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冒酷暑、行山路 李克強大山深處考察脫貧攻堅

2017年07月11日 15:25: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延伸閱讀】讓問責“殺手锏”助力脫貧攻堅

  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北京出席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電視電話會並講話。他在會上強調,嚴肅查處貪污挪用、截留私分,優親厚友、虛報冒領,雁過拔毛、強佔掠奪問題,對膽敢向扶貧資金財物“動奶酪”的嚴懲不貸。對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的,對扶貧工作不務實不紮實、脫貧結果不真實、發現問題不整改的要嚴肅問責。(7月4日 中國紀檢監察報)

  “嚴懲不貸”“嚴肅問責”“失職失責就要被問責”,王岐山書記在會上的講話,無疑再度向全社會釋放了扶貧領域“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也給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敲響警鐘,在扶貧工作“啃硬骨頭、攻堅拔賽”的衝刺期,要進一步用好問責這道“殺手锏”,讓其成為精準脫貧強有力的推手。

  眾所週知,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危害尤為嚴重,它不僅直接侵害人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啃食百姓群眾的獲得感,還會延緩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作戰進程,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因此,對於扶貧領域的違規違紀違法問題必須零容忍,必須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可總有一些人,把國家的扶貧政策當作“發家致富”的機會,把貧困群眾的“救命錢”“活命錢”當作“唐僧肉”,大肆“拔毛”,甚至挪用侵佔。之所以仍有人認為“唐僧肉”“好拿””好佔”,並仍敢向扶貧資金“伸黑手”“動奶酪”,跟懲處不嚴、問責不力不無關係。

  “沒有問責,責任就落實不下去”,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早就給我們闡明瞭問責的重要性。當然,問責不是目的,而是以此來倒逼各級各層強化責任落實,同樣在扶貧領域,強化問責是落實扶貧責任的良好催化劑。有了“問責”這個“殺手锏”,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必將無處循行,通過嚴查嚴處嚴懲,形成“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強大震懾力,讓幹部“不敢腐”;有了“問責”這道“緊箍咒”,時刻擰緊精準脫貧的責任弦,以鐵的紀律、鐵的規矩約束扶貧領域的權力運作,讓幹部“不能腐”;有了“問責”這枚“護身符”,引導幹部提高黨性修養,增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廉潔意識,主動從思想上築牢拒腐防變的堤壩,讓幹部“不想腐”。

  “鋤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沒有問責,再硬的紀律也可能淪為“稻草人”,再好的制度也可能變為一紙空文。只有加大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力度,通過典型案件曝光,予以警示提醒,讓從嚴執紀問責成為常態,才能使各項紀律規矩成為真正帶電的“高壓線”,保證扶貧攻堅惠民政策更好地落地生根;才能足以讓扶貧幹部真正把自己擺進去,勇於負責,敢於擔當,心無旁騖、全力以赴投身於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

  文/余燕飛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