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同心開前路 壯志譜華章——“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功

2017年06月26日 13:19:53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題:同心開前路 壯志譜華章——“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功

  新華社記者 李凱 顏昊 牛琪

  1997年7月1日,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一國兩制”作為史無前例的新事物開始在香港的土地上全面付諸實施。

  20年來,香港保持了原有的經濟、社會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香港特區依照國家憲法和基本法實行高度自治,香港同胞擁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真正實現了當家做主。

  20年來,香港經濟社會持續繁榮穩定,與內地交流合作機制越來越完善,領域越來越寬廣,程度越來越深化,香港更積極地融入國家發展的戰略。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觀察,“一國兩制”偉大事業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時代樂章的重要內容。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20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功。”

  “一國兩制”全面準確貫徹落實

  香港回歸20年,是“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的20年。

  每天清晨8時,灣仔金紫荊廣場都會舉行莊重的升旗禮,2002年後,又增加了特定日舉行的隆重升旗禮,回歸日、國慶節舉行的節日升旗禮和青少年參加的五四青年升旗禮。每一次升旗禮都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吸引了眾多香港市民和遊客觀禮。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張曉明自上世紀80年代中就開始從事涉港工作。他説,回歸20年,中央管治香港,中央政府、內地各有關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處理香港事務,都是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辦事,以“一國兩制”作為總的指導原則。

  “‘一國兩制’構想首先是為了實現和維護國家的統一。因此衡量‘一國兩制’是否成功,首先也應檢視這一目標是否達到。”張曉明表示,“香港回歸後,已順利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之中,中央政府對香港實行了有效管治。”

  另一方面,依據“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香港特區的法律地位是直轄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中央政府對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負有重大責任。20年來,每當香港特區遭遇重大困難,中央政府總是在第一時間表達關切之情,伸出援助之手。

  “特區成立20年,先後遭受到三次巨大外來衝擊。”董建華至今記憶猶新,亞洲金融風暴在泰國爆發時,“香港還正在慶祝回歸”。

  風暴迅速席捲亞洲各地。1998年8月,國際金融大鱷狙擊港元,在匯市、股市和期指市場聯手操縱,擾亂香港的金融市場秩序,香港股市狂瀉,利息大幅波動。

  關鍵時刻,中央政府果斷決策,鄭重宣佈: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特區的繁榮穩定,堅決支援特區維護聯繫匯率制度,堅持人民幣不貶值。

  在中央政府的支援下,特區政府果斷投入上千億港元,展開“金融保衛戰”,成功擊退國際炒家。

  “我們贏了,像英雄一樣。但其實風險很大。”談起驚心動魄的金融保衛戰,董建華感觸頗深:“中央政府在最危急的時刻,為香港應對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提供了最堅實的支援。”

  此後,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央政府依然是香港戰勝困難的最堅強後盾。

  “挺”這個字在香港有“支援”的意思。回歸20年來,中央一次次地公開“挺港”、“挺特區政府”,一次次及時伸出援手,使得香港踏平崎嶇,挺過難關,走上了繁榮、穩定、發展的康莊大道。

  逆境自強,砥礪前行。有了中央的支援,香港特區政府和700多萬市民積極面對挑戰,發揚團結、拼搏、創新的精神,取得了的舉世公認的成就,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繼續保持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

  ——連續23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連續兩年被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評為最具競爭力地區。

  ——從1997年至2016年,香港本地生産總值年均實質增長3.2%;每人平均本地生産總值同期增長六成;財政儲備增長98.5%,外匯儲備增加3.16倍。

  ——失業率近幾年一直保持在3.5%以下的低位,基本實現了全民就業。

  ——香港居民男女平均預期壽命達到81.2歲和87.3歲,雙雙位居全球前列。

  ——香港不僅仍是內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和內地企業最大的境外融資中心,而且還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戰略平臺。

  漫步香港街頭,人們會發現,回歸後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魅力更勝往昔,各族群和諧相處,中西方文化交流匯聚。據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的數據,近10年在港居住的法國人翻了一番,達到2.57萬人,香港成為全亞洲最大的法國人社群聚居地。

  “回歸以來,中央在港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既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又照顧到香港的利益。實踐證明,‘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智庫“正思香港”研究主任陳少波説。

  “‘一國兩制’在香港獲得成功,是絕大多數香港人的看法,也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董建華説。

  更廣泛的民主和自由

  “特區政府成立儀式結束45分鐘後,我們就立即召開特區臨時立法會第一次正式會議,討論通過了《香港回歸條例》。淩晨三時,經董建華先生簽署,法律正式生效。”曾擔任香港三屆立法會主席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范徐麗泰至今仍清楚記得回歸當晚“挑燈夜戰”審議法案的情景。

  回歸後,香港原有法律基本不變。《香港回歸條例》一通過,香港原有的600多條法律除少數幾條需要修改,都可過渡為特別行政區的法律,香港的法律制度以最快速度被延續。

  回歸後,香港居民所珍視的法治、自由、公正、廉潔等核心價值仍然廣受尊崇。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16年至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香港司法獨立在全球實行普通法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三,在亞洲排名第一。世界銀行發佈的數據顯示,香港“法治水準”一項的全球排名,從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躍升到2015年的第11位。

  “回歸後,香港特區普通法制度、法治和司法獨立,全部得以維持,基本法發揮了基石作用,給予市民極大的信心。”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説。

  在港英統治時期,香港被稱作“有自由沒民主”的地方。回歸後,香港居民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制度的民主程度越來越高。在每5年一個輪迴的選舉週期內,香港至少舉行5場大的選舉,每一場選舉都是依法有序進行。二十年來,在基本法框架下,港人對民主制度進行了充分探索,為日後民主政制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香港正經歷有史以來最民主的時代”,香港最大的政團香港民建聯主席李慧瓊説,過去港督都是由英女王委派的英國人擔任,隨著香港回歸、基本法落實,港人真正實現了當家做主,這是香港民主制度的重大變化。

  “‘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是對香港和國家最好的憲制安排。”在基本法實施20週年座談會上,梁振英如此評價。

  堅守“一國兩制”初心

  5月底一個週五的傍晚,港島中環漸漸從忙碌中釋放出來。88層高的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樓下的酒吧門前,上百名來自中外、膚色各異的人們悠閒地小酌、休憩,欣賞著暮光變幻中的高樓大廈。

  這和諧的一幕是香港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曾幾何時,這裡也曾發生過長達79天非法“佔中”事件,嚴重衝擊了香港的社會。

  “一國兩制”實踐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整個實踐過程都風平浪靜、波瀾不興。

  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陳勇分析説,目前香港存在著住房困難、貧富懸殊、青年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等社會經濟問題。另一方面,香港極少數人故意曲解“一國兩制”的含義,分裂一國與兩制的關係,把特區的高度自治權與中央的管治權相對立,甚至公然宣揚“港獨”。這不僅嚴重違背“一國兩制”的原則,也阻礙香港經濟的發展。

  “‘佔中’是少數人的行為,反‘佔中’、反‘港獨’才是社會的主流民意。”香港民間團體“幫港出聲”召集人周融接受記者採訪時頗為激動。

  “幫港出聲”以為香港普通市民發聲為宗旨,堅決反對少數人的違法、暴力活動。周融表示,“我們要繼續廣聚民意,讓社會聽到、了解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民意。”

  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她説,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國家不可分離的一部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這是“一國兩制”的初心。

  針對香港形勢的發展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指導“一國兩制”實踐,穩妥應對香港出現的各種複雜局面,一方面堅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不改變、不動搖”,另一方面高度重視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對港工作取得新突破、新進展、新成就。

  張曉明説,習近平總書記對“一國兩制”實踐和香港工作作出了許多新的重要論述,體現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了黨對“一國兩制”規律性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對“一國兩制”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在香港繼續成功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寄語、鼓勵港澳同胞積極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香港、澳門與祖國內地的命運始終緊密相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香港、澳門與祖國內地堅持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需要港澳同胞與內地人民堅持守望相助、攜手共進。”

  “不斷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在港澳地區的實踐,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已成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書記的講話明確指出了香港同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的神聖使命和責任。”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齊鵬飛説,這需要香港各界認真思考。

  在中國傳統中,男子二十被稱為弱冠之年,須行加冠之禮,以示成年。而今,香港特區在迎來自己20歲生日之際,也面臨繁榮發展的一個重要歷史節點。如何突破自身瓶頸取得更大發展?如何加快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如何與全國人民一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這是擺在即將“成年”的特區面前一道道需要解答的問題。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新的征程等待年輕的特區揚帆遠航。人們期待廣大香港同胞像歌曲《獅子山下》所咏唱的香港精神一樣:“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我們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責任編輯: 劉陽 ]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