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國兩制”:史無前例的新事物 舉世公認的大成功

2017年06月20日 15:03:2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香港回歸20週年權威訪談】

  “一國兩制”:史無前例的新事物 舉世公認的大成功

  ——訪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張曉明

  光明日報記者 鄧凱

  近日,在即將迎來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的喜慶氛圍中,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張曉明在香港接受了中央媒體的採訪。他認為,香港回歸20年“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了巨大成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香港形勢發展變化的新情況,審時度勢,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指導“一國兩制”實踐,穩妥應對香港出現的各種複雜局勢,領導對港工作取得許多新突破、新進展、新成就。

  張曉明説:“今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指出,20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功。這句話是中國政府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情況作出的高度評價。相信凡是尊重事實、不抱偏見的人都會認同這個評價。”

  記者:請您談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港方面有哪些重要論述,從中反映出怎樣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張曉明:中央對港澳的大政方針是一脈相承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對“一國兩制”實踐和香港工作作出了許多新的重要論述,包括:要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要牢牢把握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兩個根本宗旨;要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要始終堅持“一國兩制”不改變、不動搖,切實維護“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要保持戰略定力,不忘初心,保持耐心,堅定信心;要堅持依法治港,堅決維護基本法和中央的權威;要堅定支援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支援特區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維護法治、促進和諧;要堅守原則底線,注重頂層設計,強化底線思維,等等。這些重要論述,都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了我們黨對“一國兩制”規律性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對“一國兩制”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我們在香港繼續成功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指南。

  記者:如何評價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一國兩制”的實踐情況?

  張曉明:我想從6個方面來説明“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第一個方面,香港順利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之中。中央政府已經對香港實行有效管治。不僅飄揚在香港的港旗換成了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駐防的軍隊由英軍換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外交事務歸中央負責管理,而且,基本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體系中的最高地位牢固確立,基本法規定的特別行政區制度正常運作,基本法規定的屬於中央的權力得到有效行使。

  第二個方面,香港持續繁榮穩定。香港回歸以來繼續保持經濟繁榮,繼續保持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一直被有關國際機構評選為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地區之一。

  第三個方面,香港同胞真正實現了當家做主,“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變成生動現實。

  第四個方面,香港的制度特色和意識形態延續不變。香港仍然是公認的全世界最自由的地方之一。

  第五個方面,香港與祖國內地在各領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互利共贏的趨勢更加明顯。香港回歸20年來,內地出臺了一系列支援香港經濟社會發展、促進香港與內地合作共贏的政策措施,包括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協議,開放內地居民赴港個人遊,開放香港人民幣業務試點,推出“滬港通”“深港通”等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深化粵港區域合作等。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也呈現方興未艾的局面。香港仍是內地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地,還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第六個方面,香港作為國際性大都市的魅力不減當年。回歸後,香港對外交往更加活躍。

  上述幾方面足以反映出“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的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功。作為史無前例的新事物,“一國兩制”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出現一些矛盾和衝突是必然的,遇到一點曲折也在所難免。比如,前幾年香港出現了非法“佔中”活動,發生了“旺角暴亂”事件,鬧過“港獨”議員宣誓風波。這些事件和問題最終都得到依法處理,恰恰説明“一國兩制”本身是有強大生命力的,是有制度韌性的,是歷久彌堅的。

  記者:您對進一步推動香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麼看法?

  張曉明:我認為有三個方面值得高度重視:第一,要充分發揮香港自身優勢。香港優勢很多,我曾概括為“四化”:高度市場化,高度法治化,高度專業化,高度國際化。第二,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現在國家有三個大的戰略對香港來説都是重大利好:一是“一帶一路”建設,二是人民幣國際化,三是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城市群規劃和建設。第三,要維護社會安定和諧。

  記者:如何有效遏制“港獨”?

  張曉明:打擊和遏制“港獨”是一項持久戰,需要通盤謀劃,從長計議,有三項工作必須切實做好。

  一是堅決依法打擊。“港獨”活動公開化,已提醒人們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必須儘快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不能無限期拖延下去。在這項法律制定之前,也要依據現行有關法律對“港獨”活動予以打擊,追究有關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

  二是加強教育引導。要在全社會廣泛深入開展“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宣傳推介,使廣大民眾都能認清“港獨”的違法性與危害性,明辨是非,以正壓邪。

  三是從源頭上治理。“港獨”活動出現的社會成因比較複雜,既有某些政治勢力作祟,也有經濟和生活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遏制“港獨”還要重視民生問題,解決好市民關心的住房、醫療、教育等問題。

  記者:中聯辦在促進內地與香港交流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張曉明:多年來,我們致力於當好內地與香港之間的橋梁紐帶,為推動內地與香港交流合作進一步完善機制、拓寬領域、提升水準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許多進展。

  比如,在經濟領域,我們密切聯繫香港特區政府和工商界,反映他們的有關意見和建議,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涉港經濟政策,包括促成國家有關部委與特區政府商簽CEPA協議,推出內地居民赴港“個人遊”,出臺國家支援香港經濟社會發展36項政策,設立粵港、京港、滬港三大合作機制等。在教育領域,我們推動粵、京、滬、浙、閩等省(市)與香港建立了743對“姊妹學校”。同時通過實施“萬人計劃”等項目,使每年赴內地學習考察、交流訪問的香港高校師生穩定在萬人左右。我們還支援香港與內地高校開展跨地招收學生和合作辦學。在科技領域,我們支援香港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香港科技園等與內地合作建立了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建立了6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我們還鼓勵數百位香港科研人員參與100多項國家科技計劃課題的研究,並在香港遴選出4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在青年交流領域,我們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大力推動香港與內地青年開展交流,每年參與有關活動的青年人數都達到10多萬人次,參與交流活動的香港團體、機構及院校超過500家,涉及上千個交流項目,遍佈全國各地,受到香港青少年喜愛,産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今後,我們將繼續著力在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促進兩地交流合作,特別是支援香港找準“國家之需、香港所長”的結合點,推動香港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積極融入國家發展,並注意把握好有關政策導向,使有關交流合作成果惠及普羅大眾,從而更好地促進香港人心回歸,唱響香港同胞與祖國內地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共同奮鬥的時代主旋律。

  《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20日 04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