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公積金全國聯通,保障異地勞動者權益

2017年07月07日 14:29:0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宏觀大勢

  多年以來,我國在房地産調控中十分注重發揮公積金作用,但由於大量異地打工者的公積金沉睡在賬戶上無法動用,造成了公積金閒置。

  按照住建部的部署,從今年7月1日起,全國所有地方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將按照《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操作規程》的要求,通過平臺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除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其他多個省會城市已接入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臺外,更多地方城市保證在今年6月底前上線。系統建成後,我國住房公積金將真正實現“賬隨人走、錢隨賬走”。

  事實上,我國現行的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於上世紀90年代末,其目的是為了向企業職工提供購房幫助,由於企業要為職工繳納部分公積金,因此,它事實上也扮演了企業為職工提供福利的功能。由於當時條件限制,公積金的實行是按職工工作所在地的屬地分散管理,不能跨城市融通。

  但是,由於住房公積金長期未實行全國聯通,一些異地勞動者雖然也繳納了住房公積金,但當他們回到原籍或轉移到另外一個城市時,卻無法將已繳納的公積金跟隨其轉移,更談不上申請使用住房公積金。有的地方雖可提取,卻只能手工操作,職工需要在兩個城市往返多次才能完成,更多情況是只能任其滯留在原工作地的公積金賬戶上,甚至在退休後也無法按規定及時取出。

  這種情況主要源自公積金管理部門的地方本位主義思想。住房公積金雖屬繳納者的財産,管理部門只是代管,但在這個過程中,管理中心卻難免産生利益訴求,比如,有的公積金管理中心將公積金存在銀行收取定期利息,而支付給公積金繳納者的卻是活期利息,明顯侵犯了公積金主人的合法權益,並且産生了腐敗行為。如此格局之下,很多地方的公積金管理中心會以種種藉口給公積金轉移支付製造障礙,這也導致了公積金未能在改善職工住房上發揮出更好的作用。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