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地方辦案差異大? 環保部:有些地方不敢查不願查

2017年07月01日 10:08:37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原標題:環保部:有些地方不敢查不願查

  今年前5個月,安徽、浙江、福建、廣東等4省查處環境案件數量超過1000件,與此形成強大反差的是,江西、海南查處案件數為零,北京、天津、安徽、廣西、重慶查處的案件數僅有2至3件,三亞等七地市5個月一個案未查。

  環保部環監局局長田為勇在通報這一情況時,公開對案件數量較少的天津市、廣西自治區、重慶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青海省、寧夏自治區、海南省等地提出批評。

  是什麼原因致地方辦案出現了這麼大的差異?《法制日報》記者今日採訪了環保部環監局有關負責人,這位負責人表示,其中既有執法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也有不會查不願查問題。

  這位負責人對一些地方積極開拓辦案思路,通過環境執法解決公眾切身環境利益問題也給予充分肯定。

  全國辦案13478件七地為零

  根據環保部的統計,今年前5個月,三亞、三門峽、儋州、大興安嶺、崇左、承德、海口等地市查處案件數為零。

  環保法及配套辦法實施後,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産停産、行政拘留等配套執法手段,被視為環保法的“鋼牙”。從環保部公開的今年前5個月各地查處環境違法案件數據看,“鋼牙”威懾力的確“線上”。

  田為勇透露,今年前5個月,全國實施五類案件總數13478件。其中,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392件,罰款數額達51062.34萬元;查封扣押案件6030件;限産停産案件2999件;移送行政拘留3062起;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機關案件995起。與2016年前5個月相比,各類案件數量均有所上升,執法力度持續加大。其中,五類案件總數增長201%。

  但是,從環保部通報情況看,今年前5個月,各地依據環保法四個配套辦法查處案件數量卻嚴重不均衡。

  其中,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查處案件數量均過千,領跑其他省份。臺州市、合肥市、阜陽市、泉州市、中山市、忻州市、濱州市、陽泉市、金華市、岳陽市10個地市執行環保法四個配套辦法情況較好。

  但是,天津、廣西、重慶、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青海、寧夏、海南的案件數較少。這位負責人表示,不僅有的地市案件數為零,有些省份案件數也是零。他説,除新疆、西藏地區和其他省份少數民族地區外,三亞、三門峽、儋州、大興安嶺、崇左、承德、海口等地市查處案件數為零。

  “案件數量差異較大的背後,説明部分地區對環境執法工作仍然重視不夠,執法積極性不高。”這位負責人指出,同時一些地方也存在不敢查、不願查、不會查的情況。他認為,還有一些地方環境執法能力不足,很難適應日益繁重的監管任務。

  泰興5個月行政處罰92件

  福建等地開展執法“走基層”,安徽實行“南北互查”,提高了基層辦案能力。對這些地方的執法做法,環保部給予高度肯定。

  這位負責人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從近幾次環保部通報的執法情況來看,一些地方環保部門從制度建設、組織保障、機制完善、嚴格執法等方面,不斷推進環境執法規範化,環境執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

  江蘇省泰興市用盡用足新環保法等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賦予的許可權,綜合運用按日計罰、限産停産、查封扣押、行政拘留、司法介入等手段,形成了敢於亮劍、持續發力的環境執法高壓“新常態”。據環保部透露,今年1至5月份,泰興市環保部門做出行政處罰92件,罰款總計900多萬元,查封扣押兩起,責令限制生産3起,停産整治兩起,刑事移送和移送行政拘留各5起。

  這位負責人除了特別談到泰興市的做法外,他還介紹了福建等省的執法經驗。他表示,福建等省份開展了環境執法“走基層”活動,省環保廳派出督導組進駐重點市(縣),採取“老師帶徒弟、老兵帶新兵”的方式,指導駐地查辦重點案件。為激勵和鼓舞執法人員的辦案積極性,福建省環保廳專門致函給地市政府,建議對先進個人立功嘉獎。據這位負責人介紹,採取了這些做法後,福建省在查辦環保法四個配套辦法重點案件數量上居全國首位。

  此外,安徽省組織市縣環保部門開展“南北互查”大練兵活動;福建、河北等地在執法工作中多次運用無人機、無人船、移動執法設備等開展排查;重慶、廣東、吉林等地加強與司法機關的協調聯動;山西、山東、四川、江西等省份著重加強對基層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

  這位負責人表示,在環保執法的高壓態勢下,頂風作案、偷排偷放的違法行為得到有效地遏制。一些企業懾于地方環境執法的嚴厲也不得不遵從法律的要求。浙江省金華市一家制膜企業負責人的體會是,如此嚴厲的行政處罰,讓他們根本不敢違法。

  惡臭被除小區業主送來錦旗

  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多羅山的藍寶石稀有金屬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稀有金屬鉭、鈮的研發、生産企業。2014年12月31日,該公司一期項目停産後,車間被當作臨時倉庫存放半成品,不斷釋放出的異味嚴重影響了與其一街之隔的四會市水岸名都小區的居民。

  接到當地群眾的投訴後,肇慶市執法人員立即責令這家企業將車間半成品全部清理運走並拆除生産設備,同時將一期排污集水池中積水抽幹運至有資質的污水處理廠處理,異味徹底消除。“我們都感覺空氣比以前清新很多了,這是政府為市民辦的實事好事!”寫有如此字樣的三面錦旗表達了水岸名都小區業主們對肇慶市執法人員的感激之情。

  “這只是地方環保執法獲得群眾肯定的一個例子。”據這位負責人介紹,一些地方在執法實踐中,廣泛採用“執法以群眾滿意為標準,整治效果請群眾來評判”,贏得群眾廣泛點讚。

  在江蘇省射陽縣的幾個鎮區,有十多家證照不全、污染嚴重的非法塑膠回收加工點,群眾將這些加工點的問題舉報到當地環保部門。接到舉報後,執法人員經過調查,聯合其他部門相關人員徹底取締了這些違法企業。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