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從打工妹到“金鳳凰” 一個黑土地上的小夢想

2017年07月12日 12:03:14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我叫紀麗威,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姑娘。” 頂著一頭利落的短髮,身穿一件白襯衫,站在吉林省婦聯主辦的巾幗創業創新選拔賽的舞臺上,紀麗威這樣介紹自己。

  如果沒有聽過她的創業故事,人們很那將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的80後姑娘和2016年"吉林省三八紅旗手"、一位擁有6家企業的女強人聯繫起來。

  心繫白山黑水 打工妹回家了

  1997年初中畢業後,因為急於改變貧窮的家境,紀麗威不得已只一人到外地闖蕩。她曾經開了三次飯店,都因經營不善倒閉。2004年,她轉行到房地産仲介,兩年後,在蘇州成立了自己的房地産仲介公司,公司生意做得風聲水起,成為當地房産仲介的佼佼者。

  大城市霓虹初上,紀麗威卻更加想念遠方的白山黑水。留下,還是回去?經歷了數不清個難眠之夜,紀麗威決定回家。

  2010年,她自籌180萬元資金在吉林省遼源市燈塔鎮龍背村組建了肉雞飼養場。吉林省是農業大省,依託豐富的養殖資源,加之開飯店的經驗判斷——吃是剛需,養殖優質肉雞一定能掙錢!

  因為沒有養殖經驗,紀麗威乾脆帶著不到2歲的孩子住進了雞舍,晝夜學習觀察,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就掌握了肉雞飼養的全部要領,為日後從事養殖行業打下了堅實基礎。當年,她的肉雞養殖場迴圈發展養雞10萬隻,當年就贏利120多萬元。

  從合作社到“蚯蚓蛋”,摸索生態迴圈養殖之路

  由於政府大力提倡發展合作社,吉林省各級婦聯對返鄉創業的女性亦大力扶持,2011年紀麗威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吸引附近養雞的農民加入。雞農入社,由紀麗威為社員統一供雞雛、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技術、統一銷售。這樣一來,既降低了飼養成本,也把養殖風險降到了最低程度,農民對這位80後姑娘越發認可。

  肉雞市場風險很大,但她並沒有喪失信心,經過兩年的運營,合作社資金總額已增加到500萬,入社社員已達50戶,帶動了當地無業、失業、留守村民200人就業,合作社戶均增收5萬元。她的家鄉龍背村,也由過去單一農業種植開始向牧業生産轉變。

  幾年來,她們村的玉米基本不用外賣,全部用做了飼料生産,同時用雞糞培土,減少了化肥使用量,向生態迴圈農業一步一步靠近。

  當時,紀麗威飽受另一個問題困擾:肉雞賣出去了,大量使用不完的雞糞怎麼處理?

  2015年初,紀麗威趕赴廣東“取經”,學習蚯蚓養殖技術,並帶回了200斤養雞用的蚯蚓苗。經過細心管護,5月初,她把長成的蚯蚓喂給蛋雞,端午節之前第一批“蚯蚓蛋”面世,蚯蚓蛋蛋黃更大,顏色更深,營養價值更高。

  紀麗威的農業夢開始實現,不僅有了自己的産品,還打造出養雞—雞糞發酵—養殖蚯蚓—蚯蚓喂雞--雞下蛋的綠色生態迴圈養殖産業鏈。

  網際網路+農業,讓“母雞”插上翅膀

  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遇,紀麗威進入到北京大學參加了一個女性創業培訓班學習,徹底打開了眼界和思路。

  農業看起來離網際網路最遠,但“網際網路+農業”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卻十分巨大。從北京回來後,紀麗威開始向電子商務轉變,將“蚯蚓蛋”投入網際網路平臺銷售。

  紀麗威還創造性的提出“認領母雞”銷售模式,每個會員在她的養殖場認領兩隻母雞,每月將這兩隻雞下的新鮮雞蛋寄給對方。“花一千多塊錢,全年都能吃上放心雞蛋。”這一綠色、個性的賣法,在網路上大受歡迎。短短五個月就銷售了200多萬元。

  3000個年卡用戶,每個年卡1188元,以及1萬多個零售用戶。紀麗威成功借助網路平臺,把“蚯蚓蛋”賣到全國各地。她的網店,每個月快遞費就要10萬元,目前銷售額已達到1200萬元。未來,紀麗威的打算調整種植和養殖結構,把企業規模做大,她舉了一個例子:“比如一個村子的幾千畝地和幾百個農戶完全匹配,達到種植養殖平衡,真正做到零污染,將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的夢想變成現實”。

  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共流出人口400余萬,減去流入人口,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出180萬。為了留住人才,吸引更多在外務工婦女返鄉創業, 2017年吉林省婦聯成立了吉林省返鄉創業金鳳凰聯盟,鼓勵女性創業者在網際網路、休閒農業等領域施展才幹。作為吉林省“十大返鄉創業金鳳凰”之一,紀麗威和越來越多的女性面孔一起,在家鄉的山水田園間,用智慧和勤奮一步步實現著個人夢想和價值。(責編:于曉丹)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