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香港回歸20週年:“一國兩制”的不凡之路

2017年06月29日 14:18:07  來源:中國網
字號:    

主持人:回歸20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取得了矚目的成就。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國的“一國兩制”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不可否認的。那麼20年的發展,香港發生了怎樣變化?中國訪談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黃平進行解讀。

黃教授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訪談的採訪。您認為香港回歸20週年之後,它主要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黃平: 回歸以來這20年,要説變化,最大的變化其實是主權意義上回歸到我們祖國,成為我們的一個特區了。

主持人:這是最根本的一個變化。

黃平:這是制度層面。在經濟發展層面,實際上它的經濟發展,用每人平均GDP也行,每人平均收入也行,世界影響力也行,各種排名也行,這20年它在世界上是提高的,更提高了。回歸以前英方,包括西方也擔心什麼回歸了以後反而要降低,實際上這20年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這是第二,經濟方面。

第三,從和祖國內地的聯繫方面,我們實際上是第一個實行“一國兩制”,在世界上也是開創性的。

主持人:史無前例的。

黃平: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這20年實行“一國兩制”,可以説是一個成功的範例,而且是開創性的,世界層面。

第四,現在香港又面臨著更新、更大的機遇,因為祖國內地這20年發展日新月異,也是個世界奇跡。我們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國際地位、周邊的影響,因此香港跟內地的緊密關係,我覺得很重要的是它又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機遇、平臺,和進一步發揮獨特作用的這麼一個戰略機遇到來。

主持人:可以説這幾個方面也是概括了香港在這20週年裏的一些主要的變化了。我們知道“一國兩制”,從理論到實踐,在香港落地生根,經過這20週年的實踐也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您如何評價“一國兩制”在香港這20年它所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黃平:“一國兩制”在世界上也是我們倡導、首創,在香港第一個實踐落地。20年下來,可以説20年彈指一揮間,一跺腳的事,97年回歸,現在還歷歷在目。97年以前的香港,我們也還歷歷在目,當時也去做調研,做講學。但是這20年,“一國兩制”在香港,可以説作為一個從無到有,全新的這麼一個制度設計和實實在在的實踐,既做給香港老百姓看,也做給我們內地包括兩岸同胞看,當然也做給全世界看。總的説來這“一國兩制”不但是一個獨創、創新,而且可以説是很成功的。首先是一個國家。 另一方面,我們又是執行兩種制度,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法治等等。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是第二。第一就是“一國”,第二是“兩制”。

第三,這個框架下我們還有一條,日常的管理港人治港,我們大陸給香港充分的自由,港人治港。

第四,在這三個前提下,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港人治港,我們維護了保證20年香港的繁榮與穩定。其實剛才我一開始説,不只是繁榮,還提升了。它單獨算是一個發達經濟體,它在所有發達經濟體裏,也是排名很前面的,走得也很好,年均大概3%以上的GDP的增長,這在發達經濟體裏是非常罕見的。

主持人:非常高的。

黃平:因為1997年還有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它維持了。它由區域性的金融中心,現在是一個國際性的或者叫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尤其是世界性的物流中心,這些都是這二十年來,在“一國兩制”下(完成的)。

主持人:剛才您總結概括了這20年來取得的一些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知道在這20年中也碰到不少問題,有些是積重難返,有些是新的問題。您如何分析和概括這20年它的一個歷程?又經歷哪些主要的階段?有沒有一個明顯的階段劃分呢?

黃平:總的説,你可以説回歸這是第一階段,回歸以後第一個十年,我們開始實施、摸索,因為是一個全新的創造,制度上也是一個創造,實踐上也是一個創造。第二個十年,經驗也好,管理的能力也好,到現在我們又到了第二次要盤點、要總結,包括(遇到)什麼問題,還有什麼挑戰,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克服的,下一步第三個十年我們要做得更好。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攝影/楊楠

  主持人:回歸20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取得了矚目的成就。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國的“一國兩制”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不可否認的。那麼20年的發展,香港發生了怎樣變化?中國訪談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黃平進行解讀。

  黃教授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訪談的採訪。您認為香港回歸20週年之後,它主要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黃平: 回歸以來這20年,要説變化,最大的變化其實是主權意義上回歸到我們祖國,成為我們的一個特區了。

  主持人:這是最根本的一個變化。

  黃平:這是制度層面。在經濟發展層面,實際上它的經濟發展,用每人平均GDP也行,每人平均收入也行,世界影響力也行,各種排名也行,這20年它在世界上是提高的,更提高了。回歸以前英方,包括西方也擔心什麼回歸了以後反而要降低,實際上這20年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這是第二,經濟方面。

  第三,從和祖國內地的聯繫方面,我們實際上是第一個實行“一國兩制”,在世界上也是開創性的。

  主持人:史無前例的。

  黃平: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這20年實行“一國兩制”,可以説是一個成功的範例,而且是開創性的,世界層面。

  第四,現在香港又面臨著更新、更大的機遇,因為祖國內地這20年發展日新月異,也是個世界奇跡。我們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國際地位、周邊的影響,因此香港跟內地的緊密關係,我覺得很重要的是它又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機遇、平臺,和進一步發揮獨特作用的這麼一個戰略機遇到來。

  主持人:可以説這幾個方面也是概括了香港在這20週年裏的一些主要的變化了。我們知道“一國兩制”,從理論到實踐,在香港落地生根,經過這20週年的實踐也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您如何評價“一國兩制”在香港這20年它所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黃平:“一國兩制”在世界上也是我們倡導、首創,在香港第一個實踐落地。20年下來,可以説20年彈指一揮間,一跺腳的事,97年回歸,現在還歷歷在目。97年以前的香港,我們也還歷歷在目,當時也去做調研,做講學。但是這20年,“一國兩制”在香港,可以説作為一個從無到有,全新的這麼一個制度設計和實實在在的實踐,既做給香港老百姓看,也做給我們內地包括兩岸同胞看,當然也做給全世界看。總的説來這“一國兩制”不但是一個獨創、創新,而且可以説是很成功的。首先是一個國家。 另一方面,我們又是執行兩種制度,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法治等等。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是第二。第一就是“一國”,第二是“兩制”。

  第三,這個框架下我們還有一條,日常的管理港人治港,我們大陸給香港充分的自由,港人治港。

  第四,在這三個前提下,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港人治港,我們維護了保證20年香港的繁榮與穩定。其實剛才我一開始説,不只是繁榮,還提升了。它單獨算是一個發達經濟體,它在所有發達經濟體裏,也是排名很前面的,走得也很好,年均大概3%以上的GDP的增長,這在發達經濟體裏是非常罕見的。

  主持人:非常高的。

  黃平:因為1997年還有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它維持了。它由區域性的金融中心,現在是一個國際性的或者叫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尤其是世界性的物流中心,這些都是這二十年來,在“一國兩制”下(完成的)。

  主持人:剛才您總結概括了這20年來取得的一些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知道在這20年中也碰到不少問題,有些是積重難返,有些是新的問題。您如何分析和概括這20年它的一個歷程?又經歷哪些主要的階段?有沒有一個明顯的階段劃分呢?

  黃平:總的説,你可以説回歸這是第一階段,回歸以後第一個十年,我們開始實施、摸索,因為是一個全新的創造,制度上也是一個創造,實踐上也是一個創造。第二個十年,經驗也好,管理的能力也好,到現在我們又到了第二次要盤點、要總結,包括(遇到)什麼問題,還有什麼挑戰,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克服的,下一步第三個十年我們要做得更好。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攝影/楊楠

  主持人:香港它曾經引以為傲,比如自由、民主、廉潔、公正等等,這些社會的核心價值要素在回歸之後有沒有得到一個更好的維護呢?

  黃平:回歸以前香港是英國最後的一塊殖民地,沒有民主可言,它是一個自由港,尤其經濟意義上是自由或者叫市場經濟,這個社會有法治。但是回歸以後這二十年,第一次實施“一國兩制”,其實也是“一國兩制”下的港人治港,也是真正的民主開始實施,就是一個新生的,從民主意義上香港還很年輕、很嫩,還在摸索,裏邊還有很多制度、法律有待完善。

  第二,它又是一個法治社會。作為一個法治社會,它有相當多的體制機制原來就有,回歸以後又按照“一國兩制”這樣一個大制度來完善、來充實。從法治層面,它有很多可圈可點,當然也還有很多要完善的,比如跟全國人大最高立法機構的關係。回歸20年,有些香港人,還不只年輕人,還是不清楚,包括“一國”下的“兩制”,“兩制”下的日常事務管理運營的“港人治港”。司法方面,它在全世界的司法也是排得很前面的,也是可圈可點。

  整個來説,從政治、法律、民主,包括自由,它是全世界的自由港,有自由度。而且我説的是包括國際上的評(價),經濟上比如看世界銀行的評(價),司法方面看國際權威機構的排名,它一直是很前列。民主,因為是剛剛在實施,包括怎麼選舉,特首到立法委員等等選舉出來以後怎麼行使好民主權利,確實是一個全新的實踐。我們説的西方幾百年,現在制度上的漏洞、機制上有待完善,以及政黨政治導致的失調、失能、失職,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探索,也可以叫香港有特色的民主、法治、司法、自由等等方面,也是一個全新領域。這二十年,有些就從無到有,像民主。法治也不是簡單地延續原有的法治社會。

  主持人:有創新的過程。

  黃平:對。

  主持人:所以説剛剛咱們提到的這些社會核心價值要素,其實是在回歸之後有了一個新的發展。

  黃平:全新的發展。

  主持人:近些年來香港本土的激進主義又有抬頭了,包括從非法“佔中”到旺角暴亂等等,甚至出現了“港獨”。您如何看待這種矛盾?

  黃平:這是政治問題。我們是在“一國”下實行“兩制”,而且“兩制”下,日常還是“港人治港”,這個還是要堅持。但是既然是這麼一個現實情況下,不同的黨派,有反特首,反特區政府,包括對中央、國家的某項政策有意見,那是正常的。但是涉及到國本……

  主持人:這是不能動搖的。

  黃平:主權,你是中國的一部分,1997年正式移交回來,實際上是一個遺留的問題,到1997年把它解決,經過中英兩國政府正式談判回歸。在這個前提下,“港獨”一定是沒有前途的。 “港獨”在政治上絕不允許。有一些青年人,甚至有一些(人)回歸以後要麼他才出生,要麼回歸的時候3歲、5歲,不懂事,第一,不知道回歸前的事;第二,對大陸也沒有認識,或者是認識很膚淺,更多地看一些西方的媒體、國外的媒體,包括當地一些膚淺的媒體,總是負面的(報道)。第三,也不排除有一些其他勢力,分裂勢力、境外勢力,拿香港作為挑戰我們國家制度、主權和基本的價值的一個平臺、一個跳板。

  

  

  主持人:下一步針對這種現象,您有哪些建議?

  黃平:20年畢竟很短,我們自己才剛剛紀念抗戰勝利70年,兩年以前。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快70年了,1949到2019。它回歸才20年,這20年來,除了抓經濟,下一步可能抓民生,和當地更公平地分配。這麼一個繁榮的經濟體,怎麼解決好民生,公平分配,讓青年人覺得有前途、有歸屬。

  第一,國家認同。我是香港人,我也是中國人,國家認同,這是現在國家的一個大前提,是一個公民和國家的關係。當然認同也不是一天建立起來的,不是昨天回歸今天就認同,過去已經長達那麼多年在英國統治下的殖民地。但是國家認同要提到日程。

  第二,既解決香港人怎麼看香港,怎麼看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區,也要解決他們怎麼看大陸、看祖國甚至看世界,究竟在今天這個世界上處在什麼位置,中國在一個什麼樣的發展階段,中國走什麼樣的(路),我們的方向、我們的趨勢、我們的勢頭,是向好的還是向壞的?這是輿論。

  第三,司法的完善,使在香港剛剛實施20年的民主有相應完善的司法體制來配合。所謂自由不是無法無天的自由,是按照法律來行為,這才叫自由。所以,這個層面更要完善適合特區的法律制度和實施法律制度,使得年輕人不至於説想罵誰就罵誰,想反誰就反誰,這不是一個自由和法治社會的正常狀態。

  主持人:是,這種自由其實也不是我們説的。

  黃平:那是打引號的自由。

  主持人:自由並不是無界限的自由。

  主持人:您認為香港目前在我們國家的發展戰略當中處在怎樣的一個地位?

  黃平:我剛才説它現在其實處在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黃平:原來因為剛剛回歸的時候,至少經濟層面它比內地發展好。我們那會兒改革開放,1997年等於才20年,把香港作為大陸走向世界、看世界的一個窗口。但是確實這20年的發展,世界也變了,中國也變了,內地也變了,當然香港也在與時俱進,也在跟著變。香港就處在一個關節點,處在一個特殊的地位上。它的作用我覺得不只是在香港的繁榮與穩定,怎麼“一國兩制”下“港人治港”。現在它能參與祖國的建設、發展,香港人可以到內地來施展。第二,它可以隨著國家走向世界,隨著“一帶一路”也好,隨著我們和各個國家互利合作共贏,跟周邊共商、共榮,還有睦鄰、惠鄰、友鄰等等,它都有天然的優勢。把這個潛力發揮好。

  “一帶一路”很簡單,客觀上就是香港可以成為我們“一帶一路”走向世界的一個橋梁,不只是看世界的窗口,走向世界的橋梁,而且是天然的橋梁。

  主持人:其實香港應該從我們這些國家戰略中找到國家之所需、香港之所長的結合點。

  黃平:對,對,發揮好它的優勢、特點。

  主持人:也迎來一輪新的發展。

  黃平:而且是極大的優勢。

  

  主持人:剛才您説20年是非常短的時間,長遠來看“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如何保證和貫徹“一國兩制”在香港不走樣、不變形,您有哪些建議呢?有哪些要注意的?

  黃平:下一步很重要的是讓香港的居民對國家的認同,但不是抽象,而是體現在它整個管理運營,包括剛才説的 “港人治港”是什麼意思,繁榮穩定究竟是什麼意思,“一國兩制”是什麼意思。有些是需要進一步澄清,居民們都知道,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

  主持人:雖然都是一些基本的概念,但是可能很多人有誤解。

  黃平:對,雖然才20年,但是這個工作也需要做。當然繼續保證經濟繁榮,繼續保證社會穩定,包括我們説通過“一帶一路”也好,別的機會,發揮更大的潛力和作用,不只是解決好民生,解決好他個人的發展。這是下一步在“一國兩制”這個架構怎麼更完善,做得更實,不只在立法層面,最高的政治層面。

  再就是各種制度的配套,民主也是新的,還有大量的制度要配套。民主與法治之間配套,民主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配套,大量的制度配套工作。

  主持人:這是一個摸索的過程。

  黃平:當然有時候會冒出新問題、新挑戰。出了問題很正常,哪個時代、哪個社會(沒有)?何況是一個新的實踐和創新。但是出了新的問題,我們要及時認識、調研、解決,方方面面來配合。調研在先,沒有調研沒有發言權,究竟香港社會今天處在什麼位置,香港人在怎麼想,他們還有什麼困難,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是通過發展經濟解決,是通過民生社會分配解決,是通過擴大教育解決,是通過走向世界,包括到內地來發展解決,是通過港澳粵一體化來解決?各種手段。

  第三,世界層面的工作可能也要做,不是就香港談香港,而是整個中國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變了,它還在進一步地發展,我們的規模、勢頭和方向,大陸本身市場經濟實際上更完善了,民主法治更完善了,更開放了,改革更深化了。中國與世界、世界與中國的關係越緊密,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區,實際上發展就越有後勁,越有基礎。

  

  主持人:其實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

  黃平:對。

  主持人:我們也期待香港可以迎來一個更加輝煌、更加繁榮的20年。

  黃平:第二個二十年一定會更繁榮。第三個二十年,最後兩百年下來就完全不一樣。

  主持人:謝謝黃主任,謝謝您。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