 張孝成 吳卓勝)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從1997年到2017年,中央相繼啟動兩輪對口援疆工作,從8省市和中央有關部委選派幹部援疆,到19省市和中央國家機關、央企全方位、全領域援疆,黨和國家治疆方略20年的偉大實踐,惠及新疆各族人民,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添活力、增後勁。

  北京援疆教師傅立成在新疆和田縣北京高級中學給學生上最後一堂課。即將結束一年的援疆工作返回北京,傅立成和孩子們都依依不捨,“最後一堂課他們聽得都很認真。在這兒我收穫了同學對北京老師的崇敬。我心裏邊特別感動。作為一個援疆的北京老師,那種自豪感難以名狀。”學生説:“我們的漢語水準不太好,他總是鼓勵我們。我們都捨不得傅立成老師去北京。”

  從1997年第一批200多名援疆幹部進疆,到今年第九批4000多名援疆幹部進疆,從最初8省市和中央有關部委單純選派幹部援疆,到19省市和中央國家機關、央企全方位選派幹部援疆,全領域選派教育、醫療等專業人才“組團式”援疆,人才智力援疆的廣度不斷擴展,形式不斷創新,柔性人才引進力度不斷加大。新一輪援疆實施7年來,1萬5千多名援疆幹部、4萬多名緊缺人才把智慧無私奉獻給了新疆,為新疆各項事業發展注入無盡的活力。

  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原來是二級甲等醫院,上海“組團式”醫療援疆團隊入住後,相繼打造了11個省級重點專科,培養了一大批少數民族醫療骨幹,2015年升級為三級甲等醫院。原先要轉院到烏魯木齊甚至上海大醫院治療的大病患者在當地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療。

  上海第九批援疆醫療隊領隊、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崔勇介紹:“醫療援疆最重要的是把技術留下來,把人才培養出來,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這個是我們的使命。”

  援疆幹部、專業人才進疆,新疆各族幹部、專業人才也源源不斷地到援疆省市培訓,累計達130萬人次,有效提升了新疆幹部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從去年開始,上海實施“影子校長”培訓計劃,已選拔65名新疆喀什地區中小學校級領導到上海中小學,如影相隨,跟班培訓。

  上海援疆指揮部副總指揮、新疆喀什地區副專員楊元飛表示:“一對一的跟班培訓,今年我們在影子校長的基礎上,把人才培養項目擴充了,叫影子院長、影子臺長,三個系列。跟著上海的臺長、院長、校長,天天跟著他像個影子一樣,了解他們怎麼工作,再把這些理念在喀什當地應用,這個效果最好。”

  艾則孜艾買提是和田地區墨玉縣普恰克其鄉玉吉米力克村村民,記者見到他時正在自家後院打理牛棚、羊圈。去年,艾則孜在北京市的援助下不僅搬進了87平米的富民安居房,還搞起了庭院經濟,“以前住的是土坯房,人畜不分離,蒼蠅、跳蚤到處跑。現在住得好,北京還給我免費蓋了牲畜棚圈,種瓜種菜,一年掙個7000多元。正是有了這個院子,我們一家才能脫貧。”

  走在玉吉米力克村街道,改變的不僅僅是民居,雙語幼兒園、衛生室、寬頻入戶,一系列基礎設施的改善讓老百姓的生活更方便。

  今年五月,天津市援建、規劃的于田縣老城區啟動了保護性旅遊開發項目,徹底改變縣城舊貌,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張偉説:“給了一個旅遊産業,給了一個商業業態,很多人到這就業,真正解決老百姓的後顧之憂,通過援疆資金的撬動作用,變輸血為造血。”

  在喀什地區葉城縣,上海市援建了全縣第一個游泳館、南疆第一個科技館……。在基層縣鄉,醫院學校、文化體育場館成為最新、最漂亮的建築群。

  深圳市援疆對準了“喀什經濟開發區”建設,深圳産業園、深喀科創中心等一批力促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正在發揮效力。深圳市援疆前方指揮部援疆綜合業務處副處長宋裴介紹:“我們都是按照深圳的標準,按照深圳的品質來建立,並且把佈局充分打開,已經初步形成了‘喀什特區’的雛形。”

  深圳市援疆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洪雋説:“基礎設施建設只是打下了基礎,發展産生了新的引擎、新的動力,現在這個成效正在突顯。”

  正當酷暑,維吾爾族小夥艾薩阿卜杜克力木在新疆小白杏之鄉---庫車縣組織員工採摘枝頭的杏子,“通過順豐快遞空運到浙江,客戶下單到收到貨物只需要兩天就能夠吃到原産地新鮮的小白杏。幾千公里距離,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

  2015年,在杭州援疆指揮部幫助下,賣乾果的艾薩參加阿里巴巴農村電商“蒲公英”人才培訓,轉型做起電商。現在,他不僅在杭州建立了果品轉運分倉,還成立果業合作社,謀劃更大夢想,“借助援疆指揮部這個平臺,跟著我老師計劃在浙江融資1000萬,把咱們這個項目做大做強。”

  如今,浙江十個援疆城市牽頭阿克蘇八縣一市建起10個農村電商運營中心,服務延伸到300多個行政村,吸引5000多名青年創業,註冊網店1萬多家,連帶起上百萬畝林果基地。浙江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阿克蘇地區行署副專員陳建忠表示:“農村電商的發展有助於引導農民推銷農産品,有助於新業態的形成。它是有高度的滲透性,可以到農業、旅遊業、交通業,後邊加什麼産業就會形成一個什麼産業。”

  400公里外,喀什地區英吉沙縣的維吾爾族婦女古麗不出村就找到了工作,她和同村姐妹在山東中興集團英吉沙衛星工廠針織手套,一個月有兩千元收入。近年來,山東援疆指揮部探索“總部+衛星工廠”生産模式,吸引120多個勞動密集型項目落戶布點喀什農村,帶動了6萬少數民族群眾就近就業。喀什中興手套廠負責人軒轅書浩説:“這裡老百姓有個習慣,他不願意離開家到外地就業,我們就把用工最多的環節放到了鄉里面,讓他就近就業,他出了家門就能進廠門。”

  立足當前,還要著眼長遠發展。浙江、廣東、江蘇等援疆省市組織民營企業組團西進,在南疆阿拉爾、圖木舒克等兵團城市建起紡織工業城、機械裝配城和資訊物流産業集聚區,匹配關聯産業,完善生活設施,吸納5萬多內地和南疆少數民族群眾到兵團城鎮就業生活。

  浙江臺州援疆指揮部指揮長李斌表示:“你只有把産業做強做大,才能更有效地積聚人口,聚居一批熟練的産業工人和高素質的技術骨幹。我們堅信,通過産業援疆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夠助推兵團向南發展。”

  據了解,2010年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實施以來,國家部委和19個援疆省市累計引進6100多個産業援疆項目,完成投資9100多億元,帶動50多萬人次就業,極大促進了新疆優勢産業發展,增強新疆産業造血功能和長遠發展能力。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