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達沃斯論壇]擁抱數字技術就是擁抱明天

2017年06月28日 10:37:59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大數據是21世紀的“鑽石礦”。尤其在數據大爆炸的時代,醫療、教育、交通等各行各業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同時企業和消費者、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甚至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擁抱數字技術就是擁抱未來,達沃斯論壇與會者對此觀點已經達成了高度共識。

  “終於進球了!”達沃斯論壇會場三層,不少人在排隊挑戰華為機器人,希望在氣懸球比賽中能射進球門。記者駐足觀看了一會兒,人類挑戰者的成績不敢恭維,偶爾的進球便會贏得歡呼。來自華為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數字技術支援下,機器人在打氣懸球時交流的延遲時間僅為1毫秒——比人類大腦向手臂發出指令的速度快10倍。

  擁抱數字技術就是擁抱未來,達沃斯論壇與會者對此觀點已經達成了高度共識。

  數字經濟帶來顛覆性轉變

  “過去5年來,數字科技正在深刻影響各行各業。”惠普戰略與風險投資高級副總裁Vishal Lall舉起手機説道:“這個小設備改變了我們聽音樂、看電視的方式和習慣,這一切都是數據驅動的。”

  資料顯示,過去兩年來人類創造的數據幾乎是歷史上的總和。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舉例説:“1950年時,全球醫療健康數據實現翻番需要50年;2015年,這個數字降低到3年。我們預測,到2030年,僅需要73天。”在數據大爆炸的時代,醫療、教育、交通等各行各業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同時企業和消費者、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甚至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數據大爆炸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認為,大數據時代是基於“計算變得越來越便宜”這一事實,如果説現在是電商時代,那麼未來就是“數商”時代。人們應該更加關注數據的交易,關注數據交易商。

  中國擁有超過7億網民,擁有超過5億手機支付用戶,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群體。陳黎明説,面對海量數據,傳統的技術與模式根本無法應對,必須借助新科技的支撐。應對數據爆炸性的發展,雲計算、人工智慧、人機交互等技術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未來令人興奮還是恐懼

  聽完論壇,乘坐扶梯到達沃斯會場一樓,人們會穿過3個門洞,門洞上方分別寫著:未來令人興奮?未來令人挑戰?未來令人恐懼?這樣的疑問並非空穴來風,機器人會打球、下棋、開車……人工智慧似乎能夠擴展到一切領域,一種對數字技術的焦慮和恐懼情緒正在産生。

  在“數字經濟”論壇現場,就有一位聽眾向陳黎明發問:“機器人如此強大,我們這些從事諮詢工作的知識性人才,將來是否會面臨巨大挑戰?”陳黎明的回答是:“科技發展對就業的影響,這不是第一次。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都曾産生這樣的爭議。我個人認為,不應過分焦慮。1900年,美國40%的人口是農業人口,但現在僅有不到1%的人在從事農業。這是因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讓一部分農民改行了。科技發展雖然會讓部分崗位消失,但也會創造出新的崗位。”

  消除資訊孤島才有智慧地球

  數字時代什麼最值錢?當然是數據。

  “李克強總理把大數據看作是21世紀的‘鑽石礦’,尤其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數據更為重要。”孫丕恕認為,提高城市管理水準,加強便民服務等,都要抓住數據共用開放這個“牛鼻子”。

  伴隨網際網路的發展,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大數據已行進在快車道上,但“資訊孤島”仍然存在。孫丕恕認為,要想讓數據創造價值、改變閒置狀態,就需要打通資訊孤島。

  無論是智慧城市,還是智慧地球,都是為了普惠大眾。瑞典企業與創新大臣米卡爾達姆伯格認為,創新不僅體現在技術上,更要關注人的需求。他建議,從事數字經濟的企業更加重視社會責任,讓大眾了解到數字技術將帶來的益處,贏得大眾的信任,確保開放、透明、共惠的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敦臨)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